/人才工作这十年•上海

人才工作这十年•上海

近日,上海市陆续召开“中国这十年·上海”及“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及加强产业人才引进培育等相关情况。

1、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上海将进一步发挥开放引才综合优势,加快打造高品质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做到三个“持续优化”。

01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

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产业平台、展会平台、合作平台,为在沪国际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广阔舞台。

02 持续优化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率先探索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一批人才政策先行先试,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03 持续优化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

为国际人才在签证居留、出入境、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精准性、有效性、满意度。

2、加强产业人才引进、培育

01 形成“1+3+1”产业人才制度框架

即1个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3大先导产业人才培育专项、1个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坚持“产业+人才”的工作定位,以高水平人才集群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布《关于新时代上海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定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人才培育专项,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上海市重点领域(产业类)紧缺人才开发目录》。

02 加快产业人才培养步伐

专项培优建立梯次人才队伍。在市人才办支持下,牵头设立“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并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资助、评选表彰和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锻造优秀产业工匠。
产教融合加大产业人才供给。协同市教委,启动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市发改委,推荐行业领军企业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协同市人社局,建设认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03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引进: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延揽“高精尖缺”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引进国内人才。

人才评价: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首次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中高级职称评审体系,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评价标准研究,支持企业开展紧缺急需工种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分配激励:协同市财政部门,拟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软件、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先进材料、新能源等,共8个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核心团队及人才实施奖励,政策适用对象侧重研发设计等专业技术岗位创新人才,兼顾高级管理岗位和关键生产岗位人才;综合考虑人才及其所在企业的整体贡献,分级分段设定奖励金额,并赋予企业一定自主权。

人才安居:在全市人才安居政策框架下,积极推动重点企业与市、区两级的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政策资源进行对接,努力满足产业人才安居需求。

来源:【新产业与新人才】人才工作这十年•上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ID:saia202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