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下的运河景观设计——城河共生,文旅相融

全球视角下的运河景观设计——城河共生,文旅相融

世界各地的运河,见证着不同地域的交通、经济和历史文化变迁。随着时代更迭,运河的功能逐渐多样化,除了航运和水利之外,还增加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功能。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为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国家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出台了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为大运河的生态治理、文化保护传承以及可持续发展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大运河的生态治理方面,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大运河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修复、更新升级。注重水质改善、岸坡修复,保证防汛行洪安全,避免河堤水土流失,同时做好沿岸绿化,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切实维护好大运河沿线绿色风貌。
文化保护传承方面,要将运河遗产保护与延续运河功能、城镇发展建设、历史文化展示相结合,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传统环境恢复、创意活动开展、公园设施配套等手段,重塑运河历史风貌,使运河成为休闲娱乐场所和观光体验目的地,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基于以上的背景,我们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选取全球各地运河景观代表案例,从策划生态路径、挖掘历史文化、重塑运河生活、促进文旅发展等方面,为国内运河城市提供借鉴与参考。在这些案例所呈现的自然与文化交融、历史与现代碰撞中,一起感受规划设计给运河和城市带来的改变。



#01

清溪川修复项目

地点:韩国首尔

设计单位:金美京(Mikyoung Kim)设计事务所等

清溪川位于首尔历史上的城市中心区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水质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高架桥所带来的汽车污染日益严重,其过大体量破坏了城市肌理,并且桥梁很多地方年久失修,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区域的未来。

设计师依据不同区段的城市属性因地制宜地做出了改造。西部河道为首尔政治中心,定位历史主题,主要营造都市感风貌;中部中段定位“文化+城市”主题,营造城市和自然融合的风貌,为忙碌着的小商业者、购物者和旅游者提供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休闲空间;东段定位为“自然与简朴”主题 ,主要为自然景观风貌。

首尔中央商务区的城市超级街区,是清溪川的主要源头。此段目标是通过在四英里范围内的高架公路基础设施,储存并恢复来自城市的高污染水路。其成果是形成了一条人行步道区域。
该设计由独立的石雕组成,象征着朝鲜和韩国的未来统一。这些来自采石场的石头构成了城市广场的框架,同时将公众通道直接带到了水边。运河设计适应季节性洪水,其外观随着石头被淹没和重新出现而变化。

设计受到不同时间与季节下水位的指引,并解决了由于雨季的暴雨引起的灾难性洪水。独特的倾斜台阶石头元素使人们能明确看出水位高低,同时鼓励公众活动与河流产生联系。
中段与其他施工段不同的是,这里要在确保可以安全抗洪的同时,保留现有的下水管道。这样做,河体就会变窄变深。于是,一条天然河流从一侧流过,而一座双层的人行道在江的另一侧。这样设计给人空间缩小的感觉,让人们容易接近和到达。中段主要的文化景观产品为正祖班次图、玉流川、文化墙和清溪川洗衣场。

洗衣场

东段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装点,使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居民们能找到大自然的感觉。沿岸连续的野生植被和水生植物被保留下来,留出足够的草地和将来供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清溪川高速公路的3 个高架桥墩被保留下来,提醒后代关注清溪川的变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水源综合解决方案。清溪川的水源并非天然来源,而是大部分取自汉江水,将汉江水抽到清溪川上游补水,同时,通过地下水、雨水以及市政中水实现对清溪川水源的最大补给。

#02

Catharijnesingel运河修复

地点:荷兰乌特勒支

设计单位:OKRA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Catharijnesingel 运河有着不同的样貌。最早,乌特勒支市建造城墙,在其周围挖了一条护城河。随着城市发展,运河被认为文化价值较低,昔日的运河变为高速公路。1970 年,当地意识到运河对于生态及文化的重要性,希望恢复河道,加强乌得勒支市中心的宜居性。此后,人们呼吁还水的呼声从未停止。

