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是个“魔法师”,别辜负了!|飞哥谈影

PS是个“魔法师”,别辜负了!|飞哥谈影

前几天旁听了一场“职工文化讲座,一个网红小伙儿讲手机摄影。本来网红给小白讲讲操作技巧选购常识,还挺有意思。后来小伙儿膨胀了,开始聊创作理念,特别强调后期修图的重要性,“三分拍、七分修”说了好几遍。这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飞哥不迂腐,不反对后期制作。佳作不问出处,只要有利于作品,合理的后期绝对是大好事。问题是“三分拍、七分修”——这实在不合理啊!

当下摄影的后期制作,主流使用的是Photoshop这样的软件。“七分修”理念的错误之处,在于弄错了两个基本问题:软件擅长干什么,以及软件不擅长干什么。

1

软件修图并非无所不能


   


好多影友觉得Photoshop修图功能无比强大,这是和“其他修图软件”对比的结果。实际上,软件修图很多东西都做不到。所谓“修”,什么叫“修”?桌子少个角补上、衣服撕个口子缝上,这叫做“修”、“修的”本质是“纠正错误”,“修图”就是“纠正图片的错误”。图片能出什么问题,能不能纠正呢?我们分析下来,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光线、色彩方面的错误,比如局部太暗吃掉了细节、设置错误颜色跑偏。这些问题只要是高手来操作,软件能处理的很好。很多成型的作品,都要用软件微调一下,调整的就是这一部分。

第二个层次,画面构成上的错误,比如拍摄一片沙滩,拍完了才发现显得空旷,只好放几棵树进去。因为沙滩和树木不在一个受光环境里,面对这些问题,软件处理就困难得多。而且画面处理得再好,读者怀疑沙滩上不会长树,作品还是会被挑战。

第三个层次,对拍摄对象理解的错误,比如视觉主体找错了,焦点放在无趣的地方,有趣的地方不在焦点上;或者抓取人物典型情绪和动作的时机不对,这些通过软件就很难修补了。即使勉为其难去尝试,(我认识一朋友,每次拍会议都努力把领导的嘴角往上调)效果也很难完全理想。

第四个层次,主题的浅薄和内容的寡淡,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种片子拍出来就是烂片,软件一点忙帮不上。


总结一下,拍摄的错误其实主要就是“创作思路”和“技术应用”两部分,对于技术应用、特别是光线色彩的错误,“修图”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更深入一步,对于主题提炼、视角切入、画面选择、时机抓取方面的错误,修图的难度就大得多,有时候甚至是无能为力。


对一件作品而言,事后的“修补”如果有高手操刀,能提升10—20%,已经极为理想了。如果操作者缺少审美素质,甚至光线色彩都会越修越难看,连这10—20%的分数都拿不上。大家仔细想想,依靠修图“修出来”的照片,我们在哪里见得最多?是不是朋友圈和影友群?高端展览比赛里面见得多吗?这不就说明问题了。综合评价一件作品的价值,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前期设计和拍摄。到了这个层级,“七分修”就是说梦话了。

2

软件擅长的不是修补、是创意


   

每次讲到这里就有学员问,后期软件啊,连修个图都修不明白,还有什么用啊!千万别这么想,大家请记住这一点,Photoshop这一类软件,本质上讲,是一款图片编辑和设计软件,擅长于将不同的视觉元素组合在一个画面当中,并按照使用者意愿进行视觉展示,达到使用者希望达到的特殊效果。这段拗口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软件最擅长的,其实是创意。

真正的高手,用软件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修补”图片,人家也不会掩饰自己使用了软件的事实,反而大大方方说明:我的图片就是软件做出来的,我这么做有我特殊的道理。我们看一些摄影作品,是怎么使用后期的。

新鲜出炉的全国影展入选作品,唐凯文的《表里不一》(艺术类单幅评委会推荐):

 

用后期制作出了“一人千面”的画面,体现作品“表里不一”的主题。一个人有这么多脸孔,每张脸应对不同的人和事,哪张脸才是他的内心呢?看似戏谑,写尽“社会人”的悲哀。这是今年国展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之一。

还有我印象更深刻的作品,还是来自于清华美女刘思麟:

 
 

名人身边的东方美女是刘思麟本人,她把自己的形象做进历史照片当中,体现对历史的反思和当代人独特的参与感。这组作品2015参加TOP20新锐摄影展,展览开幕我去了,人见没见过记不得,作品我可是记到了现在。

这两件都是取得成绩的作品,可能您觉得“创意”是不是对影友太难了?那我们看影友的作品吧。

 
 
 

《我和我》徐晓明作品。

乱了吧?到底是几个孩子啊?其实孩子就一个,后期把孩子的影像合并,自己跟自己互动呢。这是“壹课”月赛的作品,作者真是普通老年摄影爱好者,后期手法上也不是特别漂亮。但是这件作品努力在做创意,在一般的“拍小孩”照片里面,就是非常优秀的。

这三个例子,水平有高有低,但就作者自身的层面而言,都是成功的。成功一点共同的原因,就是主观上有特殊表达,实现这个表达,生活当中的“正常画面”不够充分,所以要用软件制造出一个虚拟画面,用这个虚拟画面完成自己的表达。


制作虚拟画面完成个人表达的过程就是“创意”。“主观表达——呈现创意——技术实现”形成了一个完整链条。后期软件这么用,就叫用对了。

相反呢,放弃创意的功能,只用“修补”手段,这就像发给您一支QBZ—191自动步枪(这两年刚刚列装解放军的主战步枪),您非握着枪管抡起来当棍子用。当然有个棍子也比空手强,可这真心不叫物尽其用啊!


 

这枪用好了威力很大,可如果当棍子用,还真不怎么顺手

市面上讲PS的书和课很多,每本书都应该有今天的内容作为第一章。可是好像别的老师愿意讲按哪个按钮,不愿意讲为什么按这个按钮。所以我就单独拿出来分享。今天的总结,还是三句话:

第一,后期软件的最大作用,是实现你的独特创意,绝不是简单的“修补错误”。

第二,修图可以修正拍摄中的技术错误,但是不能修正所有错误,对作品的加分有限。要出好作品,关键还是前期创作。

第三,PS是种有效的电脑软件,学会软件操作并不玄妙,但学会操作也只是操作员,弄懂“为什么这么做”才是你成功的基础。

作者:许华飞,摄影理论工作者、影像评论人、图片编辑,参与众多国内一线摄影活动,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媒体发表摄影文章多篇,2016年起连续担任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摄影部分撰稿人。著有摄影文集《飞说不可:最通俗的摄影导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依然大飞哥”(ID:feigetanyi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