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抗争

普通人的抗争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语音版》(七)




上期文字稿-《再聊巴洛克》
       


大家好!我们继续来聊聊雕塑艺术。

 

前面我们介绍了米开朗基罗、多拉泰罗和韦罗基奥创作的《大卫》,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文艺复兴初期的多纳泰罗和韦罗基奥所创作的大卫形象,都是妥妥的小鲜肉,特别俊美,姿势也有几份女性的特征。虽然说《圣经》原文中的大卫形象是个牧童少年,但不见得是如此带有几份女性的妩媚。


而进一步的,我们发现,连米开朗基罗,也有这种把男性塑造成有几份女性化的作品,比如这件《带十字架的基督》就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而我们可以发现,基督那双白花花的大腿不像他其他男性作品形象那样肌肉健硕,而脸上虽然长着胡子,却还是依稀有几份女性的秀美,再加上摆出的那个姿势,这个基督形象实在是有点妖娆,有点妩媚。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有趣的现象呢?难道这些艺术家有男色情结的倾向?还真的有。


我们知道,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风格与文化思想,而在古希腊,还真的有这种男色情结。

 

古希腊的成人男性,普遍有恋童癖,而且形成了风尚。成年的男性会在男方家长同意的情况下,通过一种带有仪式感的绑架行为把一名男孩带走,与这个男孩过起“同志”式的生活,直到男孩长大成人,才会结束这种行为,男孩才能返回社会中。

 

这种思想对艺术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古希腊人把人体看做是宇宙间最完美的事物,创作了大量展现男性阳刚美的作品,比如闻名于世的《掷铁饼者》。另一方面,又有许多把男性的肉体塑造成带有几份女性化特征的形象,呈现出男色情结。比如这件《阿波罗和蜥蜴》。

 

当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文艺复兴初期,艺术理念、文化思想的目标是复兴仿效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格,自然也就会有了这种男色情结风格的作品出现。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韦罗基奥的大卫,四个大卫中最后一位我们要介绍的是贝尼尼的大卫,贝尼尼是巴洛克风格雕塑的扛把子,在介绍他的作品之前,我们想再来聊聊巴洛克风格。

 

首先,我们来捋一捋巴洛克风格出现的前后,西方的文化思想界都发生了些什么?

 

公元五世纪中晚期,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蛮族的入侵下灭亡,蛮族建立了东、西哥特王国,欧洲进入了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的中世纪时期。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文化思想,以神为中心,神凌驾于一切,宗教是欧洲人生活的核心。

 

过了一千年,到了十五世纪初,黑死病爆发之后,劫后余生的欧洲人开始动摇了对上帝的绝对崇拜,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萌发,慢慢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所谓人文主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体现人性的关怀,也就是文化思想理念从中世纪的以神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中心,艺术作品转向了以人为表现主题。

 

而我们可以注意到,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发生于同一时期,也就是说,文艺复兴的出现实际上与大航海所带来的思想文化冲击是有关联的,大航海与黑死病对人的思想的冲击共同构成了诱发触动文艺复兴的主要因素。

 

大航海导致了地理大发现,西方人发现了地球上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全面认识了世界。由于通过大航海,欧洲人掠夺了许多其他地方的财富,引入了其他地方的农作物及其他资源,欧洲的财富大大地增值了。我们在电影中往往可以看到,中世纪的欧洲,和当时我们中国的繁华鼎盛是大大不如的,即使是国王所住的条件也是相当的粗劣鄙陋的。而通过大航海,欧洲人开始过上了比较富足奢华的生活。同时,商业流通因为交通与交流的改善而大大加剧了,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所有这一些,都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萌芽与发展,从而催生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当然,文艺复兴的成因绝不仅仅是这一些,但这些因素是不可忽略的。

 

文艺复兴发展了上百年,随着大航海的深入,到了十六世纪上半叶开始的文艺复兴盛期,欧洲人的文化思想逐步充满了高度自信,从而人的地位被神化了,再次进入以神为中心的阶段,不过这个神是人类自身。

 

