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香事:诸女彩楼畔,烧取玉炉烟

七夕香事:诸女彩楼畔,烧取玉炉烟


路丽银塘,烟摇金井,秋飔凉透。弦月一钩,屏风六扇,百合香焚兽。鱼鳞云净,蜻诞翼卷,试问鹊桥填否。
七夕,庭院中摆设香案,焚香祷告、乞求得巧,是古时女性七夕的一大活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条载:
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夜色渐浓,一弯新月升上树梢头时,闺阁女儿穿上新衣,聚集户外,设小几案,焚香一炉清香,仰望着繁星闪烁、澄碧深邃的夜空,祭拜双星。习素云《七夕同友梅作》诗言:
焚香除果小庭前, 女伴穿针孰后先。
我羡天上多情鹤, 填桥岁岁度神仙。
七夕拜星祈祷所焚之香,不可浓艳腴腻,应选择气润味清、香韵清逸的沉香、檀香,姚倩《醉春风七夕》诗言:“自把沉檀炷花下,深深拜,无多心事祝双星”。

七夕之月为新月,在拜星的同时兼及拜月,洪亮吉《七夕》:“一岁十二回,回回拜新月”,古时亦有与月亮有关的香方,宋初名士徐铉有特制的“伴月”,陶谷《清异录》载:


徐铉或遇月夜,露坐中庭,但爇佳香一炷,其所亲私别号“伴月香”。




高濂《遵生八笺》中也列举了几种伴月的香方,越邻香、甜香、万春香、黑龙挂香。这些香方被高濂评为香之温润者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明代《猎香新谱》记载有宫廷内府所用“甜香”配方——内甜香



檀香四两、沉香四两、乳香二两、丁香一两、木香一两、黑香二两、郎苔六钱、黑速四两、片麝各三钱、排草三两、苏合油五两、大黄五钱、官桂五钱、金颜香二两、零叶二两。右入油和匀,加炼蜜和如泥,磁罐封,一次用二分。




“花下玉杯尝苦笋,灯前银叶试甜香”。灯前月夜,独坐窗畔,焚一炉甜香伴月,房间中弥漫的香雾与朦胧的月影交相辉映,自有一种朦胧缥缈的诗意境界。


在此氛围中品香赏月,放任神游,身心皆闲,是古人生活中的赏心悦事。程羽文《清闲供》“四时欢”条载:“薄暮,倚柴扉,听樵歌牧唱,焚伴月香,塑菊”




不少文人都有清夜焚香的雅好,苏轼《四时词》言:“夜香烧罢掩重扃,香雾空蒙月满庭”。陆游《烧香》:“宝熏清夜起氤氲,寂寂中庭伴月痕”,均描绘了月夜焚香之趣。

在宋代,七夕节最女性喜爱的节日器物就是摩睺罗。摩睺罗,也称磨喝乐,是可爱小童形象,七夕供奉摩睺罗可为女性带来吉祥。

摩睺罗材质多样,有泥塑、木刻、象牙雕镂等,爱香的宋人,还曾把各种香料混合制作摩睺罗周密《武林旧事》中就提到过“龙涎香”风味的摩睺


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睺罗十卓,......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拂手香制造



周密《武林旧事》“龙涎拂手香”,乃多种香料调配的合香,其配方大概类似《陈氏香谱》记载的“古龙涎”:
沉香半两,檀香、丁香、金颜香、素馨花各半两(广南有,最清奇),木香、黑笃实、麝香各一分,颜脑二钱,苏合油一字许。右各为细末,以皂子白浓煎成膏,和匀,任意造作花子、佩香及香环之类。
龙涎为佩带之香。将调香所用香材研成细末,充分混合后,以皂子膏调和成可塑型的香泥,随意制作香饼、手串、香环佩饰,或将香泥塑成“摩睺罗”。
以香料制成的摩睺罗能自然散发香气,可摆放在女性起居空间里,作为芳香室内空气的陈设。






香道 | 東方的氣味美學




在香气中,唤醒心底尘封的诗意。 
合作、交流可添加小编微信:obito-obit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香道”(ID:xiangdao10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