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欧阳中石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书法是晕染的国粹。与国学不易出大师不同,当下的书法界可以说大师辈出,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等级、有规矩的文化圈。

碍于文化圈免不了文人相轻的风气,俗人对书法的赏与贬也各有不同,生活问题、感情问题、私德问题、名不副实……许多文化大师都在光环底下养着一滩黑,多多少少都要被扒出些“见不得光”来,这其中便包括北师大书法博士生导师、著名的书法大师欧阳中石。

因书法水平问题,欧阳中石背后不乏“不懂书法的书法家”这种诟病之声,但一位书法协会的同行却曾给过他更犀利的评价——他的罪过,是带了一窝烂学生。

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如今已年过耄耋,见证了中国的动乱与兴盛,是建国时期的一批北大毕业生,才华卓著,师从金岳霖。

从哲学学者到教育先锋,再到北师大书法博士生导师、兰亭书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欧阳中石走的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被奉进书法名人堂既实至名归也颇有争议。


拔高书法教育,难逃傍名之嫌

书法界水平低洼却占着大师之名者不在少数,欧阳中石的墨迹与这些人比起来,还算过得去。他的罪过不在书法平平,而在拔高了书法教育,搞出书法博士、书法博士后这些名头,混级别、骗经费,将重名邪风带给了学生。这是一位书法协会成员对欧阳中石的负面评价。

学术界的经费之乱早是世人皆知,建议一个博士点带来的效益不言而喻,论文署名、弟子发展也都给老师的带来无限风光。

这种财名两得,还能拔高初衷、美其名曰为发展XX行业做贡献的好事,自然大有人做。

书法作为一个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文学行当,在人人写字,电脑实现各种设计的时代,若说实际的社会意义,诚然已经微乎其微,因此书法教育只能看作一种小众发烧的传统文化和一种修身养性的审美来传承,过分烧经费、列等级、搞圈子难免有些自命清高、因噎废食,难逃物质化书法艺术的嫌疑。


以权贵和文化圈来看,书法求的是个品,高级、品味是关键,喜欢谈造诣、学识,职位高低、头衔暗亮十分重要。

但在寻常人看来,书法知识不如书法作品来得真实,书法造诣若不能化为笔头的美感、风骨、特色,就称不上什么造诣,所谓书法博士、书法博士后这些遥远的学位代表的意义乏善可陈,远不如写得好可圈可点。

无论处于哪个圈子,顶着大师之名却无大师之才,自然就有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而以不实之才教育后辈,就是虚上加虚,偏上加偏。

欧阳先生显然这两条大忌都犯了。1993年在首师大设立全国第一个书法博士教学点后,他的个人名誉达到一个高峰,多年间带过的书法学生多人牛毛,其中不少都成就不俗,以书法博士、书法博士后的履历进入中国书法协会担任要职。

但这些人的书法水平却是薛定谔的猫,有和没有、好还是不好一直争议不断、难有定论,但借着光鲜的名头混成“老师”不成问题,一波又一波学子学孙寻着名声、地位而来,不断助长傍名之风,圈子越来越流俗世故,难出大才,这也成了欧阳中石被批带了一窝烂学生的原罪。


单看书法,难配大师之名

欧阳中石的字是有功力的,早期俊秀整洁,颇为清新文气,中期疏狂了许多,后期许多作品甚至显得潦草纷杂,谈不上什么美感,见者不喜的甚多。

这种风格的转变要从他转向碑帖开始,主要吸收了魏碑、唐碑的特点,不乏许多高水平作品,清爽工整,赏心悦目,很有个人特色。但这种佳作能找到的很少,网上大都是些潦草之作。

对此欧阳中石解释过,慕名求他赐墨迹的人很多,他常常心不甘情不愿,随笔写写应付了事,这种情况写出的作品自然不会多精美,大都狂野无形,但流传甚广的恰恰都是这些应付之作,以致人们对他的作品认可度不高。

有人细致分析过他的作品,批判意味浓重。一批他的作品模仿痕迹太重,过于强调技法,拾古人牙慧,类似照抄,没有艺术发挥。

二批他的技术不高,笔锋转调不合时宜,该直时曲,该虚时实,没有写出虚实、阴阳之妙。三批他的作品媚世,没有个人特点和抒发,缺乏灵性。

事实上,欧阳中石对自己的书法不如许多圈里圈外人推崇得紧,反而表现得很谦虚,只称自己作品“还可以”,谈不上艺术,兰亭书法给他颁发终身成就奖时直说“不敢当”。

欧阳先生虽未自视甚高,但却被视甚高,无论作品是真金还是镀金,他诚然在某些方面犯了些忌讳——为应付人情留下大量潦草笔墨,圆的是不情不愿的人情,坏的却是自己的名誉和书法家的气节。

真正的热爱,是心生敬畏,作品求精而不求多,而不是为俗物屈尊折腰,敷衍别人亦敷衍自己。


“不务正业”,教育家欧阳中石与书法家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1954年从北大哲学系毕业,被安排到河北通县女师做老师。这对于才华横溢的欧阳中石显然有些屈才,但他也接受了。

那时教育人才稀缺,全才的老师跨科教学是常有的事,最初女师安排他教几何,他就当起了几何老师。

之后学校缺语文老师,他又被调去教语文,还教出了全县的样板课。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调到物理组给学生上物理课,之后又教了化学,还教过美术、书法、历史、体育、戏剧。

从26岁到50岁,欧阳中石在河北的二十多年,辗转过的学校、跨过的学科在教师这个行业里也算无出其右了,这也因为他确实有着过人才华和丰富经历。

这个一米六二的老师大学时就是运动高手,跑跳、打球无不擅长,甚至达到国家运动员的水平。他爱书法,也爱戏剧,少年时便拜过京剧名角奚啸伯为师,加上师从金岳霖学习逻辑学,可谓文理双修,无所不精。


1981年进入北师大后,他参与了逻辑学的多本教材标注,其教学方法被推广到全国。

最出名的是他将教育重心转向书法,先后开设了书法大专班,书法学士、硕士点,书法博士点,年过九十仍在北师大任职,培养了大量书法学者。可以说,中国书法教育名人堂中,有欧阳先生一块功勋碑。

书法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凭技术实现,凭艺术升华。欧阳中石先生对书法,算是从众多特长与爱好里万里挑一而来,经半生修炼,造诣自然而成。

但一人之才不可传百世,他通过学位、论文、等级培养出的后辈学子学孙们却受到太多后天打磨,难逃冗繁俗念,少了一些敬畏与虔诚,因而学位、职务高者多,书法成就高者少。

世上的技术有层级,但文化和艺术却没有边界,强行给文化和艺术划分等级时,它们便开始失去其本身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失去美感和感染力,终有一日珍贵不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