2020年,随着Catharijnesingel 的重新开放,运河再次通航。现在乌特勒支的旧城护城河又回来了,乌特勒支市中心再次被河水和绿色植物所包围。

恢复运河结构

乌得勒支老城中心周边运河结构的修复是总体规划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通过重新挖掘过去被堵住的运河,恢复了原始的、历史悠久的水结构。

柔软的两岸草坡

结合绿色的斜坡,设计师将生态、水岸休闲和交通精心整合。开阔的滨前水域空间为动植物有了更多的空间。其中包括杜鹃花、修剪过短的草地、带有野生球根花卉的草地、灌木群和散落的树木群。

在历史悠久的市中心巡游

位于河东侧的游船码头被拆除。该码头已被改造为适合停泊独木舟和用于婚礼和葬礼停泊的船只,并能为残疾人提供便利。随着水的回归,运河将再次成为游客逗留之地。人们可以乘船游览市中心,并在 Hoog Catharijne 购物中心下方参观 Vredenburg Castle 的古老遗迹。

#03

高线运河愿景规划

地点:美国科罗拉多州大丹佛地区

设计单位:Sasaki


从洛基山脉的山麓小丘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全长近115公里的高线运河流经不同风景地貌,把区域中数以千计居民的生活连系起来。十九世纪末,以人工方式开挖的运河原意是把南普拉特河(South Platte River)的河水引入附近农地,以提供灌溉用水,但时至今天,依赖此功能的用水户大大减少,河道的休闲功能反而更突出。
高线运河的最大挑战所在,就是水源本身。这条运河之所以受人爱戴,无非因为那里轻松闲适的氛围,要延续这种自然气息,同时支撑起周边的生态系统, 河道的水量就必须充足。而种种因素,都使这条人造运河的河水量逐步减少,项目所探讨的正是以保护河道的自然特质为前提的新型水资源管理方式。

设计方力求打破惯例,把民意征集过程包装为一趟故事创作之旅。这正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开展超过100场以“高线运河冒险旅程”为题的活动,以多种多样的的方式接触运河沿线的各个社区和利益相关团体。定义了保护运河原始风貌的策略,设计访客在河道沿岸的观景和活动体验,思考未来与社区、伙伴机构和政府组织继续协作的途径。在公众参与过程中,不少人纷纷表示他们有兴趣探讨雨洪水的再利用方式,从而惠及毗邻地区,让世世代代都能享有如此珍贵的地球资源。

参与计划讨论的居民

从参与者的意见反馈可见,他们对高线运河的发展前景拥有共同的价值取态,团队从中归纳出项目的五大指导方针。愿景规划方案的关键元素之一,是在运河沿线打造五个“主题区域”,此一举措旨在重点刻画当地多元化的自然景观体验。分别是旷野峡谷、起伏山丘、茂木村庄、城市避难所、隐修草原。
五大主题区域
旷野峡谷

起伏山丘

#04

都柏林大运河广场景观改造

地点:爱尔兰都柏林

设计单位:玛莎施瓦茨及合伙人事务所


大运河广场坐落于都柏林大运河之上,位于都柏林的文化和商业金融中心——“港湾发展区”,是那里的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它一面朝向大运河敞开,另一面靠着诸多世界著名机构和公司建筑。在这些具有强烈现代建筑感的建筑组团中间,设计师把狭小的公共空间改造成了雕塑般的充满色彩和活力的城市景观。

设计师把车道和人行路线都融入于广场之中,尝试让广场延伸到每扇门口,使人们从任何角落都能到达广场,也成为广场重要的构成元素。并且根据改造主题用一席红地毯从剧院直铺到运河,而将新酒店与办公楼项目连接起来的则是绿地毯。红地毯用的材料是鲜红的新型塑料玻璃。绿地毯的表达则相对平静,从地面抬升起来的多边形绿色“地毯”用湿地植物来唤起人们对这片曾经的沼泽地的回忆。绿地毯上的凸多边形种植池中种植了丰茂的草类,为人们逗留和观赏盛景提供了绿色的草坪。当微风吹过这片柔软的草地,它们摇曳的舞姿给广场增添了动感。

