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中收藏的7个早期解构主义建筑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中收藏的7个早期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系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中收藏的7个早期解构主义建筑


Dezeen推出解构主义系列,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我们将着重特写解构主义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项目和建筑师。

最初兴起于 1980 年代,解构主义结合了解构主义哲学理论以及苏联建构主义建筑风格。

解构主义因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场同名的展览中获得广泛关注,这次展出中收集了7名建筑师的作品,他们分别是 Peter Eisenman、Frank Gehry、Zaha Hadid、Rem Koolhaas、Daniel Libeskind、Bernard Tschumi和Wolf Prix,这七人也是解构主义运动最核心的人物。

Dezeen的解构主义系列将在每周一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该展览由普里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Philip Johnson 和建筑师、学者 Mark Wigley 联合策划,取名“解构主义建筑”,收纳了7名新兴建筑师的作品,包括 Zaha Hadid、Frank Gehry、Wolf Prix、Rem Koolhaas、Peter Eisenman、Daniel Libeskind和Bernard Tschumi,其中Hadid和Libeskind直接在这次展览后获得了事业上的腾飞。
“解构主义建筑展聚焦7名来自全球的建筑师,他们的最新作品代表了一种新的建筑流派,”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在官宣这个展出时的新闻稿里说。
“他们痴迷于对角线、弧线和扭曲的平面,故意违反现代主义的立方体和直角。”
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由20世纪中后期的哲学运动、解构主义和1920年代俄罗斯建构主义组成的混合体。Johnson和Wigley表示,这些建筑师都从以上素材中获得理论和美学支持。
“他们的项目延续了俄罗斯建构主义者发起的结构实验,但颠覆了 1920 年代的完美目标,”MoMA 说。
“和谐、统一和清晰的传统美德被不和谐、破碎和神秘所取代。”
以下,我们详细介绍了这次展出推荐的项目。


Zaha Hadid:The Peak,香港
The Peak是Hadid在1983年参加一项备受瞩目的建筑竞赛的获奖作品,旨在设计一个坐落在香港山上的私人俱乐部。
在展览介绍中被描述为“水平摩天大楼”,俱乐部将由雕刻在岩石中的人造悬崖景观中的碎片状碎片建造而成。
虽然从未建成,但该竞赛和建构主义风格的绘图开启了Hadid的职业生涯。


Bernard Tschumi:巴黎维莱特公园,法国

巴黎维莱特公园是1980年代代表性的解构主义项目之一。Tschumi获得在巴黎设计一个大型公园的资格,从470名国际参赛者的竞赛中胜出,其中包括与解构主义理论家Jacques Derrida一起参赛的其他参赛者Koolhaas、Hadid和Eisenman。
Tschumi围绕三个独立的排序系统——点、线和面——布置了公园,许多抽象的红色装置分布在整个景观的网格上。
根据Tschumi的说法,“它是一栋建筑,但被分解成许多碎片”。


Wolf Prix/Coop Himmelb(l)au:Falkestrasse屋顶改建
在 MoMA 展览介绍中将其描述为“带有骨骼翅膀的有机体”,这个对维也纳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屋顶扩建工程是由Prix的工作室Coop Himmelb(l)au在展览开幕的那一年完成的。
一个大会议室被一个棱角分明的钢和玻璃结构包围着,这与传统的屋顶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Rem Koolhaas:Boompjes塔楼板,荷兰
1980年鹿特丹市委托调查该市高层建筑的未来,这就是Boompjes塔楼板的由来。
Boompjes塔楼计划在运河旁边的一块狭窄土地上建造,它本来是一个公寓楼,带有公共设施,包括其底部的一所学校和顶部的“空中街道”。
它的形式融合了单块板和一系列独立塔的外观。


Peter Eisenman:法兰克福大学生物中心,德国

这座建筑设计为法兰克福大学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其形式源于对DNA的研究。
这个未实现的项目由一系列块妆组成,这些块状的灵感来自于生物学家用来描绘DNA代码的几何形状。这些块状将彼此并排排列,并且每个都分成两部分。额外的较低层块与规则对齐的形式相交。
展览策展人将其描述为“基本形式与其扭曲之间的复杂对话”。


Daniel Libeskind:城市边缘竞赛,德国

城市边缘(City Edge)是一座 450 米长的建筑,由Libeskind提出,作为柏林蒂尔加滕地区重建的一部分,他在展览期间还没有完工。
住宅和办公大楼将从地面升起,使其末端高出柏林墙10层。
它既是分隔城市的墙,也是连接城市的公共街道。“它正在颠覆一堵墙的逻辑,”展览策展人说。


Frank Gehry:Gehry的家,美国

展览中收录的来自Gehry设计的两个项目之一,这座房子是在1978年至1988年间分三个阶段设计的。
建筑师自己家的戏剧性改造将原来的房子包裹在一系列几何形式中,这些几何形式似乎从其结构中爆发出来。
展览策展人说:“房子的力量来自于这些附加物不是从外部引入到现场,而是从房子内部出现的感觉。就好像房子里一直藏着这些扭曲的形状。”

推荐阅读

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引发全球摩天大楼设计的新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