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01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
02 持续优化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03 持续优化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
为国际人才在签证居留、出入境、住房、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精准性、有效性、满意度。
2、加强产业人才引进、培育
01 形成“1+3+1”产业人才制度框架
02 加快产业人才培养步伐
03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人才引进:聚焦重点产业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延揽“高精尖缺”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快引进国内人才。
人才评价: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首次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中高级职称评审体系,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评价标准研究,支持企业开展紧缺急需工种技能人才自主评价。
分配激励:协同市财政部门,拟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软件、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先进材料、新能源等,共8个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核心团队及人才实施奖励,政策适用对象侧重研发设计等专业技术岗位创新人才,兼顾高级管理岗位和关键生产岗位人才;综合考虑人才及其所在企业的整体贡献,分级分段设定奖励金额,并赋予企业一定自主权。
人才安居:在全市人才安居政策框架下,积极推动重点企业与市、区两级的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政策资源进行对接,努力满足产业人才安居需求。
来源:【新产业与新人才】人才工作这十年•上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ID:saia202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