为了增加立体感,广场上设立亮红斜灯柱加以烘托。在红灯柱里安装了雷达感应器来记录人流的运动,然后通过预先设计好的灯光程序来控制场地里的红色LED灯,用变幻的梦幻灯光营造活跃的动感。水景的部分,设计师把一块巨大的绿色大理石一分成二,一边是个矮的相对安静的水景,另一边则是高的宛如小溪流水噗噗作响的跌水景。

广场上的亮红斜灯柱

#05

伦敦国王十字车站运河步行廊

地点:英国伦敦

设计单位:Townshend Landscape Architects


运河长廊(Canal Corridor)沿着Regent’s Canal贯穿国王十字街的中心。它是一个连续的长形空间,因此形成了一个长达600米的线形公园,连接着周边的地区。
国王十字总体规划确定了两条关键轴线,第一条是一条南北向的中央轴线;第二条轴线是沿着摄政运河的东西向连接线。运河走廊旨在庆祝建筑遗产,同时改善周围环境并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从东到西,分为四个空间。分别为Wharf Road 花园 、纤道和河阶、巴格利步道、储气罐花园。

Wharf Road 花园

设计概念参考了摄政运河的弯曲形式。小路蜿蜒穿过平缓起伏的草坪和植物,其形状与储气罐花园的景观相呼应。空间的南侧失业开阔,与摄政运河建立了视觉联系,可以看到远处的城市天际线。
花园的小路铺有粘合砾石,草坪和种植区从地面上升起,花池边缘 钢边收边,体现了对场地历史工业性的纪念。在种植池边缘,还嵌入弯曲的木凳给人们提供休憩的空间。

纤道和河阶
河阶(Ghat) 是东南亚的一个术语,指的是通往水域的阶梯。这些宽阔的朝南台阶向下延伸,将广场与运河连接起来。它们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圆形剧场空间,可以举办户外艺术节、清晨瑜伽、音乐演奏会和电影放映等活动。

巴格利步道
普利姆索尔高架桥沿着落煤拱门的顶部向东延伸,向下倾斜到粮仓广场。该路线设计为高架长廊,已建成中央人行道,两侧种植植物。沿着高架桥,在四周开辟了口袋空间,为人们提供休俯视河道景色的休闲空间。

储气罐花园

场地沐浴在阳光下——随着场地远离运河,形成面向运河的倾斜草坪。花岗岩铺成的小径在视觉上延伸至运河一侧,并可通往远处的国王十字车站。种植设计巧妙地运用了纹理和颜色,并着重强调了植物群中的黄色调。


#06

迪拜运河The Block公园景观设计

地点:迪拜

设计单位:desert INK

迪拜运河工程2016年完工,为迪拜创造了6.4公里的滨水空间。The Block公园就位于运河上游D3滨水设计区内。
为了配合周边商业区的发展、增加周边居民区的入住率,开发商仍希望在商业开发前,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活动空间并吸引更多旅游访问。2016年开发商便发起了国际竞赛,征集景观方案。Desert INK团队提出了将建造运河时遗留在场地内的700多个护岸混凝土块用于公园建造,减少垃圾处理费,将巨大的混凝土基石融入公园,打造攀岩墙、艺术装置等。

设计师回收使用混凝土块的方式是一大创新之处。通过打磨、倾斜放置、掩埋等处理方式,转变成游乐场的滑梯、健身器械的组成部分、攀岩壁等设施,简单排列堆叠后灵活分隔了公园的活动空间。


建成后的公园不仅吸引了周边居民、游客,也吸引了商业主办方在这里举办大型活动。并且也为周边上班族提供午休场所、户外健身空间。开通运河水上出租车服务后,通过水上交通来公园的游客数量也逐渐增多。公园管理方也主持设立了居民滑板协会和BMX协会,并定期举办体育活动。

#07

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核心区块城市设计及概念设计方案

地点:浙江杭州

设计单位:AUBE欧博设计


大运河杭州段是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的兼具京杭大运河、隋唐运河、浙东运河三类运河的区域,也是千年延续的南部漕运枢纽。
方案总体以“江南运河名镇 科创文旅水乡”为发展定位,规划形成“一轴一廊五岛五心”空间布局。一轴为运河博览轴,融合产城空间;一廊为创新文旅服务廊,有机串联各功能板块;五岛为创新文旅岛、科创先锋岛、小镇生活岛、智慧生态岛、预留发展岛;五心为总部中心、科创中心、文创中心、古镇核心、乐活都心。

