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建筑奖明日揭晓!5组18位人气选手终极大猜想!

普利兹克建筑奖明日揭晓!5组18位人气选手终极大猜想!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凤凰空间;ID:fhkj666666

据官网宣布,202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将于北京时间3月15日晚22点揭晓。

 

自1979年以来,号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每年都会表彰一位或多位对人类和建筑环境有重大成就的在世建筑师。

 





历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图源:普利兹克官网)

 

奖项的评选标准就是“好的建筑,但没有固定标准”,普利兹克奖每年11月1日截止下年度提名,没获奖的人自动顺延为下一年候选人……想想都知道候选名单一定长到让评委崩溃。

 

我们大胆列出了5组18位潜在的获奖选手,不知道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呢?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相关书籍推荐|
(扫码了解详情)


 

 

01

“建筑界的村上春树”明星陪跑组

 

普利兹克奖也有一个“800年陪跑组”存在,就像莱昂纳多之于奥斯卡奖,村上春树之于诺贝尔文学奖,不知道今年的大奖,会不会颁给这些闪闪发光的明星呢?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美国建筑师

1947年12月9日(75岁)


(图源:Archdaily)

 

在众多陪跑明星中,呼声最旺的当属斯蒂文·霍尔,从20世纪末起,他就一直是普利兹克奖人选的大热门。这位已年过七旬的建筑师最为人所称道的莫过于其对光线的掌控,他坚信通过对光影与空间的操控,可以使建筑与人们的五感,甚至心灵对话。

斯蒂文·霍尔几乎拿遍了建筑界的所有大奖,唯独缺一个普利兹克奖。不过对此,他很是看得开:“我很满意自己目前的位置。我觉得我还在上升阶段,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会让人觉得没奔头了。”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选出“年度十大建筑奇迹”,霍尔为北京设计的当代MOMA入选(图源:www.stevenholl.com)


弗吉尼亚州立联邦大学当代艺术美术馆(图源:www.stevenholl.com)

 


隈研吾

日本建筑师

1954年8月8日(68岁)


 (图源:wikipedia)

 

在日本这个曾诞生了8名普奖得主的国度,隈研吾无疑是最热门的候选者之一。近年来,隈研吾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更是一举中标2020年东京奥运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的设计。

 

隈研吾主张“建筑应该能为土地发声,尊敬大自然,对当地有情感的建筑才是好建筑。”他的建筑作品散发着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以与自然景观融合的“负建筑”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头、纸或玻璃等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出外表看似柔弱,却更坚固抗震,且能让人感受到东方传统之美的建筑。

 


2020年东京奥运主场馆“新国立竞技场”(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梼原木桥博物馆(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相关书籍推荐|
(扫码了解详情)

 


比雅克·英格斯(Bjarke Ingels)

丹麦建筑师

1974年10月2日(48岁)


(图源:https://big.dk/)

 

比雅克·英格斯于2006年创立的Bjarke Ingels Group (BIG)团队,为近几年的建筑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力量,他本人也凭借大胆前卫,打破常规的设计迅速成为全球网红。

 

他通过设计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梦想,并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把一个又一个的乌托邦变成了现实,令世人折服。

 


“BIG U”项目(图源:https://big.dk/) 


 丰田“编织城市”(图源:https://big.dk/)

 

         
   
   
|相关书籍推荐|

(扫码了解详情)



大卫·阿贾耶(David Adjaye)

非裔英籍建筑师

1966年(56岁)


 (图源:Jared Soares—Redux)

 

目前非洲还没有出现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因而大卫·阿贾耶无疑成为令人瞩目的优秀建筑师。除了他还近几年亮眼的作品之外,他非裔英籍的身份也是他引起世人关注的重要原因。2016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为一座特殊的建筑发表致辞:“它的开幕帮助我们了解非裔更完整的故事,让我们更明白自己是谁。”这座建筑便是由阿贾耶设计的美国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化国家博物馆,这座建筑的落成让人们开始将更多目光投向黑人建筑师这一群体。

 

阿贾耶近年来的作品极具全球性和包容性,培育了非裔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美国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化国家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红宝石当代艺术中心(图源:Archdaily)

 

 

02

业界大佬组

 

这一组建筑师,都是如雷贯耳的殿堂级人。他们的理论,对今天的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的成就早已不需要一座普利兹克奖杯来肯定,但不知今年的奖项会不会秉持回归经典的精神,加冕给这一组的大师们呢?

