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Frieze和Paris+卖的很好,看各家画廊发的销售成绩来说的话,其实疫情导致的不能现场看画,很明显对3000万以上的尖货交易没啥太大影响,毕竟顶级作品几乎不存在品相问题;几十万的普货也不会受影响,因为对很多藏家来说只当是消费。
但tricky的就是中间估价几百万“腰部作品”,这些作品很受品相和藏家第一眼的制约,决定买不买或者说能不能再加一口的仅仅是面对作品时的体验,作品的aura,或者在场时的sales pitch能否打动藏家,都是能否成交的关键。
83年的小幅抽象画《Zacharopoulos》在佳士得晚拍卖了人民币一千六百多万,超过最低估价33.33%;
以现在1英镑兑换1.15美元(11月8日 UTC 03:33)的价格,以及7月基本上英镑兑美元汇率都是1.20左右来看,这次买的藏家可以算是得到了10%的折扣。
还有Mendes Wood DM在Paris+卖光的Guglielmo Castelli;根本抢不到的Amanda Wall,还有在高古轩以每件差不多55万美元都火速卖光的Fadojutimi。
像Leonor Fini这样的超现实主义者;1990年出生的Lucy Bull,还有之前在香港苏富比以超过4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的Lauren Quin…
其实艺术圈从古至今使用了很多种讲故事的工具来为我们生产的文化产品创造价值,无论是博物馆捐赠、策划的机构展览啊、或是各种各样的艺术奖,这些都是为艺术家建立感知价值的工具。
一代
传奇总有落幕一天,可见艺术游戏中的奖励永远是艺术本身。艺术的重要性也在于艺术本身。在我看来,市场里唯一重要的就是最终到底是谁得到了最终那些作品。不过,当你看到法国为苏拉热举办国葬,马克龙亲自在卢浮宫主持全国性悼念活动,致敬苏拉热,这种全国性从上至下对艺术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没法不让人怀念和羡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1111XXXX”(ID:gh_77e2eca212bf)。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