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座遍地是“福狮”的城市!

泉州,一座遍地是“福狮”的城市!


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晚报社共同主办的2022“世遗泉州”城市礼物暨“福狮”文创设计大赛,全球作品征集,截止2022年12月15日,有意愿参赛者均可登录大赛官网(矮凳网:www.iden.cn)在线报名投稿。

从迎福纳祥的吉祥物,到遍布大街小巷、田野山林的地名,再到仪式感满满的民俗舞狮表演……中华狮文化在泉州源远流长,与闽南文化交相辉映,孕育出与众不同的“福狮文化”,成为祈福、造福、砥砺奋发、敢拼会赢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在泉州,“狮”迹遍布山川河流、道路桥梁、大街小巷乃至人名等众多层面,风狮爷、门头狮、旗杆狮、绣品狮、案头狮等“狮”形象,舞狮、刣狮、狮阵等民俗活动充斥在闽南人的生活中。千百年来,“福”文化和“狮”文化在八闽大地上交融绽放,寓意着幸福与美好,为人们带来信心与力量。



华夏本无狮,泉人偏爱狮。中华狮文化起源于汉代,狮子最早是来自西域的“瑞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以“贡狮”的形式传入中国,被视为祥瑞的象征。而海上丝绸之路是海外“贡狮”进入中国的另一条重要通道——明清时期,索马里的摩加迪沙、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等地均有从海路“贡狮”的历史记录。


古泉州是优良的对外交通港口,这使其成为中外狮文化交流传播的中转站,来自异域的“瑞狮”,融入中华传统吉祥元素,被赋予万事如意、富贵平安、福禄齐全等祈福文化意涵,演变成“福狮”,成为重大祈福节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文化符号。“石狮子崇拜,也是关于福文化的一种诠释。”石狮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李国宏认为,福建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异彩纷呈,而“狮文化”则是民众最喜闻乐见的福文化载体之一。



-泉州开元寺的石狮子-


“含财狮”整体造型新颖

闽派建筑,福狮元素。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勇不可当,威震四方。在泉州传统建筑内,狮子艺术形态也频繁现身,若以形态来看,有南狮、北狮、非洲狮等之分。它们成了民间信仰的一种图腾,并与龙凤攀附在一起,成为吉祥、胜利、纳福的化身。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福狮在寂寂流年中,承载、守望着泉州文化最深处的气韵与精髓。


由古而今,闽人在修建殿宇、陵墓、桥梁、府邸、民居、园林建筑等时,总喜欢为其加入狮子元素。“福狮文化”与闽派建筑文化悄然融为一体。时至今日,古泉州匠人雕刻的狮子,仍然清晰可见。北宋建造的洛阳桥两旁栏杆石柱雕有28只石狮,南宋建造的安平桥护栏亦有狮子望柱,开元寺东塔须弥座浮雕40方佛传图有一幅“云岩狮子”。作为排水构件的滴水兽,则为闽南建筑文化注入了一抹特色。滴水兽常见于闽南番仔楼,它是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下的产物。从西方演化而来的滴水兽,在经历了从南洋到闽南的迁移之后,“入乡随俗”,在造型上、体量上,乃至色彩上都有了变化。




从近现代华侨民居来说,狮子形态也并不少见。石狮永宁镇中西合璧的旅菲华侨王立璇故居流光溢彩,屋顶烟囱以仰天的“狮子戏球”石雕作排烟口,活灵活现。“泉州民间崇拜石狮子如敬神。”闽派建筑中的“福狮文化在闽南人生活中不但有‘辟邪纳祥’之功能,而且也有‘喜气迎宾’‘驻财纳福’等功能。






风狮见证,两岸同俗。在闽南石狮中,有一类石狮子被尊称为“风狮爷”。古时,出海捕鱼为生的闽南人相信,台风、飓风、龙卷风等都是“风煞”作怪。为了防止风害,抵抗风邪,在民间便逐渐衍生出了风狮爷信仰。随着闽南先人迁徙,风狮爷信俗,带到了金门及台湾岛内,至今保持兴盛势头。



石狮市博物馆藏清代骑狮“风狮爷”


