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打开,生长的木第182篇文章
文章多图预警!
——刘昆昆胡说八道
大家好,我是刘昆昆,
一棵手绘板上土生土长的作物。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春乏秋困,我就说最近怎么总想睡觉毫无灵感呢。经常画画画到一半就恨不得扯着我家内人的领子说:是不是你刷碗的声音催眠到我了。。。
古希腊的文人觉得,只要心诚,奥林匹斯山的神灵就会给你面子,送给你长翅膀的语言,把灵感塞到你的脑子里,于是就有了天才一说。那像我们这种非天才们没灵感的时候,咋活呢?
一般我的话,看一些名画的二创,学习怎么“偷”一些大佬的创作是我的固定精神补给站。
在恶搞中见证历史的《蒙娜丽莎》
比如说世界名画《微笑的蒙娜丽莎》就曾被近十名艺术家艺术再创过。
01\与达芬奇一起工作的学生
这是在众多蒙娜丽莎复制品中最像的一幅,甚至与达芬奇的原画一同上漆:
02\拉斐尔
拉斐尔在改编蒙娜丽莎的同时还将这种肖像的绘图形式和构图运用到了他其他创作作品中。
《独角兽的年轻女子》《马达莱娜多尼的肖像》
《拉维拉塔》《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肖像》
03\尤金·巴塔耶
尤金·巴塔耶是法国的一名插画家,他将蒙娜丽莎进行了自己的解读重构。
04\马塞尔·杜尚
开玩笑似的两撇小胡子颠覆了传统艺术的固有标准,艺术不再是崇高的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能来自生活当中的任意物体。
05\让·麦琴格
当蒙娜丽莎与立体主义画家碰撞
05\博特罗
博特罗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蒙娜丽莎相结合:
06\达利
不只是加上了达利代表的小胡子,还改变了手的线条并在手里加了硬币,变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蒙娜丽莎。
在超现实主义的荒诞与矛盾中
搞慈善的《the kiss》
除了《蒙娜丽莎》经常被再创作,还有克林姆特的《the kiss》。
艺术家 Ellen Sheidlin 重制的克林姆特的名画《the kiss》,
这是她为一个慈善项目 Charity Kiss 制作的NFT作品,销售额的 70% 将自动捐赠给支持罕见病患者的慈善机构。
这个项目还邀请了很多艺术家,主题都是二创《The Kiss》
俺们也能模仿出的世界名画
看了这么多艺术家改编的名画。
再来看看我们同学的作品~
01\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02\安格尔《德布洛莱公主》
02\布歇《Portrait of the artist`s daughter》
04\布格罗《蒙莫朗西公爵夫人》
05\艾伯特·林奇《肖像》
06\温特哈尔特《路易斯·冯·博登科兰的比伦公主》
07\格兰特·伍德《美国哥特式》
08\雷诺阿《朱莉·马奈》
09\伦勃朗《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
10\弗里达·卡罗
《Self Portrait Dedicated to Dr Eloesser》
11\安格尔,油画《德沃兹夫人画像》
12\布格罗《困难的功课》
13\委拉斯开兹
《Infanta Margarita Teresa in a Blue Dress》
14\莫尔斯《堪比缪斯的苏珊》
15\费钦《布衣少女》
16\布歇
《Jeanne-Antoinette Poisson, Marquise de Pompadour》》
17\布歇《Young Woman with Flowers in Her Hair wrongly called Portrait of Madame Boucher》
18\头像画集
END
我感觉很多人会下意识抗拒模仿名画,总是想要追求变化中的创造力,期待着灵感的随机。
但我觉得把自己头脑掏空的创作反而是一种煎熬,倒不如静下心来,把创作当成“工作” ,没有灵感的时候可以去模仿前人的足迹,在前人的基础上改编创造。
把模仿用作经验的交换。
久而久之,这样靠经验磨练出的抽丝剥茧,就能激发你自己开闸泄洪般的灵感。
生长的小灶
昆昆老师最后广播:
今日空气新鲜,
适合拿起画笔;
风速中等偏下,
模仿不是抄袭不要吹乱方向;
光照偏强,
忘记及涂防晒霜会留下内裤印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长的木”(ID:gh_db7d30e2459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