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补什么的欲望都市——纽约“博物馆一英里”(下)

缺什么补什么的欲望都市——纽约“博物馆一英里”(下)


图丨1/6图片工作室、全景网


《缺什么补什么的欲望都市——纽约“博物馆一英里”(中)》中说过,富裕阶层如此热衷于捐赠事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美国良好的捐赠制度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自身形象的树立和心灵上的满足。下面,我们继续看第三点:像建商业街一样建博物馆。

(三)建建建:像建商业街一样建博物馆


那么问题又来了,买来的或是接受捐赠的藏品越来越多,这些珍贵的东西放哪儿?怎么放呢?


仅有一座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足够了吗?当然不!纽约的文化眼界绝不仅是建一座世界知名的博物馆这样狭隘,而是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区,从骨子里带动整座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纽约的博物馆建设,没有停止于一座大都市艺术博物馆,而是迅速扩张,在一英里左右的距离里,就建了9座博物馆。


从城市文化功能区的角度,纽约的这9座博物馆在建造方面也独树一帜,没有像柏林把博物馆都建在一座岛上,也没有像东京把博物馆区建在城市公园里,而是充分考虑到文化区与城市间的互动和有机碰撞,沿着商业最繁荣的第五大道,像建商业街一样把各大博物馆沿街放在两侧,形成了一英里博物馆版“商业街”。这条博物馆版“商业街”的打造,从地段选取、展示形式、活动设定,可以说都遵循了成功商业街的打造原则。


1.慎重选址:对于博物馆“商业街”的建设,“地段决定论”尤为重要


纽约把最贵的地皮给了博物馆。城市核心地段是稀缺资源,必须及时迅速地占领,因此,把“博物馆一英里”放在曼哈顿岛最值钱的上东区则顺理成章。但是,我们知道上东区居住着纽约最富有的人群,物价和房价达到巅峰,可谓寸土寸金,是什么原因让纽约人愿意贡献出这块宝地呢?


原因很简单,上东区常被人诟病“空气中弥漫着旧钱的味道”,而这条“博物馆一英里”可以为这些为金钱披上了“品位”外衣,成为上东区最引以为傲的奢侈品。对于不差钱的上东区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要面子!纽约把最牛的东西都集中到了一起。很少有大都市将手中所有的重量级名片放在一起集中展示,而纽约却坚持要把“博物馆一英里”与第五大道、中央公园等重量级名片放在一起,强强联合,相互背书,足以显示出一个世界级大都会的自豪感。而这种世界级的文化区、商业区、生态区的组合也为纽约撑足了脸面。另外,这种选址落位,虽然是纽约的面子需要,同样也为人群上的有机互动带来了更大的便利。


博物馆分布在第五大道两旁


2.独特景观:打造博物馆“商业街”,就是打造一个城市的“形象工程”


展示面是商业街非常重要的“第一眼价值”,直接影响到商业街价值的高低。“博物馆一英里”的沿街两侧布局,与传统的博物馆聚集区相比,获得了更大的展示面,这为“博物馆一英里”创造了先天优势。接下来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商业街”的展示面优势,打造城市“形象工程”,成功吸引眼球。


包子有肉都在褶上,“博物馆一英里”邀请建筑大师坐镇,使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成为珍藏品。这里的博物馆建筑,可谓各具特色。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新哥特式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并不突出,但其粗犷的气魄,大台阶、大廊柱、大拱券、大玻璃幕墙都充分体现了纽约人的富有与大气;由乔治亚风格豪宅改造的库珀·休伊特国立设计博物馆,虽然经常展示前沿设计与科技,但建筑充满了古典主义色彩,这里也曾是像《绯闻女孩》(Gossip Girl)等影视剧的取景地;犹太博物馆附着文艺复兴的雕刻元素,也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经典代表。


“博物馆一英里”中,在建筑界最为有名的则是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所设计的——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赖特曾说:“这些所有都是一件东西,是一个整体,而非组件与组件堆砌而成。这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实现的理念。[8]而赖特所提到的“理念”,就是他在长达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倡导的设计思想——有机建筑。赖特赋予建筑生命,使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世界建筑师们膜拜的对象,同时也成为“博物馆一英里”,甚至是纽约的建筑地标和文化符号。