民俗学家周星研究表明,闽台两地风狮爷制作形态一致,金门、澎湖、台南等地的一些风狮爷甚至是直接由晋江磁灶窑生产的。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唐时即有“市井十洲人”盛景,海上贸易络绎不绝。当时远洋航行专靠信风驱动,每逢海舶往返季节,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的主管官员率僚属到九日山下的延福寺侧,举行祈求海舶顺风的典礼,并将经过镌刻于九日山中的岩石上。


2004年,在泉州南安九日山,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288年)的延福寺,考古出土了一尊高大的风狮爷,专家评估可能是五代以前的雕刻物。泉州市文博研究员陈鹏鹏根据延福寺出土的风狮爷,推测泉郡祈风之俗或在宋代之前就已形成。



-九日山的风狮爷-


-八舍后尾巷的风狮爷,历千年风雨,今面目模糊-


风狮爷信俗蕴含了沿海先民寄托在风狮爷身上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既见证了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也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上的泉州先民们探索蔚蓝大海的勇气与智慧。



-金门风狮爷-


吉祥狮舞,汇聚人心。泉州刣狮(又称“狮阵”)是福建武狮的典型代表,发端于宋代,是集兵战阵法与武艺训练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表演形式,有多达10余种摆绕阵法。“练拳头保自己、练狮阵顾乡里”的武狮理念,承载着驱邪祈福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朴素的家国情怀。

泉州刣狮的流传地域分布很广,以鲤城、晋江、石狮、南安、永春、德化为盛,鲤城霞洲、锦田、石狮卢厝、南安朴里的刣狮队都非常出名。数百年来薪火相传,并远播东南亚各国,成为华人华侨庆祝传统佳节、举办重大活动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浓浓乡土气息激发了海内外泉州人守望相助、情系桑梓的情怀,也向海外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1年,“泉州刣狮”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频频亮相于重要文化活动和国际性武术比赛,正成为泉州新的民俗名片。




-“泉州刣狮”表演-

传承精神,担当有为。谈论狮文化,就不得不提及中国唯一以“狮”命名的省辖县级市——石狮市。隋唐以来,一尊威武雄壮的石狮子就静静地蹲坐在石狮市凤里庵前。千年来,石狮人离乡出行常常约定在凤里庵“石狮”这个地方会合。久而久之,一个彼此信守的约定演化成地名,转化成一座城市诚信为先、拼搏进取的精神象征。在泉州,狮文化一直是担当有为、拼搏奋斗的象征,体现了泉州人“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也是这座城市最为重要的文化性格之一。


时至今日,要想进出石狮,无论是从香江路、南洋路还是九二路出发,总绕不过一座傲视于大转盘、威风凛凛、奋蹄向前的花岗岩石狮,这座“东方醒狮”已成为石狮当之无愧的地标,也成为石狮精神的化身。


正是以这种舍我其谁的担当、攻坚克难的魄力和愈挫愈勇的进取精神,引领侨乡泉州勇于开拓,砥砺奋进,创造了“晋江经验”“泉州模式”,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石狮市标-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泉州“福狮”文化,正不断传承创新,激励着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在新的征程上,先行先试、勇立潮头,开放包容、合作发展,踔厉奋发、为民造福,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


……


-点击海报了解大赛详情-

2022“世遗泉州”城市礼物暨“福狮”文创设计大赛,以“世遗风华·狮意泉州”为主题,设置“世遗泉州主题”与“福狮文化主题”两大参赛类别,要求参赛作品以泉州世遗文化历史、城市文化和“福狮”文化为主题进行作品创作,抓住泉州城市精神,发挥无限创意,突出展现泉州地域文化,传承“福狮”精神。为了帮助广大参赛者进一步了解泉州文化、“福狮”文化,激活设计灵感,助力作品创作,大赛组委会特此安排《世遗泉州主题解析》与《“福狮”文化主题解析》两篇文章,但愿能为您带来一点帮助!


-点击海报查看“世遗泉州”主题解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期待参赛者们,挖掘更多泉州文化、“福狮”文化,共创具有东方美学精神、闽南元素风格、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文创作品与城市礼品!期待您的来稿!



扫描二维码

下载大赛征集公告



更多报名参赛问题

欢迎扫码咨询



关注“矮凳网”

实时把握大赛资讯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

泉州晚报社

承办单位:

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

矮凳网


点击“阅读原文

参与作品投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矮凳网”(ID:IDEN-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