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
现任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
普利兹克建筑奖创始人杰伊·普利兹克和妻子辛蒂
第一个转折点(1983):普利兹克奖设立于1979年,在1983年贝聿铭获奖之后,普奖开始关注建筑本体,注重对于空间的推敲,力求做到坚固,实用,美观,同时也关注建筑本身的精神与审美层面。
阿尔多·罗西的加拉拉特西住宅联合体

阿尔瓦罗·西扎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
第三个转折点(1998年):主要在建筑造型上有所突破,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与传统的建筑美学大相径庭。代表人物主要有: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诺曼·福斯特、扎哈·哈迪德。
诺曼·福斯特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维特拉消防站
第四个转折点(2011年):进入21世纪之后,建筑设计理念逐渐回归地域精神,评判的关注点明显转向彰显人文关怀与社会联结的建筑师。2011年致力于探索现代建筑葡萄牙本土化的路径的葡萄牙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2012年把中国传统风格和地方特色建筑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建筑师王澍,2014年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设计要求的日本建筑师坂茂,2016年以明确的社会目标来完成作品的智利建筑师亚力杭德罗 · 阿拉维纳,2018 年凭借高质量和务实的建筑为印度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无论是传统材料的运用,还是与自然环境的对话,都是以尊重传统建筑精神为基础。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的保拉·雷戈历史博物馆
坂茂当地纸住房,日本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END 公众号文章仅供内部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部分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建筑”(ID:i80arch)。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