“一轴一廊五岛五心”空间布局

通过蓝绿网络、空间风貌、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四个核心规划框架,希望将塘栖打造成集江南生活方式、运河古镇文旅、河岸科创产业、水乡田园生态于一体的大运河城镇发展理想样板。

运河文旅:文化沉浸,科技赋能

伴随水北新地的开发,这里将呈现一座引领江南古镇新玩法的创新文旅岛。塘栖将打造南北运河街、江南风物集、活态匠艺村、新桥湾船秀广场等项目。此外,还将打造花境大善寺、栖溪庙会街、国潮IP梦工厂等多个古镇新场景,让文旅科技全面融合,形成持续的更新与升级。

创新文旅岛鸟瞰

与水北繁闹的景象不同,水南以静态的休闲业态为主,布局旅游服务和精品酒店以及评弹茶社、中医文化馆、国风汉服馆等项目,打造江南田园度假聚落,突出塘栖本地休闲生活方式。

运河科创:文化基因,科创生态

作为大运河科创城的启动区,将以“1+2+1”的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基础,重点发展新智能、新文娱两大方向,未来重点培育元宇宙产业。

科创先锋岛鸟瞰

“新文娱”产业中的“乾隆行宫及会议中心”项目将以乾隆行宫历史为出发点,重建乾隆行宫历史地标、重现历史记忆。计划采用中式园林的建筑布局,集合园林餐饮、大型会议、酒店住宿等功能,整体打造乾隆行宫大组团。

乾隆行宫组团

运河生活:水乡意趣,城市机能

为体现生态优先理念,临平将构建沿运河为中心的开放空间,内部“几”字形创新文旅服务廊,南北向蓝绿通廊,社区公园四个层级组成的公共空间。在大运河科创城启动区范围内,沿大运河岸打造集艺术景观、运河记忆、运动公园、生态科普、亲子活动,水上活动、节事广场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公园系统。

滨内河社区体育设施

这里还将通过水系的调整、水上交通的恢复,强化水乡慢生活的回归,修复沿岸绿道系统,逐步更新与提升沿岸业态,与在地文化要素结合。南面与相邻丁山湖湿地联动,适当打造高端湖畔民宿、精品农家乐等产品,模糊居住与旅游的边界,令居民感受诗意栖居,游客沉浸水乡生活。

#08

通州大运河沿线景观

地点:北京通州

设计单位:同济建筑院、法国岱禾和天大联合体为竞赛的两个优胜方案;清华同衡、市规划院、市水利院等8家单位对优胜方案整合和深化


通州大运河沿线围绕“全域博物馆 千年运河堤”主题,形成三道系统、三层岸线、五区联动的景观风貌空间格局。
三道系统 将打通现状14处断点
大运河沿线结合两岸五区风貌及景观节点,确定最优骑行道和最优跑步道、漫步道选线,形成层次清晰的三道系统。这个过程中将梳理打通14处道路断点,实现副中心范围内大运河沿线全线贯通。

此外,各分区还会构建区域成环交通系统,尤其在汇五河段和聚活力段新增游览观光线路,服务运河精华段落,南侧衔接大运河森林公园已有游览观光线路,并预留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游览无缝衔接的可能。

三层岸线 构建蓝绿交织的城市滨水空间

大运河沿线将塑造“亲水、近水、乐水”三层岸线。第一层为“古韵驳岸”,通过码头、驳岸、绿化等景观设计,彰显运河文物本体的历史文脉;第二层为“活力长堤”,每隔200到300米设置一处景观游憩场所;第三层为“城市林廊”,融合河道景观与滨水第一层建筑界面,形成水城共融的城市前厅。