而随着盛期文艺复兴的发展,艺术的风格慢慢出现了矫饰主义,因为随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不断探索,艺术家们又突然发现,对艺术创作的主题思想挖掘好像有些慢慢枯绝了,从而转向专注于技巧的深入钻研。

 

所谓的矫,就是刻意的意思,甚至有些矫揉造作,矫枉过正;饰,就是装饰,样式,技巧的意思。所以,矫饰主义的含义就是过度地追求技巧。

 

矫饰主义艺术家们极致地模仿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造型技巧,因为在古希腊古罗马,艺术造型技巧已经发展到非常娴熟的地步。同时,这个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我们上回介绍的青铜铸造工艺的提升,因此艺术,尤其是雕塑的技巧水平不断提升,慢慢的,艺术造型出现了古希腊古罗马所没有的形象特征,越来越繁复,越来越精巧,越来越夸张,越来越进步,但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抒发上却越来越薄弱,越来越不被关注。

 

当然要说矫饰主义完全忽略了精神情感的表达,也是不客观的,比如这件詹博洛尼亚的《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就可以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绪蓬发与张扬。不过,这种还是比较凤毛麟角的。

 

到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大航海时代也慢慢进入了尾声,欧洲进入了一个内卷的时代。大航海是从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偏远小国开始的,而法国、意大利这些当时的主流大国以及后来的海上霸主英国等等,相对脚步比较滞后,于是一方面美洲、非洲、亚洲的财富被武力掠夺或通过贸易交换进入了欧洲,另一方面,进入了欧洲后,国与国之间又互相争夺,开始了各种竞争,英国打西班牙,荷兰打葡萄牙,法国则到处找人打,比如和英国就打了一场七年战争,而且这场战争不仅欧洲主要国家都被拖下水,还波及到亚洲、美洲和非洲,而这么多的战争都是要烧钱的。

 

再加上进入欧洲的财富集中到皇家贵族等封建统治阶层的手上,有钱的就过上奢靡的生活,没钱的想过好日子,又要跟人家打仗,于是就加大对老百姓的各种压榨。而且这个时候,还是所谓的小冰河时期的高峰阶段,小冰河时期大约从十四世纪中叶-十九世纪中叶,这个时候是比较高峰的阶段,欧洲粮食产量减少,老百姓越来越难过,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

 

于是,有些人开始对现实不满,开始对思想文化追求、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思考,于是启蒙运动开始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理念,资本主义思想开始向封建君主专制体系进行了挑战。

 

而资本主义,无疑金钱是至高无上的,对财富的信仰动摇了对宗教神学的信仰,也挑战了世俗皇权的权威。同时,大航海又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加深,也更加感受到自然的不可战胜,人类的自信与对自然的敬畏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思想情绪。

 

种种这一切,使欧洲人的思想文化追求再次从神走向人,从神化的人变成了世俗的人。皇家贵族奢靡生活的示范效应,新兴资产阶级阶层拥有财富之后的心理填补效应,所谓心理填补效应说白了就是人有了钱,就想拼命花,来弥补自己内心曾经的自卑感,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而那些底层被压榨的普通老百姓则是无奈与厌倦;同时科技发展一方面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更加深入,比如牛顿就是这个时代的人,而且也带来了生活便利的提升,但另一方面又加深了对自然难于征服的沮丧感等等,这些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都使这时候整个社会几乎所有阶层的人们越来越在一定程度上躺平了,不再追求所谓“崇高”的信仰,而是都把目光投射到现世享乐的追求,越来越成为世俗的人。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崇高”的信仰只是指带有宗教纯粹的信念,而不一定就是有多崇高。

 

在这种思想背景下,从矫饰主义发展而来,巴洛克艺术风格逐步形成并成熟了。


巴洛克,原来是葡萄牙语“不规则的珍珠”的意思,刚开始是带有贬义的意味,但慢慢却因为其不规则、反常规而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主流风格。无论是绘画,音乐,建筑,乃至雕塑,巴洛克艺术风格都是独树一帜的。

 