 


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

美国建筑师

1932年8月11日(90岁)


 (图源:Archdaily)

 

与彼得·艾森曼同一时期以纽约五人组出道的理查德·迈耶,早在1984年就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而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艾森曼还在排队,他曾被授予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终身奖,他的理论和作品被视为现代建筑形式基础的探索篇,扎哈、库哈斯都曾经追随他学习,他设计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思考……

 

所有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智识都有可能成为建筑学的一部分,彼得·艾森曼是首位提出这一观点的建筑师。

 


 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图源:Archdaily)


 加利西亚文化之城(图源:Archdaily)

 


彼得·库克(Peter Cook)

英国建筑师

1936年10月22日(86岁)


 (图源:Archdaily)

 

彼得·库克在1960年成立了“建筑电讯派小组”,其关于“插入城市、立即性城市、行走城市”相关理论的探索和实践影响了后来的许多建筑师。将可移动的金属舱住宅作为基本建筑单元,按照人口规模拆卸重组移动社区,这样的理念放到今天依然前卫。

 

80多岁的彼得·库克今天仍然站在建筑设计的最前沿,像是奥地利格拉茨美术馆这样的作品,依然向世人传达着他大胆的思路。

 


插件城市(图源:Archigram Archives) 


 奥地利格拉茨美术馆(图源:Archdaily)

 


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

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筑师

1938年7月14日(84岁)


(图源:Archdaily)

 

在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博会上,不到30岁的摩西·萨夫迪以Habitat 67住宅项目一鸣惊人,该项目是一个乌托邦构想,被认为“重新定义了城市生活”。后来,摩西·萨夫迪专注于现代建筑的集成化空间设计,在商业建筑及公共建筑领域均有成果,他设计了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加拿大国立美术馆、魁北克文化博物馆等知名作品。

 


Habitat 67住宅(图源:Moshe Safdie Archives)


 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图源:Archdaily)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瑞士设计师

1944年(78岁)


(图源:wikipedia)

 

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伯纳德·屈米,长期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屈米在纽约和巴黎都设有建筑事务所,经常参加各国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奖,其新鲜的设计理念给世界各地带来强大冲击。这位在后现代主义中非常重要的建筑师也曾提出很多犀利的建筑观点,他的作品重新定义了建筑在实现个人和政治自由中的角色。

 


 拉维列特公园(图源:Archdaily) 


 雅典新卫城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03

了不起的社会贡献组

 

近几年,普利兹克奖获奖者大都是一些小众、冷门的建筑师,我们也看到了普奖越来越青睐地域文化、人文关怀、注重环保的趋势,或许,今年的获奖者就诞生在这一组中。

 


武重义

越南建筑师

1976年(46岁)


(图源:Dezeen)

 

本身是一位禅修者的越南建筑师武重义,擅长用传统材料设计经济耐用又节能的绿色建筑,他把在越南随处可见的竹子用到了自己设计的建筑之中,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他也被认为是越南最有希望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

 

他“绿色”的建筑理念已融入到作品的方方面面,他说:“我希望建造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这种建筑不需要空调,仅需用简单、廉价的材料。我想以此为我们的国家,创造一种新的建筑语汇。”

 


树之屋(图源:Archdaily)


 越南卡斯塔维岛度假村(图源:Archdaily)

 


弗朗西斯·凯雷(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非洲建筑师

1965年(57岁)


(图源:arc-magazine

 

布基纳法索的甘多(Gando)这个籍籍无名的小镇中,走出了一位非洲建筑师——弗朗西斯·凯雷。从弗朗西斯 · 凯雷尝试用现代工具和设计理念改进非洲本地可用的材料,并尝试在保持传统建筑技术的同时改进当地人的建筑方式,他还长年无私地为家乡建造学校、图书馆等公共设施。

 

2004年他在柏林工业大学就读期间,通过与家乡居民的合作设计、筹集资金完成了他的第一座建筑——甘多小学。这个项目获得了著名的阿迦汗建筑奖(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凯雷作品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社会参与”,他的许多项目都有社区居民的参与,凯雷说:“我们都会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重要的是要从一开始就考虑如何让人们参与进来。”

 


甘多小学(图源:Archdaily)


 2017蛇形画廊展厅(图源:Archdaily)

 


斯特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

意大利建筑师

1956年11月25日(66岁)


 (图源:www.stefanoboeriarchitetti.cn)

 

斯特法诺·博埃里既是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也是散文作家。近年来,他以“垂直森林”的建筑理念闻名世界,在保持城市现有规模和体量不变的情况下,在都市内再造森林,以重现强大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这将有助于解决全球严峻的气候问题。

 

2014年,他的“垂直森林”项目在米兰落成,两座高大的住宅楼承载了由700多棵树和2万多株植物组成的楼宇生态系统。此后,博埃里在世界各地开发了许多类似的项目。

 


 米兰垂直森林(图源:www.stefanoboeriarchitetti.cn)


 武汉黄冈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图源:www.stefanoboeriarchitetti.cn)

 

 

04

不容小觑的女性力量组

 

截至2021年,普利兹克奖共评选出了50位获奖建筑师,而其中仅有6位女性。回顾现代建筑的百年之路,无论是在从业者数量、职业发展空间,还是社会关注程度上,女性建筑师群体都长期处于半隐身或隐身状态。但让人欣慰的是,随着性别平等的观念慢慢普及,女性建筑师群体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尊重。

 


珍妮·甘( Jeanne Gang)

美国建筑师

1964年3月19日(58岁)


(图源:http://studiogang.com/)

 

