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连周杰伦都在追的潮流,竟被他玩得这么溜!

🦉破防!连周杰伦都在追的潮流,竟被他玩得这么溜!


不久前

很多人被#周杰伦入局NFT#的消息整懵了

NFT是啥?

它和大热的“数字艺术”之间

究竟有啥关联?

▲周杰伦在社交媒体换上了价值0.26个以太币(约人民币6200元)的NFT头像

 

为了让你快速“入圈”

赶上这波现象级的NFT浪潮

普象君先来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

 
NFT是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一种非同质代币
为加密后的数字艺术品(包括图片和视频等)
在线上流通提供可能
 

▲火遍全网的NFT猴子头像

数字艺术则是指包括NFT艺术在内
所有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影像和实体艺术
它既可通过互联网传播,在实体空间中展示
还能被无限复制,与用户进行互动
 

▲数字艺术作品《技术》

光看到这里就仿佛已经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木有!
而接着要给大家介绍的
则是在如此牛X的NFT艺术界
一位非常重磅的人物
 
论颜值他完全不输好莱坞明星
可以原地出道
论才华,大学刚毕业
就在世界知名画廊和博物馆开个展
作品被BBC、《华尔街国际报》
等国际官方媒体争相报道
才三十多岁
就在多家国际顶尖名校院担任导师
作品更是打破了艺术和科学之间的次元壁
 
他就是85后意大利视觉艺术家
Giuseppe Lo Schiavo
(朱塞佩·洛·夏沃)
 

▲朱塞佩·洛·夏沃

 
这不,今年年初的时候
这位“难以置信”的小哥又开始搞事情了
用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惊艳数字短片
整得很多不知“科学艺术”为何物的小伙伴
分分钟破防,直呼amazing!
 
话不多说
直接上动图感受一下~


▲《技术》

这部2分钟的短片是洛·夏沃
所有数字短片中最长的
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包含
当代戏剧、机器人技术和古典文化的混合场景
有一种看科技电影的赶脚有木有~

▲《技术》

在这部动画中
大自然、类人动物、科学技术
一起协作,上演了一出好戏!
这象征着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共同进化
可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

震碎眼球的NFT艺术

 
其实国内很多小伙伴第一次知道
洛·夏沃的存在
是从他的NFT艺术作品
《机器人》开始的
这条58秒的动画
震碎了超多网友的眼球:
“有《西部世界》内味了”
“机器人的行为艺术”
“这就是艺术,绝!”

▲《机器人》

它用云中200多台计算机的外部计算能力
耗时2个多月制作出
2000多帧4k分辨率的视频
用“顶流”来形容它也丝毫不为过

▲《机器人》

 
其灵感来自当代实验剧场
结合古希腊文化、机器人技术和NFT艺术
通过三个主要场景表现出人类社会化的特征
  


▲《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
它还采用了历史上第一首
由数字计算机CSIRAC演奏的音乐
当古典小提琴乐曲一响起
魔幻的音效带动场景切换
瞬间就有内味儿了!

▲《机器人》

 
当然
这也不是洛·夏沃第一次
NFT艺术动画出圈
他的第一部 NFT作品《形而上学》
和同时作为装置艺术在米兰设计周展出的
《梦幻》
也都是“神作”一般的存在

▲《形而上学》、《梦幻》

别看《形而上学》是一部静物动画
它同样具有680帧4k的分辨率
自带10.1英寸的智能数码相框
洛·夏沃花费3个月的时间制作而成
 

▲《形而上学》

通过3D扫描真实还原了
古希腊艺术中的经典雕像
再用一个狗机器人见证它被破坏
给人一种未来与过去相遇的时空穿越感
堪称形而上学艺术与NFT艺术结合的经典之作

 

▲《形而上学》

《梦幻》就更厉害了
洛·夏沃从功能神经成像和
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中汲取灵感
1000多个设计对象为原型
训练生成机器学习模型
再通过它对脑波段的监测分析
展现了人脑进行图像重建和输出的全过程

▲《梦幻》

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
人类真的有可能只是通过思考
就创造出了惊人的艺术作品呢!
 

▲《梦幻》

它还运用人工智能模型创建音频字幕
为艺术作品注入了新的创造力
同时为收藏家们提供了
一套特别的打印材料和雕塑设计
让他们也参与到作品的实物制作中来
 

▲《梦幻》打印材料

更有意思的是
它曾作为意大利的第一个NFT公共装置
在米兰国际设计周上展出
路过的人们纷纷停下脚步沉浸其中
解锁了科学艺术新的打开方式

▲《梦幻》在米兰展出

 
也许在过去,很少有人相信
数字艺术拥有和传统艺术同样的价值
洛·夏沃用自己在数字艺术上的持续探索
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十年后的今天,数字艺术终于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它应得的关注。”

不拘一格的灵魂
 
如今提到洛·夏沃
人们似乎自然而然地会把他
NFT艺术联系在一起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其实他在NTF作品出名之前
就已经在摄影圈有所成就了
 