“古韵驳岸”层,将在最大化保留现状驳岸的基础上,塑造八种驳岸景观,在重点区域塑造“杨柳狭岸”“花板石道”的通州运河道,强化京城运河水岸印象。“活力长堤”层,将新规划驿站与提升既有景观节点,进一步丰富河岸生活,集中打造五河交汇与六环和大运河交汇处两大区域级重要景观节点。“城市林廊”层,将延展滨河景观氛围,打通滨河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慢行联系,进一步缝合滨河景观与城市腹地,提升临水界面的风貌。

五区联动 布局特色精品节点和景点

方案将大运河沿线划分为“溯源流、汇五河、聚活力、归平远、入自然”五个主题区域。方案将重点突出‘汇五河’‘聚活力’两个重要城市段的景观详细塑造。

“汇五河”位于五河交汇处,基于源头岛平缓开阔、燃灯古塔空间统领等特点,构建慢行环线,塑造源头岛、大光楼等景观提升节点,配置7处驿站和2处码头。在源头岛节点,将结合现状道路交通改造,采用景观手法缝合通燕高速两侧城市功能和景观,利用源头岛现状资源,打造高品质智慧生态活力岛。
“聚活力”包含运河商务区,这一区段是城市活力重要承载区,将重点打造运河2号地,通过设置景观、建筑、庭院3种新型堤防方式,满足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堤顶至常水位的公共景观环境,实现堤景融合、隐形韧性、生态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示范段。

四大片区 构建博物馆展示格局

此次方案提炼出“全域博物馆,千年运河堤” 主题。全域博物馆,指通过挖掘运河历史文化,复原两岸历史遗迹,从而激活城市活力。综合方案也梳理和整合了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大运河畔有现状博物馆两处,分别为通州博物馆、张家湾博物馆。将新建三处,分别为首都博物馆东馆、翁城博物馆和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提升利用两处,分别为宝通银号和静安寺。

#09

扬州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地点:江苏扬州

设计单位:艾绿尼塔


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位于扬州古运河三湾段,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由于历史原因,三湾区域曾经聚集了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等大量企业一度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扬州大力推进三湾片区整治,陆续搬迁近百家工厂企业,清理拆除违章建筑、破旧码头,同时启动河道清淤、绿化建设、湿地保护等一系列工作。2017年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三湾文化公园设计以《扬州画舫录》中描述的扬州生活为源,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诉求,借“三湾”妙境演绎新时代下的扬州——扬州的后瘦西湖时代。

在规划策略上,2012年介入设计之初,团队提出“圈层规划”理念,根据三湾运河的生态情况,分为三个圈层,湿地保护、湿地缓冲、参与性湿地,根据整个圈层的划分,相对应的设计满足人类活动的三类需求。同时为保证三湾运河世界遗产景观的完整性、真实性、唯一性,将运河两岸对外50米范围作为世界遗产控制范围,在不改变运河原始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生态治理、修复景观。

生态

根据“圈层”策略,设计保留了三湾古老的媲美都江堰的水利特色,并在外围保护和恢复了三湾生态湿地,建立不同强度的生态和休闲圈层。
对广陵区三湾湿地内的由水泥厂累计的重度污染水及污泥进行抽离、更新。利用梯级净化、水生植物及净化设备对湿地内水质进行提升,彻底改善湿地水质。在最具生态价值的核心区域设置湿地区域,并进行分层控制,从外围到核心分别是湿地参与区、湿地缓冲区、湿地保护区,同时湿地缓冲区局部采用立体交通,以架空廊桥的形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干扰,从而在保证生态修复、生境营造的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休闲的需要。

对三湾核心区域现状9万方左右的鱼塘进行了保护,作为生态湿地保护区域,并对现状进行了梳理,使塘与塘连接,形成开阔水面、浅水区、深水区,营造丰富的生境系统。在湿地缓冲区设置了观鸟廊、观鸟屋、观鸟平台、生态步道等,为市民、游客体验、学习湿地生态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活力

根据场地特色分别打造湿地生态体验区、三湾漫生活体验区、田园风光体验区、体育健身区及儿童活动园,为城市休闲生活提供绝好的载体。老百姓可以在这里跑步、打球、跳操…公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文化

