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置地旗下的商业综合体,从全国首家深圳万象天地,以“街区+MALL“的新模式打破常规商场的封闭式盒子格局,到最新开业的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以占据总商业面积87%的42000㎡城市绿地公园,塑造“公园地下商业”,持续发力为公众创造新体验。本篇回顾深圳、西安、南京、上海全国四家各具特色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看街区如何与Mall结合,商业如何无界汇聚人潮。
#01
南京万象天地
“古街巷融合的文化商业”
代表城市过去的古建只能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被抛弃吗?为什么不能将蕴藏着大众情感、当地文化的古建与商业巧妙嵌合,以文化触达大众,用商业唤醒古都活力呢?于9月30日正式开业的南京万象天地正是在环境受阻之下孕育出“与城市共生、与消费者共情、与品牌共创”的创意打法,展现华润置地布局的全国第三座、华东首座万象天地产品线购物中心的自有态度。并在开业四天时间,获得零售额6000万元、客流55万的不俗成绩。
所在地南京城南地区的城市功能仍以居住为主,居民年纪较大、商业陈旧导致消费习惯偏向于低价小吃餐饮等。南京万象天地将补充区域欠缺的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新鲜商业,将坐拥夫子庙和老门东景区、拥有天然的旅客人流的优势充分发挥,致力打造“潮流品牌首发第一站+南京潮流时尚生活地标+全球热门餐饮南京至高”的标杆之作。
项目占地面积3.9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地下商业面积约1.4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33亿元。 其还属于双地铁上盖,1号线三山街站出口即达,未来地铁5号线也将无缝衔接,街边公交车站直达,两侧也有可供随时停车上下的街道入口,交通便利。
在南京多以盒子式为主的商业环境下,南京万象天地以“Mall+街区+古建”组成的空间形态,打造开放式街区商业。巧妙地将项目的建筑、街道与一街之隔的泰禾南京院子和附近的夫子庙古建筑群建立链接,在时空上打破传统购物中心墙体的束缚,打开商业的大门。“围合式”的结构、古街巷融合的文化商业氛围让人们在逛“公园”和逛商超间无缝衔接。
场地以原址原貌修缮的历史文化资源点云章公所为核心,内院保留黑簪巷、弓箭坊等历史街巷肌理,形成古街巷融合的文化商业氛围。商业主体建筑划分为A、B、C座三个单元,其中A座共五层,潮牌、时尚、高化独占4层,B1层有部分区域为FOODHALL,顶层为万象影院。在B座两层则打造餐饮主题空间——“莫奈花园”,同时在入口处放置历史遗存“凤凰古井”。C座共有四层,以二层为起点至四层退台设计布置屋顶花园,并挑空中庭四层,连接餐饮空间与屋顶花园。
项目的艺术氛围打造离不开从南京云锦蝶纹中汲取灵感,与罗浮紫公共艺术联合打造“南京万象天地公共艺术季”——「X·超体都市」,由「入梦、梦游、裂梦、梦呓」的故事线将艺术作品进行串联。结合中华虎凤蝶形象,在此番着手修缮的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建筑——云章公所上空,打造“巨型蝴蝶”装置《永恒的震颤》;在场内主中庭也布置了大型蝴蝶结雕塑《不对称蝶变》;还有在建筑立面以对抗生成网络(GAN)建构蝴蝶的演化程序大悲宇宙的《虚拟蝴蝶》。此外,还联合Sencity、曹雨西等艺术家打造 《MailboX @南京》、《四时比邻》等艺术体验装置。
《永恒的震颤》
《不对称蝶变》
《虚拟蝴蝶》
《MailboX @南京》
《四时比邻》
南京万象天地秉持打造“融合城市精神文化的潮流策源地”为目标,抓取南京人爱音乐、爱调侃的特性,提炼南京方言文化精髓“摆”(形容很厉害)——融入创新、时尚、人文、艺术元素,以“摆味”、“摆范”、“摆变”为系列主题,联合256家品牌与众多首进和定制概念店刷新南京商业阵列。“首进”和“定制概念店”占比超过60%,如观夏、ARC'TERYX江苏旗舰店、lululemon全新形象店、i.t blue block等,给南京市民带去不可复制的新鲜感。
以改变南京时尚度、生活方式的规划思路引入的丰富品牌阵容,尤其是在潮流品牌阵容上的广度最为显著,Carhartt、NICE RICE、RANDOMEVENT、THE WAREHOUSE 、STUDIOUS、i.t blue block、Solar Lab等品牌的入驻,直接拔升了南京的潮流度。
由品质、人气、氛围三方面进行衡量的餐饮品牌,也将为商场聚焦不少人气。有闽和南、添好运、牛排馆、天天plus、昆音雅宴等星级餐饮,也有Shake Shack、元古、FASCINO、TARENTUM葡木等市场活跃度和多元风格兼并的餐厅,还有重新定义南京夜行生活方式的18号酒馆、gaga、BELLOCO等休闲餐酒吧。
