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结合应用高速发展,人们看到了DeFi的落地价值,从DEX、NFT、GameFi,以及到构想已久的元宇宙,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其中,而这一切的发展都是Web3时代的发展成果,各个领域的融合有着极其庞大的想象空间,但具体的运作方式仍在摸索中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发展和应用的落地必将带来巨大的数据体量,这会对现实世界带来更繁重的数据处理压力。数据的指数级增长、高度中心化的存储局面,数据的安全性以及隐私性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适合行业发展的存储技术迫在眉睫。
本文试图阐释以下内容:
1、去中心化云存储技术与Web3
2、CESS/Arweave/Storj三大存储项目各自的闪光点
3、谁是更好的去中心化云存储网络
4、未来的市场前景
一、去中心化云存储技术是Web3发展的根基
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存储呢?因为 Web3时代,并且才刚刚开始。
我们已经步入通往Web3时代的发展轨道,但是对于刚入门的整个市场来说Web3项目还很少,处于早期的一个探索方向,面对这样一个无限可能的大时代,数据存储作为Web3多年来的核心焦点必然会受到众多人的关注。从Web2到Web3,数字化程度将会继续加深,全球总数据信息的体量不断增长,如何将我们的信息数据完好无损地、永久地、安全地存储,是整个时代正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来看目前数据存储市场面临的问题:
-
数据孤岛:数据被中心化平台垄断,巨头互联网公司通过垄断用户数据以此来牟利,但本质上他们并不拥有这些数据的所有权;他们没有完善的机制去保护这些数据,隐私泄露成为常态;最重要的是,每个机构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不成系统,并且机构间形成数据孤岛,缺乏互操作措施;
-
所有权和收益权不能被公平对待:数据内容被无偿提供给各大平台,作为中心化平台的使用者,用户数据最终归平台所有,无法自由迁移,完全不符合 “谁创造、谁拥有、谁收益”的市场规则。
-
数据价值不匹配:打比方Web2平台如同银行,用户存储的数据代表着价值,在Web2的垄断市场中,这些数据不上链,无法形成高效流通,就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供需交易市场。
去中心化云存储解决了市场问题,完全符合Web3的业务场景:
-
数据上链,解决数据孤岛:运用区块链技术所有数据可以运行在区块链上,并且上链的数据具有多个副本,每个全账本节点都保留了完整的区块链数据,不会存在单机故障导致整个区块链网络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因为硬盘故障导致链上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也打破了数据孤岛,在链上实现数据的互通互用,减少了信任成本。
-
去中心云化存储技术使用户对数据拥有完全控制权,未经授权,任何人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包括软件需要经过用户授权,才能访问用户特定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数据的隐私安全。
-
去中心化云存储技术总体呈现出高性能、易于扩展、服务化、智能化的特点,并且能够基于云计算相关技术延伸和发展而产生的全新应用模式,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从而使数据内容拥有真正的应用价值而不单单是存储。
5G,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未来网络中的个人数据维度将会更加全面化,数据的价值会日益显现,因此只有使用去中心化云存储才能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安全及隐私性,如果没有去中心化云存储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支撑,即使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信息传输和处理,也无法最终真正保证数据的去中心化。因此,去中心化云存储会是未来 Web3生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与众多技术的结合,也会是构建Web3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成为 Web3 的标配。
二、存储赛道,百花齐放
对比DeFi和NFT,存储赛道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但从需求上来说,去中心化云存储技术作为Web3的底层技术支撑发展前景很大,竞争激烈。接下来我们把目前市面上知名度很高的项目,如CESS/Arweave/Storj等进行对比,从而分析预测未来存储市场。
类别 |
CESS |
Arweave |
Storj |
定位 |
支持大规模企业级商业应用的去中心化云存储平台 |
使用户和开发人员第一次能够真正永久地存储数据 |
对标亚马逊 S3 的云存储平台 |
公链 |
自身公链 |
自身公链 |
以太坊 |
共识机制 |
R²S(随机选取轮值共识节点) |
PoA(访问证明) |
PoS |
存储理念 |
商业存储 |
永久存储 |
共享存储 |
去中心化 |
数据切片,分布式多节点存储 |
节点较少相对集中 |
加密文件被分成较小的碎片,分布在各个节点上 |
存储方式 |
数据切片 |
随机回忆快存储 |
数据分片 |