▲朱塞佩·洛·夏沃

1986年,洛·夏沃出生于艺术之都意大利
艺术是刻他在骨子里的DNA
卡拉布里亚这座半岛上
风光旖旎,社会构成复杂
所有的美丽与荒谬、光明与黑暗
都成了艺术创作的天然源泉

▲卡拉布里亚

洛·夏沃从15岁起从事摄影工作
25岁时,他的系列作品《新门面》
被拍成电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新门面》

2013年,洛·夏沃正式开始
以艺术家的身份进行数字艺术实践
以超现实主义和形而上学艺术为灵感来源
创作了一组虚幻构图摄影:《悬浮》
整体风格正如它的名字,神秘又梦幻

▲《悬浮》

随后的创作的《万岁》系列
也是类似的风格
冷暖色调构成鲜明对比
画中的人物似乎在极力克制着情感
压抑中带着一丝神秘,表现力极强

▲《万岁》

 
当然,最让人叹为观止的
大概还是《风雕塑》系列
初次实验时
洛·夏沃用急救毯盖住自己
在大风的作用下
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自然雕塑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合作表演
 

▲《风雕塑》

这样的创意直接决定了
拍摄地的选择必须要天然有风
于是,他的一大半作品都在冰岛完成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人可以和瀑布形成的大风产生互动
甚至可以融合冰川成为奇观的一部分
真是戏剧性十足又壮观无比!

▲拍摄《风雕塑》

 
但是在这里拍摄同样也很危险
有一次,在冰河湖
一个距离城市大约7小时车程的地方
他踏上了脆弱的冰山表面
当时,湖水的温度只有-10摄氏度
拍摄的时候,冰川整个被海豹包围
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洛·夏沃在拍摄《风雕塑》时摔倒

洛·夏沃却对此非常乐观
“生活中有一些你不能错过的经历,这对我来说就是其中之一”
或许,“艺术家”这种身份
本身就意味着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洛·夏沃这样别具一格的创作之路
显然也为他平添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这种风险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
 
2016年,《风雕塑》系列荣获
东京国际摄影奖金奖
纽约知名画廊 ClampArt的所有者和创始人
布赖恩·克兰评价它“超凡脱俗

▲《风雕塑》

  
而这个系列作品也把洛·夏沃
带到了不同的艺术方向
他开始在大型公共场所尝试装置艺术
 

▲意大利博洛尼亚科技博物馆前的艺术装置

 
“自由地尝试是很重要的”
“在我的余生中制作相同类型的作品会令人沮丧”
在艺术领域,洛·夏沃是名副其实的“跨界高手
而作为普通人,他更是从不给自己设限的“勇者
如果要问他最出色的作品是哪一个?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下一个”‍
  
 紧跟数字艺术的浪潮
“艺术讲述的是其时代的语言,而我认为当前的语言是数字化的。”
洛·夏沃的作品就带着这样一种“时代”的魅力——
《技术》为我们呈现了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
《梦幻》打破了虚拟和现实间的界限
《形而上学》让我们仿佛在过去和未来间自由
穿梭
......
这些,都是过去的传统艺术无法带给我们的
数字艺术创作者更好地突破了
空间上的限制和技术上的难题
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技术》

 
此外
由于NFT艺术加密属性
以及通过手机和电脑就可以实现
流通与共享的特点
它深受收藏家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
这种更为高效和安全的收藏方式
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越来越多人

▲数字艺术

 
而数字艺术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去年11月
洛·夏沃被任命领导一种独特的协作体验——
在国外社交软件Instagram直播期间
创作了首个参与式数字艺术作品
活动当天
有超过4000名用户参与了现场活动
洛·夏沃一起共同塑造艺术品

▲Behind The Canvas直播活动后台

在伦敦疫情隔离期间
洛·夏沃还策划举办了一个
名为“社会有机体”的可互动展览
让全球的观众通过鼠标或手机导航
在线上体验了一把看展的乐趣
 


▲“社会有机体”展览中的三大装置

  
数字艺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拉近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也让艺术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尽管在时间的长河中
永远会有人质疑技术与人类之间的矛盾
洛·夏沃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向我们提供了参考答案——
“技术就是我们,因为我们已经成为技术本身的一部分了”
素材来源:Giuseppe Lo Schiavo官网、SuperRare、LifeFarmmer、vice、yescalabria、维基百科、芳草地艺术、Artcool艺库等
本文转载自: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ID:iamdesign












他偷画一个女人14年, 一幅卖4700万 !





周迅出道前,为他做人体模特!一幅画184万...





展览回顾:“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学术邀请展”




参展规模历届之最,ART021双十一沪上线下购买热






“半脑生长”单飞个展即将登陆深圳无际空间








长按二维码快速关注,来了就留下来吧~



 我就知道你 “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地球art”(ID:TheWorldFor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