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鸦er,分享旅行之美
Vol.04@三月,杰森伯恩与割裂感
近期重看了一遍《谍影重重》系列。
仍是如初见般的好。
即便以通常的特工电影标准来看,
《谍》系列的节奏、布局、场面、动作等等均是上乘。
同时,它又以一种写实的基调,将特工生活的质感尽量贴近现实。
毕竟,一个装扮平凡的特工,
应远比那些在人群中耀眼存在的同行们,
少了好些不必要的麻烦吧。
更重要的是,系列少了一份拯救世界的大包大揽,
却多了一份疏离的忧伤,一份冷色调的悲剧感,
一种隐约的文学性,一种关于人本身的命题。
前三部以各自独立的主题:逃离、救赎和寻找,
构筑起了伯恩完整的人物命运。
第一部,失忆后的伯恩追随自己身份的线索,与偶遇的女孩玛丽踏上了逃亡旅途。
危机一重接一重,让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伯恩看似逃离了。
第二部,伯恩又被拖入麻烦,并发现了关于自己过往的更多。
伯恩找到了因他而失去父母的女孩,请求宽恕,离开。
第三部,伯恩找到了自己成为伯恩的原因。
原来一切出自他的个人选择。
他的悲剧性由此诞生,
也让人物的命运,在三部曲中有了如同闭环般的完满感。
这也是伯恩系列突破了常规特工电影的所在,
成就了一种文学性的美感。
而后的两部,虽然仍延续了前作在电影技术层面的一贯水准,
但将伯恩父亲纳入到伯恩身份的起源里,
却是将三部曲原本完满的结构打破了。
为什么突兀兀地聊起这部电影?
毕竟,整个三月至今,所有社交媒体的热点,
都聚焦到了一场战争,以及其引发的圈圈涟漪之上。
媒体们输出观点,人们在网上争论,无关领域纷纷下场站队。
涟漪一圈圈地散开、交缠、凌乱,成为一张网,罩住耳目。
三月,本应是万物生长的时日。
我却感到一种割裂。
迎合情绪的媒体们,寻找角度切入,
以挑逗代替叙述,斩获着左右两方的流量。
对立被制造,事实被淹没。
相信于自己愿意相信的人们,逐渐受制于自我编织的信息茧房。
遗忘的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习惯了关注眼前疾速发生的一切,
同时将过去越来越快地抛往身后。
与此同时,战争是一个黑洞,将一切是非旋入其中。
无关政治毕竟是种过于理想的宣誓。
立场决定态度,站队成为常态。
人与人在割裂,过去与现在在割裂,世界在割裂。
此时,伯恩的故事就凸显出了某种寓意。
一个与过去割裂了的男人,先是被迫地躲避,
而后主动地追寻过去以及救赎。
人的一种困境在于,
当我们发现自己是始作俑者时,是否仍有勇气迎头而上。
世上的裂痕不是在现在出现的。
甚至在两年前的疫情隔绝起世界各处之前,便已然发生了。
旅行是否弥合这个世界的一帖良药?
过去我以为如是。
而现在我想,人类总有着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
旅行只是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吧。
这就如同伯恩一般。
在世上各个美丽的角落走了一圈,却仍是眉宇紧绷,心事重重。
-End-
《废墟之美,旅行硬币的另一面》
《让167发子弹飞一会,它们会轰出公路电影的黄金时代》
感谢你的阅读、转发和在看。
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3月14日晚上18点开奖,一共188元,18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途鸦er”(ID:tuya_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