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出一堆废片,却卖到1000多万惊天高价!杉本博司:把摄影玩成“巫术”的怪老头

拍出一堆废片,却卖到1000多万惊天高价!杉本博司:把摄影玩成“巫术”的怪老头



一张照片,能值多少钱?


你没看错,就是这样三张黑乎乎的照片,


165W美金的超高价成交,至今仍是亚洲摄影的拍卖之最



 
拍海不是海,拍天不是天。


却能叫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喊出名字:杉本博司


日本国宝级摄影家,


荣获摄影界诺贝尔奖-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奖,


被称为:这个时代最令人尊重的艺术家之一。


他曾这么形容自己:


“我,是被耽误了千年光阴才出生的。”




 

把摄影玩成“巫术”
 
这么形容自己,绝非自大。


数码文化横扫的当下,他坚持扛着笨重的大画幅老式相机进行拍摄


用与当下格格不入的方式,给予大众视觉暴击。



▲透视画馆-南非剑羚
 
出道作《透视画馆》,就证明了杉本博司“天赋型选手”的属性。


眼前这些照片,是真的还是假的?

答案当然是:假的!



这都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展出的模型。



▲透视画馆-公元前



▲透视画馆-阿拉斯加内陆狼
 
可模型做得再好,也逃不过肉眼的精确分辨。


怎么可能拍出如此逼真的效果?


一次游览中,杉本博司发现,


如果闭上一只眼,空间和透视都会被弱化,模型也就格外真实。


这种观察方式,与相机记录的原理,如出一辙。


由此,打破“摄影是对真实的定格”的传统认知。



▲透视画馆-克罗玛努人



▲透视画馆-美洲赤鹿
 
《建筑》系列作品中,杉本博司又玩起了名为“建筑耐腐蚀性”的测试。


举起镜头,将焦点对准至无限远,


结果当然是,一堆模糊的“废片”。



▲建筑-巴黎铁塔



▲建筑-比萨斜塔
可你们都发现了吗?


越是高级的建筑,越能在“视效模糊”的冲击下保住轮廓。



▲建筑-世界贸易中心
 
尤为著名的<光之教会>,主体是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


光透过镂空的混凝土,在黑暗的室内投射出清晰的十字架轮廓。


安藤忠雄的追随者们,曾这么评价它:


“多年后才明白,原来当初爱上的并非安藤忠雄的建筑,而是杉本博司那模糊失焦的影像。”



▲建筑-光之教会
 
越玩越大胆,越玩越狂野。


在《闪电原野》系列中,他甚至不再使用相机和镜头拍照。


而是用40万伏的电极,瞬间放电,灼烧底片。



 
起因很简单,他想知道怎么制造出闪电一般的画面


这期间,他花费了3年,无数次试验,3大本档案夹


得出一张张,如同毛细血管爆裂的闪电纹路照片。





 
在等了7年后,才终于拍出的《佛海》系列。


对此,曾有人问他,为什么想拍千体佛?


他说:


“我要用摄影来盗取它。”


你看,永远猜不到他会用摄影来做些什么大胆的举动。




 
 

“可以做得比上帝更好”
 
1948年,杉本博司出生在东京。


1970年,赴美留学。


在那里,西方文化的冲击,让他无比享受的同时,也清晰意识到,自己的东方身份,自己对东方美学的崇尚。


怀抱着一股“要以被艺术轻视为二流媒体的摄影,在当代艺术中扬眉吐气”的野心。


杉本博司的艺术生涯,注定不凡。



 
价值165W美金的海景图,出自《海景》系列。


这是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组作品,也是他知名度最大的作品。


乍一看,相似,重复,枯燥,甚至有些令人迷惑。


说是牙买加的加勒比海,却与日本海并无区别。



▲加勒比海(牙买加)

▲日本海(隠岐)
 