“摆”的精神传递还贯穿在南京万象天地的营销创意中,以轻松和创意的营销手段、新一代消费者更青睐的社交方式,突破传统的“数字营销套路”,引发与消费者的“共振”。如会员标签人设“天地摆do人”、《LET'S SHAKE》、《摆态由我》的话题视频,小红书、微博接连发起的“绝摆大片”、“南京人有多喜欢说摆”的话题营销等。还与品牌联合打造开业限定联名款产品,以及联合南京众多旅游IP,打造城市相关的周边产品,如城市限定冰箱贴、南京旅游地图等。
此外,作为线下商业新晋“流量密码”的宠物友好型商业,南京万象天地也做出系列举措:提供免费宠物推车、设置宠物友好专用电梯等。
南京万象天地通过城市核心地段的区位、前沿的品牌阵容、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碰撞、尺寸感恰到好处的户外空间、颠覆性的企划运营思路,在开放式街区和古建筑改造上以融入市区、融入生活的态度打造南京的精致时尚商业,这不失也为开辟一条凸显差异化定位之路提供思路。
#02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
“公园与城市街区无界融合”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位于上海苏州河畔,它的落成打破了这座城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界限。该项目的出发点是反思如何使商业空间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由此应运而生的“城市峡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公共空间,继而成为上海同类项目的典范。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坐落于约4.2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中,按规划设计条件,地面建筑包含保护性修复历史里弄组群「慎余里」,上海历史上唯一一座官制的妈祖庙「天后宫」。由Foster+Partners设计的42层塔楼,是这一区域最高的地标,以及场地东北角新规划的四层门户建筑,二者共同限定了绿地东侧的边界。苏河湾地区的规划开发表明了当地政府计划缝合苏州河两岸,重振苏州河北岸地区的前瞻性眼光,而该区域作为上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点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两层地下商业空间嵌入“峡谷”之中,“峡谷洞口”的边缘通过层层退台的地景设计与地面绿地相连。除了一座四层新建的入口建筑以外,该项目最重要、最整合性的要素是地面绿地本身。作为令当地居民和来访游客向往的公共空间,绿地的植入为城市中这个曾经被忽视的角落注入了盎然绿意和鲜明的色彩。
地面上设置了六个“峡谷洞口”,使公共绿地与商业空间互为风景。洞口的曲线自然流畅,结合满是绿意的台地过渡到商业的共享空间,从而模糊了地上与地下的界限。
场地中央一条城市道路对分了绿地,分置其两侧的鹅卵石形洞口结合地下商业空间的入口。峡谷内伴随商业公共路径上间续组织的绿色种植、公共休息座和咖啡区,唤起过往行人对山谷中起伏的缓坡和梯田式茶园的记忆。东西两组“峡谷”入口的洞口中,侧壁扶梯随地景进入峡谷商业,洞口则同样融入周围景观。从地面绿地中远望,人们只能看到洞口上方的逐级叠落的顶棚,它们暗示了“峡谷”入口的存在。
另一个重要的入口则是通过新建的四层裙房进入地下商业空间,巨构尺度的门户限定了绿地与商业。其水平向线条和合宜的建筑材料,将其与塔楼和这片区域开发的建筑群在美学上统一起来。
一座横跨福建北路的人行天桥将项目板块的两部分连接起来。在天桥上能够饱览苏州河两岸壮丽的城市景观,令人心驰神往。天桥也是通往地下商场的主要入口之一,一部垂直梯和与之相邻的开放式旋转楼梯均可将游客直接送达地下商业空间层。
香港创意工作室携手德国艺术家创作了两件雕塑作品,进一步洞穿了商业与绿地的峡谷空间:“大象亲子乐团”是两只一大一小的卡通象雕塑相互对望,将地上绿地与地下商业连接起来,以喇叭与低音号为创作元素,其流线形态与洞口的弧度相呼应。另外一件雕塑作品“迈上!”则模仿一个孩子迈着轻快的步伐穿过绿地走向街头,主人公的长腿跨过两层商业峡谷,直到地面上的梯田式地景。艺术作品的创意突出了地面绿地和地下商业空间的穿透性。
购物中心内有两处封闭的室内区域,在空间和视觉上均与苏河湾的重要文化遗产——慎余里和天后宫相联系。位于正下方的商业空间与地面层的历史遗产,简洁咬合而成,把入口场地空间、轴线和地下公共中庭紧凑对位。项目从传统里弄住宅结构中提取元素,透入天光的玻璃顶窗与轻巧的木椽吊顶相结合,激发历史的哲思,以“商业与遗产对话”的文化特性设计,将保护建筑与商业公共空间完整地结合为空间技术的统一体。
这是一个供人娱乐和放松的城市公共空间,随着移栽树木的茁壮成长,它们将为绿地游客提供舒适宜人的阴凉。在上海这样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绿地及其关联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市民的休闲、健康和保护当地环境的多样性至关重要。