数据修复 |
多副本可恢复 |
节点驱动的多副本 |
节点驱动的多副本 |
支持场景 |
NFT/元宇宙/流媒体/Web3/兼容Web2 |
兼容Web2 |
兼容Web2 |
隐私保护 |
分片加密,多类型数据确权 |
公开未加密 |
分片加密 |
CESS项目介绍
Cumulus Encrypted Storage System (CESS) 旨在成为第一个用于企业级商业应用的去中心化云存储。它是基于 Substrate 开源框架开发的高速、安全、可扩展的去中心化云存储网络,由区块链、存储网络、内容分发网络和应用层四层网络组成。
CESS 采用随机选取轮值共识节点机制来对网络资源和负荷进行协调,并通过多副本可恢复存储证明(PoDR²)、多类型数据确权(MDRC)、去中心化代理重加密等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完整、安全、可溯源以及隐私性。
此外,CESS 将兼容 EVM 以及 WASM。以实现其为 Web3 和大型商业应用构建安全高效的去中心化存储网络。
CESS云存储优势
1.数据安全及高可用性
-
CESS系统默认存储数据复制三份存储,超出三份需要向系统定制,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数据内容存储的完整性安全性考虑,传统和常规的分布式存储系统都是3副本,在CESS系统里面,3副本是默认的,和Gas费一样,属于可以调整。
-
加密后切片成若干片;
-
系统将加密切片的数据随机存储在多个存储节点;
-
某个节点遭遇数据被删除,遗失,黑客攻击,可恢复机制(PoDR²)保证存储方提取数据时数据具有完整性,最大程度保护用户数据存储安全;
-
CESS系统和矿工一起保护数据完整和安全并承担费用;
-
多类型数据确权,转账速度快,理论单链可达到10000TPS。
2.公开公平
-
避免大节点长期控制;
-
任何闲散存储资源都可以成为节点;
-
接受多种类型的数据存储;
-
各种数字、文字、图像,音频,以及他们组成的多种格式;
3.CESS云存储的价值体现
首先,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可以支持大规模高频率商业应用的去中心化云存储项目,CESS作为这个细分赛道的龙头,和其他存储项目相比可以支持更多的商业应用,产生更多的现金流,具有更多的变现方式,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技术可以成为和AWS,GoogleCloud一样的存储选项,因此具备更大的商业价值。
其次,CESS有支持WSAM和EVM的智能合约平台,支持加密原生应用直接在CESS链上发行,比如目前的热门的NFT,GameFi,元宇宙等项目均可以采用CESS存储作为支持,即CESS可以为这些应用提供更好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为生态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CESS从底层构建到应用层,都体现出对商业应用的强大友好的支持,相信随着市场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商业应用通过API调用CESS去中心化云存储功能。
CESS应用场景
分布式云网盘:基于CESS分布式基础设施,可以打造一个去中心化云存储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分布式网络驱动器/磁盘服务,通过安全性、所有权保护、成本和容量等显著优势满足Web3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在线数据共享平台:在未来的应用上,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任何应用都可以CESS网络上发布,开发者、创作者及消费者将可以共同参与到CESS生态的建设和体验中。
数据分析应用:伴随着Web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各种基于海量数据/终端的业务模式会不断涌现,这些同样在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稳定,系统扩展性等方面有极大的需求,CESS面对这些商业应用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CESS将支持NFT、元宇宙、流媒体/Web3、兼容Web2等应用。
Arweave项目介绍
Arweave 是一种新型存储,它以可持续和永久的禀赋支持数据,使用户和开发人员第一次能够真正永久地存储数据。
Arweave本身是一种类似区块链的点对点(P2P)存储协议,可在充当Arweave客户端的PC上提供额外的存储容量。启用数据存储和其他功能的应用程序称为permaweb。permaweb是一个不可变的环境,用于存储网页和其他类型的数据,例如静态文件。那些希望存储数据的人需要使用AR支付一次性费用,大多数加密货币交易平台都可以使用这些token。
Arweave云存储优势
-
先发优势:Arweave 是目前永久存储细分赛道的唯一项目,已有数据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
-
背景优势:获得的融资机构有A16Z, Union Square Ventures, multicoin, Coinbase 等行业知名机构,其中A16Z 和 Union Square Venture甚至两轮追加投资,发展资金充裕。
-
商业模式创新:Arweave 主打一次性付费并获得永久文件存储,补齐市场缺口,从根本来说,Arwaeve也解决了如今互联网的言论自由受限、过度审查、易于篡改等各种问题。
-
创建新的上层网络:Permaweb是基于 http 协议搭建,浏览器能访问所有 Arweave 网络中的数据并可以构造 Dapp,目前已在 permaweb 上孵化了上百个项目。
Arweave应用场景