这正是杉本博司要强调的。


在世界被划分为各个海域之前,大海正是处于从未被人类触摸过的,未知的,同一的状态。


不是某一个海,而是水、气体……


一切容纳着我们生命起源的物质。



▲地中海
 
海景的灵感,还要从我国的宋朝说起。


宋朝画家中,杉本博司格外钟情于“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马远。


粗看是一张海景,细看有浮动的波浪,再细看,就是组成波浪的粒子。


这也就有了,将大海幻化成腾空的水蒸气的拍摄方式。



▲马远画作(宋)
 
拍这样一张照片,杉本博司需要事先考察周边地形。


因为,最适合拍摄海景的地点,往往在距离海面100m以上的陡峭断崖。


看地图,研究天气,甚至计算月光的方位,一样不能少。


这一拍就是40多年,共计220张。


当然,每次还是带着他那台笨重的老式大画幅相机。



 
2002年,《海景》系列被迫中止,长达15年。


因为自“9.11”事件后,机场加强了X光检查,把底片带回纽约工作室冲洗变得困难。


纽约工作室里那台自己研发改造的,专业牙科医疗机器,是冲洗环节的关键。


而他觉得,如果在银盐冲洗环节做不到严密的把控,不如停止



 
为什么坚持用传统的银盐冲洗技术?


他说:


“银盐摄影就是将银盐粒子集合起来形成图像,每一颗粒子都可以看见。这让我恍然大悟,世界就像印刷一样,仅仅用点便可得到还原。”
 
时间证明,杉本博司“追溯历史”的摄影观念,在喧嚣的当下,格外适用。




在新兴艺术挤爆脑海的当下,他为观众腾出一方空地。
说,停下来,慢慢思考,别着急。


这是他给予当下时代的人们,特殊的慰藉。

采访中曾有人让他问上帝一个问题,


他说不提问,但有一句话对上帝说:


“我可以做得比你更好。”

 
 
 

别叫我摄影家
 
无一例外的,杉本博司的出场介绍词中,总缺不了“摄影家”三字。


可他说,最讨厌被称为摄影家。


听过他小说般的复杂经历,你会发现,他的兴趣远不止摄影,且颇为独特。






70年代,由于经济紧张,他与妻子经营起了一家二手古董店


这对他往后的艺术创作,影响颇大。


那些裹挟着历史记忆而来的古物,常常会刺激他的灵感,进行新的创作。



▲十一面观音立像,平安时代,杉本博司(藏)


他甚至还做过料理店的店长兼主厨


那是一家名为“味占郷”的神秘料理店。


没有公开地址、电话、邮箱,营业时间也不固定。


店里只有四个座位,不接受预约,只招待他自己中意的客人,傲娇得很。


为每个客人量身打造料理,并搭配不同主题的古美术品,让人一时分不清这是一顿饭,还是一节高雅的艺术课。


连他自己,也打趣自己这家店。


“这是一间门槛很高,有些令人讨厌的店……请不要见怪。”




2017年,他一大步,跨进了建筑界。


建筑作品「江之浦测候所」,被称为建筑界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原研哉将江之浦测候所,选入他的<低空飞行>项目




 
建筑位于神奈川的箱根山与相模湾之间,


为了找这么一个地方,杉本博司耗费了十余年。


设有圆形剧场、夏至、冬至观光长廊、石头舞台、茶室、画廊等。



 
融合了自然、摄影、艺术等于一体,早已超越了建筑的范畴。


大谷石垒成的墙壁构成建筑物最坚实的一个界面,保持原始的粗糙肌理。



 
70米长的冬至光遥隧道,从基地向大海延伸。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伸入大海的时光隧道。


冬至,是一年天空运动的终点和起点,以东西为轴,太阳从这个轴上的海面升起,朝阳直穿进隧道。



▲画廊



 
“在自己的趣味中逆流而上,除此之外,我对其他重现时代的方法一无所知。”


杉本博司的创作,从不是为了自我表现。


有趣,只是有趣罢了。


这样的人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愈发纯粹,愈发真诚。


而纯粹与真诚,是当下艺术创作中,最难能可贵,且最难保留始终的部分。



图片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内外之间:《杉本博司 / 找寻生命中最初的记忆》

AMCREATIVE埃姆创意:《如果只知道杉本博司会拍照,你会错过一个多么有趣的人啊!》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