追求世俗的享乐,自然是所谓“食不厌精”,于是在艺术上强调技巧的表现,呈现繁复、华丽、夸张的风格,体现在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上就是不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千篇一律地表现出庄重典雅、自然均衡,而是注重各种繁复的装饰性细节的表现,人体造型特征则出现了各种复杂的、不规则的、起伏夸张的姿态,而且富有不稳定、不均衡、热烈奔放的动势,而且非常具有戏剧感,有许多作品展现的就是戏剧化的某一瞬间,这被德国美学家莱辛称为“孕育性的顷刻”。

 

比如这件贝尼尼的《阿波罗与达芙妮》,说的是阿波罗爱上女神达芙妮,但达芙妮被丘比特射了铅箭,我们都知道金箭是唤起爱意,铅箭则是令人对爱情产生厌恶。于是达芙妮一路跑,阿波罗一路追,当阿波罗追上达芙妮,手搭上达芙妮身体的时候,达芙妮变成了一株月桂树。这件作品就定格了这么一个瞬间,扣人心弦,令人遐想。

 

而巴洛克追求奢华的风格,必然迎合了皇家贵族的品位,成为皇家贵族所采纳的主流艺术形式,同时新兴资产阶级阶层为了“炫富”也大力推崇这种风格,这样子反过来又使这种风格发展向更加的极致,更加的奢华,例如法国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就是典型的巴洛克装饰风格。

 

但是,撇除这种奢华夸张的价值取向给人带来的不太好的印象,实际上,我认为巴洛克风格是艺术上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与改进,一方面打破了文艺复兴的陈规和定式,而给人带来复杂多样而又富于美感的感官感受;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技艺的提升与进步,是技巧的大爆发。

 

同时,如果说巴洛克风格完全沉迷于技巧的展现,而忽略了精神情感的抒发,我觉得也是不客观的,实际上,许多巴洛克风格的作品也都贯注着充沛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了相当强的精神张力。我想这是必然的,因为艺术家要极致地下功夫打造技巧,自然就会处于高度投入的动作状态,那就不可能心如止水,必然会融入了深刻的情感力量。就像一个人如果花大力气在专注地打一套大开大阖的拳法,心情一定不可能是平静的,一定会展露出情绪的变化与起伏。而且这种展露,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情感与情绪。


而我们后面要介绍的贝尼尼的《大卫》,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且,越是下功夫追求技巧的完善,这种情感的抒发就会越强烈。巴洛克风格所展现出来的情感强度远远高于前面介绍的矫饰主义风格,从雕塑艺术成就来说,巴洛克时期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而且已经开始具备了一些现代艺术的特征,比如自由的造型,展现普通人情感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后面出现的浪漫主义风格,很有可能在技巧层面的源头就是来自于巴洛克。没有巴洛克,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浪漫主义。

 

巴洛克之后,出现了短暂的洛可可风格,把巴洛克风格更加细腻化、细碎化,而且呈现出阴柔的特征。然后是艺术学院的兴起,学院派推崇新古典主义,追求恢复文艺复兴的“静穆的伟大和高贵的单纯”。但随着社会矛盾的加深,终于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也诞生了浪漫主义风格。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也逐步展开,人类社会慢慢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艺术上也慢慢进入现代艺术的百花齐放的阶段。

 

谢谢大家!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已开始在“喜马拉雅”语音平台“银牌艺术馆”账号中进行语音分享,欢迎长按下图二维码,或者下载“喜马拉雅”APP,订阅“银牌艺术馆-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一起来交流!

      更多精彩,与你共享!(待续......)


关联阅读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语音版》


开篇
铺垫:如果岳飞看到这部电影,一定会扼腕长叹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天下第一帅哥
小鲜肉的迷思
老大嫁作商人妇
再聊巴洛克

关联阅读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文字版》

《谁是天下第一帅哥和美女》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一)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二)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三)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四)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五)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六)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七)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八)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九)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一)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二)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三)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四)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五)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六)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七)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八)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十九)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二十)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二十一)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二十二)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二十三)

番外篇:四个大卫的PK

后记

番外篇:再来聊聊体积(一)

番外篇:再来聊聊体积(二)

番外篇:再来聊聊体积(三)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银牌艺术馆》

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牌艺术馆”作者:银牌艺术馆(ID:XMYPYS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