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拉达基金会将为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Domenico Gnoli举办回顾展 / 图:Domenico Gnoli的1964年画作《Chemise sur la table N° 2》,© Domenico Gnoli, by SIAE 2021 / 转自普拉达基金会
为了致敬那些大胆反叛了 20 世纪下半叶主要艺术潮流的艺术家们,普拉达基金会决定为其中的一些代表性“反叛者”们举办系列展览。而作为该系列的一个重要部分,基金会将在今年 10 月 28 日至明年 2 月 27 日期间,为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Domenico Gnoli举办回顾展。
这场展览由普拉达基金会与位于罗马和马略卡岛的Gnoli档案馆合作达成,汇集了这位艺术大师在 1949 年至 1969 年期间创作的 100 多件作品,以及同样数量的绘画作为补充,展览的年表和文献部分则将呈现材料、照片和其他物品。除了将在基金会位于米兰的Podium展馆举办实地展览外,该项目还将同时发布一本由普拉达基金会出版的科学出版物,深入回顾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和生平经历。
/ 上:Domenico Gnoli的1966年画作《Due dormienti》 ,© Domenico Gnoli, by SIAE 2021 / 普拉达基金会
下:普拉达基金会位于米兰的场馆外景 / 图:OMA
当迈入普拉达基金会所办的展览时,一些观众也许会感到惊讶和不解:展览现场没有任何与普拉达的服装产品或商业品牌有关的东西,对艺术的展示与探讨也都聚焦于艺术本身,而不是被与时尚联系在一起展开的。
在普拉达的艺术馆里却连一个“Prada”也找不到?这虽令不少观众出乎意料,但却其实是普拉达基金会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自 1993 年基金会建立之初,缪西娅·普拉达便一直有意把时尚与艺术互相区分。基金会的展馆内不会对时装或其他普拉达时尚产品进行任何展示,外观甚至没有任何普拉达的品牌标志。基金会在日常运作或策划活动时也都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而不是沦为时尚产品的陪衬或商业道具。
/ 普拉达基金会“Atlas”展览 / 图:转自普拉达基金会官网
“基金会与普拉达品牌是完全独立的。基金会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创建一个文化机构上,以及我们应该去关注或质疑哪些文化,”普拉达艺术基金会项目总监Astrid Welter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曾这样说道,“……我认为思想的独立性是普拉达艺术基金会最重要的部分,这使我们与时尚行业的其他艺术基金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样的理念,在时尚行业里确实算得上“另类”。毕竟,对于业内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办展开馆这样的活动往往更像是一种品牌宣传手段与市场营销策略。如,弗洛伦萨的古驰博物馆的几大常设展览,便都是以古驰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最新美学理念”、“品牌发展历程”等极具宣传功能的主题策划的,馆内还设有售卖限定单品的精品店;路易威登的LVMH基金会也曾在香港大办“路易威登:创意情感”展览,借艺术合作的机会宣传自家产品。
/ 古驰博物馆内景 / 图:转自古驰官网
在此背景下,普拉达基金会对艺术自由与独立性的坚持变得尤为难能可贵。正如业内分析所指出的那样,在奢侈品牌借助艺术营销沦为成规的当下,基金会的独立性正是让缪西娅·普拉达没有遭到诟病并获得业界尊重的原因。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普拉达坚持在品牌与基金会间划清界线,但这种做法为基金会赢得的艺术界声誉,也确实间接地令其时尚品牌受益,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了品牌形象,有效丰富了品牌的文化内涵。
除了来自艺术成就的增光添彩外,基金会对普拉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证明了这个企业在具有排他性的奢侈品市场之外所能发挥的更为广泛多样的社会价值。基金会所拥有的三处场馆,都是立足于地域发展需求“变废为宝”的结果,在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以及城市面貌的改造革新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次举办“Gnoli回顾展”的米兰场馆,便是由一座建于1910年的杜松子酒厂改造而来的,这既使历经风霜的古建筑得以保存其原有的历史价值,也让废弃已久的工业园区获得了新的功能与价值,为没有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米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补充,参与塑造了当地独特的艺术生态。
/ 普拉达基金会位于米兰的场馆设计图(上)与内景(下) / 图:OMA
就如《Vogue Business》所评论的那样,“基金会的介入,为政府保留文化古迹带来新的契机,由基金会出资修复与完善古老建筑,为城市保存珍贵的文化资产,互惠的形式也向大众展示了新旧艺术与文化的相融性,成为教育大众、推广文艺的最佳利器。”
同时,这种造福社会之举,也能反过来惠及基金会以及品牌本身。如,在欣赏了普拉达基金会以上海荣宅为基础修缮改造的场馆后,中国文化界名人洪晃便向时尚头条网表示:“荣宅这个项目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对这个品牌的好感。我相信热爱古建筑和历史的人都会有同感,就是不对建筑感兴趣的人也会觉得这个品牌很厉害。”
/ 历史可追溯至 20 世纪初的上海荣宅,经普拉达历时 6 年的修缮后焕然一新 / 图:转自YT新媒体
此外,这种文化项目的公益属性,还能使基金会的活动得到当地政府的许可与支持,并在建筑空间使用权、税法优惠政策等方面获得巨大帮助。因此,在建馆办展时,时尚界的许多其他企业也都采取了这种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互惠共赢的模式。
如,开云集团创办人名下的皮诺基金会,便从威尼斯政府手中买下了有着 234 年历史的格拉西宫来建艺术馆,全面负责对这个历史古迹的修复与保护;路易威登的基金会也曾与巴黎政府达成共识,承诺在 50 年后将其出资建造的艺文中心捐赠给巴黎市,而这不仅让基金会获得了这块土地 50 年的使用权,还因当地法律对参与慈善项目的公司的税法优惠政策,在约 10 年间帮助路易威登集团减免了将近 5.2 亿欧元的税金。
/ 皮诺基金会邀请建筑大师改造了位于威尼斯的格拉西宫,如今这里已成为展示现当代艺术的重要文化机构 / 图:转自皮诺基金会官网
无可置疑的是,这些耗资巨大的文化项目之所以能成功开展,离不开基金会背后的企业所带来的强大财力与资源。这也验证了LADYMAX不断重申的一个观点:时尚企业也可以像社会机构一样调动资源和输出价值,在包括危机在内的各种情况下,为人们提供精神慰藉与资源支持。
例如,在疫情期间,普拉达除了捐赠物资外,还调动了集团的资金与旗下艺术资源,支持其基金会的拓展与数字化实践,通过提供一系列线上艺术活动与数字内容,为居家隔离的人们提供支持与鼓舞。当全球经济与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在危机面前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的奢侈品牌,或能通过这种时尚市场之外的文化艺术实践,重新找到自己的意义、位置与价值。
/ Domenico Gnoli的1963年画作《Homme Seul》 ,© Domenico Gnoli, by SIAE 2021 / 普拉达基金会
· End ·
文字:Yifan / JCC
编辑:Yifan
JCC 文创未来
J I N G
往期推荐
· RECOMMEND ·
JING CULTURE & COMMER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CC文创未来”(ID:JingCultureCommer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