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需求情况
表7:上海市“十四五”人工智能各领域人才需求预测 |
|
产业领域 |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应用类 |
13.8-15万 |
基础类 |
10.2-13.1万 |
产品类 |
5-6.8万 |
技术类 |
4.2-5.3万 |
综合类 |
0.8-0.9万 |
服务类 |
0.1-0.2万 |
总计 |
34.3-41.4万 |
数据来源:上海市“十四五”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2020) |
2、当前人才需求类型以应用人才、算法人才为主,科学家人才高度稀缺,复合型人才和高层级岗位需求持续增长
3、人工智能产业所需人才学科专业中计算机、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仍然是主流,多学科复合交叉“AI+X”趋势明显
表8:上海部分人工智能企业招聘人才专业背景需求情况 |
|
企业 |
需要人才专业背景 |
淞泓智能 |
需要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汽车、交通、计算机、通信等 |
兰宝传感器 |
电子和软件方面人才需求多 |
上电自动化 |
智能制造相关专业 |
ABB |
软件人才 |
威马汽车 |
互联网,新零售等跨界人才 |
上海智能制造平台公司 |
软件类人才,特殊虚拟设计和VR、AI人才 |
明略 |
计算机 |
傅利叶 |
医疗器械,康复 |
平头哥 |
计算机科学大类 |
深兰 |
需要传统行业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如机械设计人才 |
IBM |
小语种 |
联影 |
纯软件,医学诊断,硬件,设备端的应用 |
数据来源:2020年上海九个产业领域人才需求情况调研 |
4、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招聘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需求上升趋势明显
5、社会招聘仍然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主要招聘方式,校园招聘是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方式
表9: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招聘人才学历水平 |
||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 |
|
校园招聘 |
94% |
85% |
社会招聘 |
31.4% |
24.3% |
数据来源: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领域调研情况 |
6、不同规模人工智能企业人才需求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中小企业数量多而需求少
表10:上海市人工智能企业不同融资轮次平均招聘人数 |
|
融资轮次 |
平均招聘人数 |
A轮及以前 |
35 |
B-C轮 |
72 |
D轮及以后 |
271 |
已上市 |
303 |
数据来源: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领域调研情况 |
二、人才供给情况
1、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美国人才规模比中国大一半以上,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2、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进军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合作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重要手段
3、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主要毕业于上海及其周边的重点院校的计算机、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
表11: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专业背景(前20) |
|||
排名 |
专业 |
排名 |
专业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 |
市场营销 |
2 |
工商管理 |
12 |
自动化 |
3 |
电子信息工程 |
13 |
人力资源管理 |
4 |
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 |
14 |
金融学 |
5 |
软件工程 |
15 |
英语 |
6 |
车辆工程 |
16 |
机械电子工程 /机电一体化 |
7 |
会计学 |
17 |
行政管理 |
8 |
通信工程 |
18 |
机械工程 |
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9 |
计算机应用 |
1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 |
工业设计 |
表12: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毕业院校背景(前20) |
|||
排名 |
高校 |
排名 |
高校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11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2 |
上海大学 |
12 |
浙江大学 |
3 |
同济大学 |
13 |
华中科技大学 |
4 |
复旦大学 |
14 |
吉林大学 |
5 |
华东理工大学 |
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 |
华东师范大学 |
16 |
上海海事大学 |
7 |
上海理工大学 |
17 |
合肥工业大学 |
8 |
上海财经大学 |
18 |
武汉理工大学 |
9 |
东华大学 |
19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0 |
上海师范大学 |
20 |
南京大学 |
资料来源:《上海市中的重点产业人才紧缺指数报告(2021)》 |
三、人才流动情况
1、从流动方向看,流入上海来源地最多的是北京与杭州,流出上海最多的目的地是杭州与北京
表13:人工智能人才来源行业TOP5 |
|
纯互联网 |
13.6% |
企业数字化服务 |
12.3% |
新教育培训 |
7.6% |
电子商务&新零售 |
5.1% |
通信 |
5% |
统计时间:2022.1.1-2022.6.30 数据来源:脉脉人才智库《人工智能顶尖人才挖猎指南2022》 |
四、人才紧缺情况分析
1、上海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比略低于全国,人才供需比指数先升后降
图10:2019-2021上海市与全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供需比指数 |
|
数据来源:《上海市重点产业人才紧缺指数报告(2021)》 |
2、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匹配度略低于全国水平,匹配度指数逐年上升
图11:2019-2021上海市与全国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匹配度指数 |
|
数据来源:《上海市重点产业人才紧缺指数报告(2021)》 |
3、人工智能所有板块人才紧缺指数明显提高,部分板块人才供给较为充足
|
|
2022-11-22
2022-11-14
2022-10-24
2022-09-2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ID:saia202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