绿地与商业“活力共享,价值双赢”的理念,是基于设计师与政府各个管理部门(绿容、规划、文保、消防等)、业主、商业运营方、工程师充分协作的结果。尤其是峡谷洞口尺度及其形态的确定需要理性测算和动态平衡不同要素,从而最大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综合品质,充分优化城市基础设施、设备、疏散等要素的影响。疫情之后的城市,更偏爱以高质量绿色生活为导向构建的场所,这也是未来城市新经济再度生长的珍贵触媒。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以“城市峡谷”作为主线的设计概念,离不开城市更新的契机,当城市区域需要建设一个怡人的公共绿地弥补周边社区绿色空间不足时,城市决策者极有前瞻意识地推动了绿地与商业的集聚与近邻,通过峡谷商业的公共空间,将绿地和商业有机整合,竖向对位,统一设计和建设,在政府和开发者协力推进下,实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轨交、文保建筑、商办塔楼与公共绿地和商业中心的一体化布置,“投石入水”的触媒涟漪,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综合更新。
#03
西安万象天地
“本土时尚与未来科技感”
#04
深圳万象天地
“漫步式城市创作空间”
深圳万象天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深圳人文综合体华润城的商业中心,毗邻深圳高新科技园,南临深南大道,东靠沙河西路,与地铁1号线高新园站无缝接驳。以“街区+mall”的独特空间规划,打破传统购物中心大盒子形态,带来10座全新独栋旗舰店。国际时尚、特色餐饮、儿童天地、人文生活四大特色业态的品牌规划,带来了近 300个店铺,逾1,000个品牌,其中约30%的品牌是首次进入深圳,为深圳消费者构建了独特消费和生活方式体验。
本项目的目标是将万象城品牌再度提升,并创造出一个“新范本”。以体验式的购物环境,引领零售业的未来趋势。
云中商城,连续城市
整体布局上利用不同层级的街道系统,将大盒子的传统空间切割成若干个大小各异的盒子,产生了许多独立的街区式空间,并且在步行街宽度、两侧建筑高度关系以及广场的大小上都以人的感官舒适为原点,精确设计每一处细节的尺度。
商业街区采用约1:1-1:2的商业尺度,有利于营造舒适的步行尺度环境。考虑到消费者步行距离500米作为感受到疲惫的临界点,模拟行人路径,在街区规划中确保每个区域都能让消费者在500米内看到80%的店铺,实现商业的高效。
在建筑形态上使用大的悬浮盒子,像是“漂浮的云”,减轻集中商业造成的大体量压抑感觉。在商场北侧,设计了连续的室外通廊作为行人动线,也作为立面上的“间隙”分隔,强调出“漂浮的云”和下层店铺的区分。
“双首层”创新
这个项目的地形较为平坦,但在设计上利用有限的高差,创造出“双首层”。一方面减少商业层数较多(7层)造成的压抑感,另一方面利用首层商业展示面的优势,最大限度增加了项目的商业价值。
特色建筑空间与业态完美结合
万象天地创新的“街区+mall”的商业空间,不同的设计分区配合符合其特色的创新商业规划,例如以独栋旗舰店构成的旗舰广场和独立潮牌店组成的高街区、餐饮品牌组成24小时夜生活美食街、购物中心,以及水广场、艺文广场、时光广场等公共休闲空间。有别于传统的封闭式商业形态,透过建筑形态以及招商定位的创新设计,呈现出项目多层次的空间感。
招商定位
“融入创新、时尚、人文、艺术、社交元素”,打造“全新的漫步式城市创作空间”是项目的自我定位。它不同于以往的深圳商业体,也不同于万象城系列,在物质消费之外,增强了艺术化、生活化的感觉。华润万象天地不仅将不仅是汇聚了丰富优质消费体验的商业空间,也将成为城市深圳人的全新生活方式中心。
独特的历史记忆文化的保护
深圳万象天地通过对历史遗迹、历代帝王庙宇、郑氏祠堂、心爱的榕树美好记忆的保存,创造了一个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的自然动态链接。
可持续设计
室内主中庭天窗引入自然光线的同时,通过节能计算,把一部分玻璃替换成为金属板材,找到引入日光与控制室内热量的最佳平衡点,最大限度做到室内的节能高效。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利用自然通风及光线,在商业街区中设置许多有盖顶的外廊空间,模糊室内外的界线,增加消费者在商业区内的舒适度。
引入屋顶花园以及绿色休闲广场,提高场地的绿化率,减少绿岛效应。
建筑表皮考虑到遮阳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会根据日照计算的结果进行立面设计,减少过多的阳光进入室内造成的能源消耗以及炫光。
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用周边的地铁站便于行人到达,同时积极鼓励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以及无碳排放的出行方式(例如自行车等)。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其美设计”(ID:mayho-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