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3801 字,32 图,预计阅读时间:10 分钟
”
6月29日消息,据新浪科技报道,在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上,苹果公司副总裁葛越表示,几乎所有的中国供应商都承诺,未来仅使用清洁能源来为苹果生产产品。另外,苹果会在产品中使用可循环或可再生材料,计划在2025年淘汰包装中的所有塑料,为环保事业做努力。
近几年,苹果为了环保在产品和包装上也是做出很多改变,iPhone、iPad和Mac均使用可再生铝材料进行制造,产品的包装也是变得越来越走向环境友好。
自从iMac 2021 发售以来,YouTube 上就涌入大量开箱评测视频。科技类产品新款上市后,用户在购置之前希望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这类型的开箱测评能够很好的帮助潜在用户了解产品优劣。但本次开箱视频不太一样,讲着「产品不重要」,录制的时候还把 iMac 电脑放在一边。视频主角不是加入 M1 芯片升级的最新 iMac,而是 iMac 的全新包装。
前苹果包装工程师 Ian Lee. 图片来自:YouTube @The DoDo Men - 嘟嘟人
讲解人是苹果包装工程师 Ian Lee。iMac是针对消费者和教育市场的Apple Macintosh一体机电脑系列。iMac的特点是它的设计,由于iMac在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和出众的易用性,它几乎年年获奖。
很多人会认为,包装只是产品设计的最后一环,待产品出来之后再找来包装设计师,为产品套上「衣服」即可。而这层「衣服」到了消费者手上,多数情况下也会被立即丢入垃圾桶。但苹果公司绝对是个特例。
客户如何打开盒子,通常是传统产品设计师考虑的最后一件事。但是对于苹果而言,低成本的盒子和里面装着的高利润电子设备一样值得关注—— 亚当·拉辛斯基著作《苹果》(Inside Apple)
苹果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简化”。在乔布斯看来,少即是多。“苹果的核心优势就是知道如何让复杂的高科技为普罗大众所理解,随着科技日趋复杂,这一点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乔布斯对《纽约时报杂志》说。从1983至1993年担任苹果CEO的约翰。斯卡利说,乔布斯不光关注把什么加进来,也重视把什么丢出去。“乔布斯与众不同的方法论是,他总是相信最重要的决定并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
在苹果团队里,负责包装设计的不叫包装设计师,而是称为包装设计工程师(Packaging Design Engineer)。在产品开发前期,包装团队就启动项目,与工业设计团队频繁开会沟通。随着新产品成型,产品的包装也随之敲定。
这第八代的 iMac,在外观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颜色上共有 7 种选择。产品外观的显著革新,意味着一直没过多变化的 iMac 包装也要大动干戈一番。
iMac 2021 官方宣传视频
苹果从来不为技术而技术,也从来不会因为方便而把大量花哨的功能塞到产品里去。宁愿减少产品的复杂功能,也要尽力做到简单和易于使用。许多苹果产品都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这一设计理念贯穿了苹果全线产品的设计。
接下来,我们先把 iMac 摆一边,学着 Iran 说一句:「我们把不重要的东西(iMac)放旁边,主角搬回来」,看看这个开箱视频的主角——包装背后的层层奥秘。
产品越大越重,包装就越难设计。因为不允许用以前的保丽龙的包装,全部都是环保材料。它又很重!以包装工程的角度,东西越重就越难设计。为什么说尺寸大、重量高的产品,它的包装设计会非常难?
产品变大了,运输过程中被磕碰损坏的地方也会很多。对于一台手机,正面、背面与侧面保护好即可,但遇到 iMac 这么大的产品,要考虑的问题可是倍数性的上涨。
因此,在设计此包装时,要包装和产品必须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任何时候不高于设计的落下高度跌落;同时,产品受到的冲击力必须低于产品的脆值风险值。
电子产品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尤其是电脑产品在配送过程中,由于体积大、单价高、重量重、容易损坏、还必须轻拿轻放,不同于一般日用小商品小包裹可以通过集体运输和批量操作,进行优化配送。
而重量提高之后,由于多方受力的原因,会让破损风险直线上升。就连里面的小配件,如果没有以重量均衡排布,没有固定住,都将成为损害产品的诱因。
iMac 2021 包装盒内的配件排列方式非常紧凑.