剪影桥是一座跨古运河景观桥,全长168米,其中主桥长120米,宽20米。方案灵感汲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的剪纸艺术。

运用漂浮屋顶的设计手法,将古典园林中的水榭作现代的艺术演化,在三湾河畔形成听雨观三湾、抬头望星月的意境。

刘禹锡的“清筝促桂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女”及《扬州画舫录》“年肠断玉箫声,檀越红牙小部筝”,描绘的正是扬州古筝。锦瑟桥运用了古筝的元素,分为弦、梁、柱、板。桥顶的钢管好似琴弦,琴弦中间是筝码,古筝中称之为雁柱,远看就如一台大型古筝立在天然湿地风光之中。

#10

徐州市京杭运河不牢河市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设计

地点:江苏徐州

设计单位: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古时,汴水、泗水在徐州交汇,近代以来,不牢河需要承载货运功能,其中运煤船很多,水质较为浑浊,绿化也杂乱无章。“不老之河”已呈现出疲态。时间转至当代,亿吨大港的建成,南水北调东线的贯通,以及大运河申遗的成功,让古老运河徐州段迎来新的纪元。
基于此状况,设计团队总结不同地段的气质,设计团队将运河划分成三段,生态人文段、活力休闲段、智慧创意段。重点打造其中5个节点,形成“一河两岸绿山水·三段五点通古今”的结构。

与文化的关系

运河文化遗产丰富,当地做了一系列策划来充分挖掘品牌价值。除了为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外,还规划有构建承载文化的五大空间场地和文化地标,包括淮海第一关之蔺家坝船闸、青山福地之运河福塔等。创立三大文创产品品牌,包括“彭祖养生产品”“龙华福运产品”“帝王影像产品”。

“万世津梁”节点

“泗水捞鼎”情景演绎

与生态的关系

缝合“区域生态斑块”。对接基地山水格局保护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用绿道缝合“区域生态斑块”。
打造“连续智享绿道”。依托景观绿道工程打造一条集“春之声、夏之舞、秋之悦、冬之阳” 的智享景观绿道。
镶嵌“宝石珍珠项链”。依托景观节点工程打造“三廊十二园”、“百里十八亭”和“三大湿地公园”。打造三座长廊和十二月花月特色景观园;设计建造展现徐州农耕文明的节气亭、展现徐州两汉文化的汉字亭、体现徐州天工技艺的创意亭;在现状基础上建造三大湿地公园来改善运河微气候,增加运河绿化率。

与交通的关系

对于内外交通衔接差、功能不完善的状况,提出了贯通与完善道路交通,补缺新北区交通网的策略。
比如衔接区域交通组织,对接中心城区综合交通和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导入外部人流;贯通两岸防汛通道。打造多元复合,交通例如 “三道复合”的慢行贯通工程,设置骑行道、慢跑道路、滨江步道。完善运河水上游览交通码头;优化运河港口作业码头;改造老渡口;完善慢行服务设施。

与产业的关系

对于运河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植入文创产业,打造文旅亮点,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构建运河主题游线;以传统、创意、未来为引领,打造3大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做大运河节庆活动,以运河马拉松为引领,做大5个主题节庆活动,以此引爆运河文旅市场。

资料来源:玛莎施瓦茨及合伙人事务所、Sasaki官网、OKRA官网、金美京(Mikyoung Kim)设计事务所)官网、archdaily、Townshend Landscape Architects官网、desert INK、欧博设计官微、副中心之声官微、艾绿尼塔官微、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官微、北运河今昔公众号、扬州晚报官微


————END————



相关链接

推动站城融合,促进运河重生 | 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沧州)新闻发布会举行
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更新:运河上的居住空间
古老的运河,讲述新的故事



2022健康宜居与低碳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二届园冶高峰论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沧州运河活化国际设计师竞赛,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以城市之形思考

微信:chlaweb

网址:www.chla.com.cn

电话:010-64450203

18500787853

邮箱:editor@chla.com.cn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景园林网”(ID:CHLAweb)。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