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首语文课本中的必背古诗,将秦淮繁华深深烙印在国人心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我们希望“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十里秦淮”的全新标志性IP,它应当符合大众对“秦淮”最直觉的印象。
这里有莺歌燕舞也有家国情怀,这里有王谢堂前也有寻常人家,这里的历史生动而绮丽,这里的故事中不再只有男人,也有许多传奇女性留下她们的风骨与抱负。纸醉金迷与怀古忧思在历史中不断叠印,有人看到“庭草交翠”,有人看到“风月无边”,而秦淮始终是桨声灯影的秦淮。
▼场地沟通内外秦淮与长江©立木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位于西五华里端头,它沟通内外秦淮与长江,是内秦淮河的“龙尾”。设计灵感来自于戏曲服装中的水袖,具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
秦淮水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淮水袖”一语双关
它既是内秦淮河的“水袖”
如戏曲中水袖一般延展表现力
它同时也是千年繁华的凝练
是这里历史中无数轻歌曼舞的身影重叠
▼内秦淮河对岸视角©立木
"秦淮水袖”象征着在大众心目中作为文化符号的秦淮,它是高雅的也是世俗的,它是绮丽的也是哀伤的,建筑从形态到气韵都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秦淮的想象与记忆。
作为西五华里的门户与地标,建筑以飘逸大方的姿态融入环境,如内秦淮河的水袖一般充满张力,同时在沿河与东侧两个主要入口形成广场,方便人们聚集与交流。
▼建筑以飘逸大方的姿态融入环境©立木
设计希望能够提供人们在不同高度与视野感受秦淮文化的机会,“秦淮水袖”在西北侧落到地面,这里也是人们从西水关进入街区的主要位置,大台阶是休息与交流的场所,一条漫步道也从这里开始,人们可以走上屋顶感受西五华里的独特魅力。
▼人们从西水关进入街区©立木
根据实际运营需求,设计为艺术中心的各类需求提供可分可合的丰富空间组合。其中,一号大厅近2000平方米,平均层高10米,设有行政酒廊和贵宾休憩,满足各类高端会议会展的使用需求。室内流动的空间赋予其科技与时尚兼备的气质,适合举办高峰论坛、艺术展览、新品发布等高层次文化交流活动。
二号大厅与下沉广场直接相连,面积约1000平方米,可打开移动高隔能够将二号大厅扩展至1800平方米,户外空间为这里带来充足的氧气与活力。除下沉广场外,贵宾可通过独立入口进入会议厅。
一号大厅柔美飘逸,二号大厅端正开敞,无论是整体布场,还是拆分使用,都能够满足使用方的实际需求。
我们期待在后期运营中,建筑与室内空间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结合,也会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带来更多的传播与美誉。
在中国的文化地标中,“秦淮”可能是最具有女性特色的一个。“秦淮水袖”的建筑形象具有一定的女性美,它风雅但不寡淡,柔美而不媚俗,从各个角度都很有秦淮的意蕴。
景观设计也结合曲线,与建筑融为一体,花境与步道的设计为水岸带来自然的气息。与1号地块连接的桥,宛如优雅的丝带,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带来诗意的环境氛围。
打开南京的城市影像图
内秦淮河飘逸优雅
如水袖轻挥、婉转风流
而西五华里正是“袖口”所在
一个古老又崭新的秦淮
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向世界招手
向人们展示古都南京的风采与魅力
END 公众号文章仅供内部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部分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建筑”(ID:i80arch)。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