本来已经很难的包装设计项目,包装团队还接到一个新要求:不可以用保丽龙材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泡沫」,这可是防磕防碰的绝佳缓冲材料。可以看到,苹果电脑的包装正变得越来越简单和紧凑。一个原因是充满现代感的简洁设计,已经成为高科技公司公认的审美标准;另一个原因是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苹果公司正在全身心地拥抱绿色包装。
去年发售的 iMac 2020,包装中用的是保丽龙( EPS)。保利龙具有缓冲、绝缘、隔热、隔音、防振等作用与功能,作为电器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的良好包装缓冲材料。但如将保利龙当垃圾处理,随意掩埋,即使过了一百年,也不会溶解,另如将保利龙迳自烧毁,将会产生”戴奥辛”,造成二次公害。
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包装工程师只能用纸这种环保材质去替代。苹果纸箱打开后,盖子顶部有一个凸起的长方形方块,里面藏了两块折叠起来的瓦楞纸盒。
上面的方块用力扯一下,还算容易打开。然而这个箱子四周全是这样的「内藏玄机」,白色的纸版里面都是这些棕色的瓦楞纸盒。这里应用全面缓冲包装法,将包装容器内所剩的空间全部用缓冲材料填空,将电脑包裹在纸箱中,降低运输过程中受损风险。
瓦楞纸板是一个多层的黏合体,瓦楞波纹好像一个个连接的拱形门,相互并列成一排,相互支撑,形成三角结构体,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从平面上也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并富于弹性,缓冲作用好;它可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大小的衬垫或容器。
不过,苹果用的纸板可不一样,连纸板厚度、里面的波浪形高度都是经过多番测试得到的最佳值。由于组合起来没有使用胶,这些棕色瓦楞纸盒可以很容易摊成一张纸板。
iMac 和它的配件躺在这样制成的包装里面。把 iMac 和配件拿出来,按压下面的盒子,感觉就像按在枕头上,明明是纸板竟然还有回弹性。
正因为大件产品的包装工程如此困难,好不容易解决工程难题后,鲜少有品牌愿意再在外观上做一些费心思的设计。但苹果不一样,工程问题既要高标准解决,设计还要酷。而这个酷的关键是,显得产品更酷,即使包装不被注意到,同样也是成功的设计。
打开箱子底盖后,非常干净的白色纸板上,有两个明显的灰色圆形箭头标志。顺着箭头方向,同时双手轻轻用力,四面的纸板就摊开了,写有 hello 字样的 iMac 就从这个盒子里出来了。
iMac 2021 包装盒拉开方法.
“苹果的核心优势就是知道如何让复杂的高科技为普罗大众所理解,随着科技日趋复杂,这一点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乔布斯对《纽约时报杂志》说。
不需要用手指掰,不需要用指甲抠,轻轻松松就可以将 iMac 捧出来。在如此轻松的开箱体验中,iMac 也好像变得更加「轻」了。苹果的产品依旧如此简洁时尚,在极富设计性的同时更不失为一件艺术品。
iMac 从包装盒中被拿出来.
这种打开的方式,早在 2019 年三星首发 Galaxy Fold 折叠屏手机的时候,就有类似的设计。像打开双开门衣柜那般打开盒子的顶盖,一个装有产品的盒子就弹出来了。
三星 Galaxy Fold 折叠屏手机的开箱视频.
可是从这个盒子包装到手机,还要脱下三层包装,而且还要拆很多小东西,再满值的期待心情在这复杂的开箱体验中,也难免消退不少。
三星 Galaxy Fold 折叠屏手机的开箱视频.
Ian 在去年的时候就曾找来三星 S20 的包装盒,与 iPhone 的包装盒做对比评测。
在拆完三星 S20 的包装后,他说了一句话:「包装也太多东西了吧,完全都不 simple(简单)。而且你把手机拿起来之后,有太多步骤要做了,你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看到里面所有的产品。」
包装可不仅仅是一个盒子、一张纸、一层膜这些细碎的物件,而是当你看开它、拆开它到看到产品之间这段过程中,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全方位体验。在苹果的包装设计过程中,连材质的味道也是要严格把控的。
即使是包装上的小箭头,无论角度、弧度、颜色都是被精心设计过的。苹果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简化”。
iMac 快递箱上的小箭头.
依照小箭头标识去撕的胶条,也是从撕的声音,撕的方式、撕的感受去设计过的。胶条背面还加了纤维带(fiber tape),保证能达到一撕到底,绝不会中间断掉的「爽」感。
视频里是蓝色的 iMac,因此在包装盒外面印了与实物相同的蓝色 iMac,就连盒子上面的把手都做成了浅蓝色——让人有种能想到的细节苹果都做得很好,让用户有很好的舒适感。
从去年的iPhone 13系列开始,苹果在其“环保”之路上再进一步,将iPhone包装盒外部的塑封胶套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一拉即开的纸封条设计,起到去塑封箱和防伪防盗的功能。
上一代的黑色塑料制成的提手,已经换成纸材质制成,而且还做了工程化角度的设计,拉起后还能很快恢复原样。
iMac 包装盒上的把手.
这些包装上的细节看似不重要,也不会被用户刻意注意,但正是这些隐形的设计,才让用户的体验感倍增,开箱仪式感满满,用包装设计唤醒用户体验,才能让用户更加关注电脑本身。
自从于 2010 年成立以来,Think Packaging 团队坚持只用纸板设计各种各样的包装,自称是「纸板设计师」。而且 Think Packaging 特别擅长包装结构设计。iMac 2021 包装和三星 Galaxy Fold 折叠屏手机的包装都是属于包装结构设计的一种。
苹果从环保角度,用减少包装、替换成环保材质的高难度设计,将工程与设计结合打造出无可挑剔的包装,而且还能将用户体验摆在首位,有太多值得设计师去学习的地方。
持续不断在被隐形的包装工作上不计成本地精益求精,即便是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也要费尽心思去做到无可挑剔的高度,这样的设计精神,本身就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没有这些看不到的精心设计,就不会有那么完美的开箱体验。我们会为看得见的产品称赞,但同样也应该为这些看不见的设计鼓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包装结构设计”(ID:gh_03156da3db1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