珍妮·甘以大胆且富于功能性的可持续设计而著称,她领导的建筑事务所为芝加哥设计的82层“水楼”(Aqua)证明了摩天大楼不再是男性建筑师的专利。她的许多设计也考虑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除了建筑方面的尝试,珍妮·甘还积极参与推动性别平等的各项活动,她率先在自己的事务所解决了性别薪酬差距问题,并呼吁其他人效仿并尽快解决男、女间工资待遇方面的不平等问题。

 


芝加哥82层水楼(图源:http://studiogang.com/) 


 SOLAR CARVE(图源:http://studiogang.com/)

 


塔蒂亚娜·毕尔巴鄂(Tatiana Bilbao)

墨西哥建筑师

1972年(50岁)


(图源:Archdaily)

 

墨西哥建筑师塔蒂亚娜·毕尔巴鄂曾获得多项著名建筑奖项。她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设计住宅,希望能研发出创新的建造技术、节水系统与节能设施,并将经验推广到全世界,她说:“我从哪里来,就尽可能带来哪里的好东西,这是我一直所专注的。”


8000美元住宅方案(图源:Archdaily)

 


阿努帕玛·昆多(Anupama Kundoo)

印度建筑师

1967年(55岁)


(图源:Dezeen)

 

印度建筑师阿努帕玛·昆多的设计实践专注于当地主导的设计、材料研究、传统工艺和建筑技术,她在2021年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查尔斯·詹克斯奖(RIBA Charles Jencks Award)。

 

在她众多的建筑作品中,2008年为慈善机构Volontariat建造的一座孤儿院特别能体现她的理念,这个项目是她与先驱陶艺家Ray Meeker共同开发的,每一个建筑单元都被设计成了容量巨大的窑炉造型,建成之后还要就地“烘焙”,最后形成了独特且有当地传统特色的造型。



Volontariat Home(图源:https://www.anupamakundoo.com/)


 Anupama Kundoo自己的住宅“墙屋”(图源:https://www.anupamakundoo.com/)

 

 

05

正在崛起的中国新锐组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师在世界崭露头角,他们的设计既有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色,又有新锐的设计理念,在世界各大建筑大奖中大放异彩,我们期待着继王澍之后,中国建筑师能再捧得一座普利兹克奖杯。

 


张永和

中国建筑师

1956年(66岁)


(图源:普利兹克官网)

 

张永和是国内第一位成立独立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也是第一位参与威尼斯建筑设计双年展的中国建筑师,还是第一个担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的中国人。1993年,张永和成立了“非常建筑工作室”,他们设计的许多建筑作品都获得了国际大奖。张永和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他所秉持的设计原则是“信自己,信自己的文化传统,信自己骨血里的文化基因”。

 


湖南吉首美术馆(图源:非常建筑)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图源:非常建筑)

 


马岩松

中国建筑师

1975年11月26日(47岁)


(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马岩松作为全球最具创意建筑事务所之一的MAD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让中国在国际建筑领域取得了一席之地,从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等作品再到“山水城市”的理念,马岩松一直在探索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表现传统的东方自然价值观,以及如何将中国的、东方的建筑经验带到国际。

 

近年来,马岩松也开始思考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他设计了保障性住房项目,并探索如何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梦露大厦(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燕保·百湾家园(图源:MAD建筑事务所)

 


         
   
   
|相关书籍推荐|

(扫码了解详情)



 

刘家琨

中国建筑师

1956年(66岁)


(图源: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在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之前,刘家琨曾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自我探索之旅,他前往中国西部的西藏和新疆,在那里冥想、绘画和写作,并创作了几本小说,这为他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他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多个国际大展,并获奖无数。

 

刘家琨试图在自己设计的每个项目中,都关注到乌托邦与日常的并存,现代与传统,集体记忆与个人记忆,以及可持续性等问题。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图源: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成都西村大院(图源: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张轲

中国建筑师

1970年(52岁)


(图源:标准营造)

 

“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张轲是中国新一代建筑师的代表。他的作品不以新奇的造型博人眼球,而是摒弃一切既定的风格流派与具象文化符号,以一种平视的角度,探索当代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新的契合点。近年来,张轲以“微杂院”等一系列探索城市更新的项目,获得世界瞩目。

 


微杂院(图源:标准营造)


 西藏娘欧码头(图源:Archhdaily)

 

最终会是哪位建筑师

在2022年的普利兹克奖中脱颖而出?

也欢迎在评论区大胆提名

3月15日,让我们一起见证

说不定就被你猜中了呢!


 

参考资料:
《202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将花落谁家?》(Archdaily)
《普利兹克奖为何不再让人兴奋?》(小酥,《建筑创作》,2018年04期)
《2021年普利兹克奖即将揭晓,8位中国建筑师引猜想》(公众号:GA环球建筑)
注:文章出现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图中人物无商业关系。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凤凰空间;ID:fhkj666666

点击标题图片报名:2022年3月26-27日

重庆最新8大标杆大区+实体示范区楼盘考察

点击标题图片进入景观周书店购买

景观、建筑、庭园、文旅、规划等专业好书

点击海报查看:100位大咖分享、20门课程

海量视频在线观看,景观设计师充电必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景观周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观周”(ID:Landscape-zho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