3.人气引擎:对于博物馆“商业街”,“聚人”是发展的核心动力


博物馆“商业街”不应该只是一个景点、景区,更应该是一个人气聚集的城市休闲空间。“博物馆一英里”身处光怪陆离的曼哈顿核心区,也带有多面性格。因此,虽然文化艺术在这里聚集,但并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目前,“博物馆一英里”已成为纽约极具吸引力的“新的城市文化广场”。主题狂欢、慈善晚宴、时装秀等各类活动在各大博物馆轮番上演,“博物馆一英里”已经成为纽约这座“欲望都市”的一股永久血液。

首先,她是品位的象征,是时尚界盛会的举办地。每年5月初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会举办慈善舞会,被称作“时尚界的奥斯卡”。在这一天,身份高贵的名媛、好莱坞的超级巨星、体育界的佼佼者、时装界的巨头都聚集在此,拿出自己最隆重的装备加入这场华丽的盛会。票价也是一年高过一年,曾一度达到25000美元一张入场券,目的是让晚宴的门槛更高。[9]


其次,她也是纽约文化艺术的启蒙,汇聚纽约市民和游客,让普通人也能轻易接触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纽约艺术财富。从1978年6月“博物馆一英里”举办了第一届音乐节获得巨大成功开始,这里每年强强联合第五大道上的博物馆,在延长的傍晚时段,为公众提供免费入场券,欣赏世界上最好的艺术藏品。这项活动将不同的纽约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为城市的文化而自豪。“博物馆一英里节”当天第五大道上东区指定路段禁止机动车通行,沿街有很多艺术表演和街头杂耍,小朋友们甚至可以以大街为画布,用彩色粉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成了孩子们接受艺术启蒙和玩耍的天堂。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纽约“博物馆一英里”遵循商业街逻辑,已经成为集文化、经济、活力为一体的都市品牌,并逐渐与其他文化相融合,真正促进纽约成为引领世界文化的风向标。


三、他山之石,“年轻”大都市的榜样


“博物馆一英里”展现了纽约从“文化自卑”走向“文化引领”的逆袭之路,可见对于历史短暂、缺少文化根基的“年轻”大都市,也可以通过财富的积累、制度的完善及合理的文化设施组合,从头开始,构建文化帝国。


中国有北京、西安、南京、杭州这样自身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但也有年轻的“移民大都市”——上海、深圳都可以算是典型的代表。对于这些年轻的“移民大都市”而言,在打造都市文博区中,纽约“博物馆一英里”的发展非常有借鉴价值。


首先,这种不求本土、瞄准世界文化艺术的方式,不仅适合没有太长历史的年轻大都市,更是对中国博物馆类型的重要补充!这是一种“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还让中国看到世界”的大国文化胸怀。其次,像上海、深圳这样的移民大都市也是最具有商业精神的城市,因此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科技、物流等优势,打造一条博物馆式的“商业街”,以一种创新的形式丰富中国文博区的发展。


最重要的学习,则是在这些中国年轻的大都市中用心地去寻找和培育一批高修养与高品位的世界文化艺术藏品“买手”,摸索出适合中国的文化捐赠制度。由此,让中国收藏品位更加与世界接轨,让中国的大都市文博区更加具有国际视野。



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技术要点”系列丛书《都市文博区》。

《都市文博区》是一本从多个维度介绍不同类型文化场馆聚集区的城市研究书籍。本书力图通过对全球城市及重要城市中都市文博区的特色分析,为国内大城市及文化富集地区的文博区建设拓展观察视野,提供发展思路;同时,本书也针对中小城市如何打造特色化的文博区,给予了路径指导。

本书已正式出版,限时免费赠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领取!

按扫码 免费领取‍



1.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

2.根据提示填写完整信息,为避免信息错误造成的寄送失败,请认真按照提示完成信息填写。

3.我们会根据您填写的信息为您免费寄送。

[8] Ashley Mendelsohn:《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过去58 年的演变历程》, 罗靖琳,译.ArchDaily网站,2017-08-23.

https://www.archdaily.cn/cn/878174/fu-lan-ke-star-lao-ai-de-star-lai-te-suo-she-jide-gu-gen-hai-mu-bo-wu-guan-58nian-lai-de-yan-bian-li-cheng

[9]北流生活网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 时尚界最隆重的晚会》,2018-05-14.

http://beiliu.gxorg.com/shishang/2018/0514/8212.html

版权声明: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高莱斯”(ID:RL-CONSUL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