未来的应用场景包括:防篡改性、抗审查性、数据溯源、永久数据存储、数据可用性、数据完整性、数据合法性、可访问性等,因永久存储和数据托管特性,对NFT、Web3 应用也会有极强的吸引力。
Storj项目介绍
Storj创立之初便对标亚马逊S3,其主要的用户群体为所有使用亚马逊S3存储服务的用户。相比于亚马逊S3,Storj能够提供相同的服务,同时做到价格低廉、去中心化和隐私保护。
在Storj生态中主要有三类角色:用户端、节点和卫星。卫星是集群服务器,连接着用户端和节点。当用户端需要上传文件时,卫星便会帮助用户端寻找上传速度最快的节点,同时记录用户端和节点的支出和收益,但是集群服务器的存在降低了Storj的去中心化程度。
Storj云存储优势
-
文件数据上传和下载的速率比较稳定,而且Storj不容易受到DDOS攻击影响。即使个别节点受到攻击,也不影响用户数据的取回,除非存储该用户数据的80个节点里面,有超过51个节点同时受到攻击,导致数据无法取回,而且也无法修复。
-
通过数据切割和分布式存储,提高安全性。数据首先被切割成小块,然后经过加密以后在分散存储在各个节点上,理论上,随着以后节点的增多,文件的安全性会越来越强。
-
共享经济模式,通过竞争来降低成本。一方面,分布式存储免去了单一建设存储设备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价格竞争,也能让存储成本更合理。
Storj应用场景
Storj 适合整合闲置资源以扩大生态,用户可以通过提供存储空间收取租金,或租赁存储空间支付租金,小型的设备,如个人电脑都可以安装 Storj 节点,出租自己的闲置空间,搭建一个极度分散化的云存储网络,进行平民化挖矿。此外可应用于视频服务、备份提供商和数据科学家等。
三、CESS/Arweave/Storj,谁是更好的去中心化云存储网络
从应用方面讲,Arweave永久存储的独特优势在针对的市场和用户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用户使用量以及节点数量增长都较为缓慢,并且从Arweave上建立的应用类型来看,不具备实际生活应用的特性,对推动Arweave发展十分不利。Storj是一个在以太坊网络上构建的存储网络,自己本身不是公链,比较依赖于以太坊网络来支付gas费用,并且处理逻辑较为单一,从应用层面讲发展欠佳。对比前两者,CESS在应用方面就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存储需求,不仅能够高效应对个人和小型企业的数据存储和共享需求,同时能以高安全性和高性能支持大规模企业存储需求,可以说是未来去中心化商业存储赛道的领航者,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前景很大。
在发展方面讲,Arweave随着市场变化,其链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不经挑选所有的数据都进行永久存储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是他长久发展路上需要思考的问题。Storj这两年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无论是在应对行业快速发展的多样化应用需求上,还是在市场的曝光度上都略显微弱,期待Storj下一次升级带来新的技术突破。
CESS云存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过了前两者不断获得市场的认可:
-
2021年12月,CESS赢得波卡黑客松亚太地区第一名;
-
2022年1月,CESS通过Web3基金会Grant的所有三个里程碑,并获得Web3基金会的资金支持;
-
2022年2月,CESS成功入选Substrate Builders Program;
-
2022 年 3 月 ,Web3 基金会通过了 CESS Lab 为Substrate 开发存储 pallet 申请 Grant 的提案。这是继 2022 年 1 月 CESS 成功地完成了 W3F Grant 的所有里程碑目标后启动的新提案。
-
2022年5月,CESS入选2022年 Web3.0 bootcamp 的“Six-month bootcamp for teams building for Web 3.0”计划,顺利通过了初选。
综上可以看出,CESS无论是在应用层面还是在接下来的发展前景上,都是应对市场需求最佳的去中心化云存储技术。
四、去中心化云存储未来的市场前景
通过上面三个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构建去中心化云存储生态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定位、目标群体以及针对存储的解决方案,虽然已经有了落地产品并开始了应用,但面对千亿美元市场,竞争依然非常激烈,尤其是Web3的到来,需要市场在存储领域不断细化发展去应对未来日益增长的数据规模、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需要通过技术的创新优化,从去中心化存储场景切入,进而实现可信、可靠、高效的去中心化云存储生态发展。
随着行业的发展,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据 IDC 发布的《数据时代 2025 》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 2018 年的 33ZB 增长到 2025 年的 175ZB,也预示着未来3 - 5年,去中心化云存储生态会迎来一个大爆发,现在进入也是提前布局。
风险警示:7 O'Clock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审查,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7OclockMedia”(ID:DeFi700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