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为什么不能穷得只剩下钱”

“你的工作,为什么不能穷得只剩下钱”


在一家公司,连续工作14年是什么体验?

秋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同学都在投简历、面试的道路上奔忙着。但有多少同学坚定地相信,录取自己的首家企业会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呢?

打开社交媒体,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矛盾的现象。当2023届同学抱怨面试如战场,刀光剑影胜负难料之时,好不容易杀出重围的2022届学长学姐却发出了“谢邀,已离职”的感慨。


职场是“你想进来,我想出去”的围城吗?

有毕业生表示,拿到offer的那一刻,一切看似圆满,真正进入工作岗位才发现,公司的大门只是迷宫入口。

 

工作,除了薪水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年轻的小伙伴们当如何择业、就业?进入职场后,我们将面临什么问题,又要如何解决?

 

这一次,在惊蛰青年和硬核读书会共创的节目里,我们邀请到了在国际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连续工作14年的职场精英傅杰和播客“咸柠七”的主理人、自由职业者曹柠,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解法”。


“无论新人还是老人,我希望看到他们眼里有光。”

——傅杰

大多数年轻人对于“大厂螺丝钉”的说法并不陌生。今年一份被顶上各大平台首页的知乎回答显示,几乎每10个985、211的毕业生中就有一位会投递某大厂。

卷进去了,然后呢?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迷茫、对每天机械工作的厌倦,随之而来的就是快速离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年轻人po出的自己“任性”裸辞理由。

现在优秀的年轻人,并不满足于一份只能给到基本薪资的工作。我们在择业、就业的同时,同样期待看到这份工作除了物质外,带来的其他财富。譬如自我价值的实现、外界的肯定与帮助等。

 

搞科研出身的傅杰,研究生一毕业就进入了知名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在这家公司一待就是14年,从职场新人,一路晋升到了企业高管。对于为什么能够在一家公司工作如此之久的疑问,他笑着说,也许是因为自己眼里有光。

 

在他的解释中,“眼里有光”是一种内驱力的体现。“如果眼睛当中没有光,你很难会自觉、自发去做很多动作。只有自觉主动地去完成想做的事情,再加上前辈的点拨、平台的资源,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个人来讲,也会越做越有动力。”

 

另外,作为医药领域龙头企业的工作者,傅杰表示自己还有一种无法磨灭的使命感,这也是他眼中的光。

阿斯利康作为医药企业,员工们也必不可少要与医生、病人同行。傅杰说:“在此过程中,你天然的属性实际上是帮助医生给病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简单来说,是造福病人和社会的事情。‘不爱患者干不了这行,想想你身边的家人,他们也是患者。’公司前辈的话我始终牢记,干这行,就是拿出对家人的关爱去爱客户。”


阿斯利康的药物研发实验室。/受访者提供

谈及此处,傅杰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肿瘤病人能够再延长哪怕半年的生命,是不是就可以看到孩子升学、结婚,或是见证新生命的诞生?这短短半年的时间,对于个人和家庭可能意义非凡。他和同事们在岗位上,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件事可能发生。作为医药领域的工作者,他们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在奋斗和努力。

 

曹柠在他的合伙人身上感受到了强大的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也是源自“使命感”。

 

曹柠的合伙人毕业之后就直接加入了创业者行业,并且在创业初期就拍了很大的节目,驱使他的却正是内心的使命感,内心坚定着“我就是要做这个”的信念。


曹柠就年轻时代的工作方式发表演讲。/受访者提供

“自由职业”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可能充满着愉悦、轻松,比起格子间员工少了条条框框。但曹柠认为这其实是个误解:“因为自由职业者的拖延症,包括迷茫感等。和按部就班工作的人不同,只能自己去面对这个挑战,所以也就更需要内驱力了。”

 

在阿斯利康供职14年之久的傅杰,和看似自由的创作者曹柠都为我们展示了易被忽视的工作的B面,即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收获自我价值并转化为内驱力。“眼里有光”的人一定也能够看到自己身上散发的无限光芒。


“不能和生命主要时间里打交道的人分享内心,也是件憾事。”

——曹柠

顺利进入职场后,职场社交就成了无可避免的新课题。

许多和职场相关的影视剧里也为我们展示了很多职场相关的内容。职场人们勾心斗角,为了蝇头小利互相使绊子。似乎只有雷厉风行,卷如半泽直树,才能终成职场一霸。


能力强如半泽直树,也需要协助。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内外部的合作中,我们必须和合作者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全然公事公办吗?

如曹柠所说,很多年轻人和同事是上班时的点头之交,离开办公场所后就希望不要在任何情况下碰面,最好大家下班了就没有关系。“但有的时候觉得这是一种遗憾,因为你生命中主要的时间打交道的那帮人,你却不愿意与他分享心事,这是蛮遗憾的事情。”他补充。


职场社交是工作的一部分吗?

傅杰给我们分享了一些他在阿斯利康的职场social之道。作为阿斯利康独有的“Plan100”计划一期生,他曾被派去位于剑桥的总部工作过一段时间,也就和不同国籍的工作伙伴有了接触。


阿斯利康“Plan100”计划,一种促成企业内部人才流通的机制。

傅杰的一位英国上司曾在军队就职,工作生活极度自律。用现在的语境来讲,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卷王”。据傅杰描述,这位上司上班前就会在家办公一会儿,到公司后很多同事也都到了。每天早上他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每位同事握手拥抱,还会和男同事们以击掌的方式互相问候。

 

傅杰说,因为文化差异,一开始自己也觉得上司的做法有点“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触的深入,他居然渐渐地每天都有些期待晨间这位上司带来的仪式感了。“简单的动作,给人早上灵魂归位的感觉。”


阿斯利康英国总部。/受访者提供

当我们习惯于沉浸在互联网虚拟世界里吐槽、抱怨,释放压力的同时却忽略了相处之道正是需要真实的接触和探索。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跨国企业,阿斯利康还有着一个有趣的企业文化——“Early Friday”。“我们每个周五的时候,下午可以提前下班。大家会把手头的事情抓紧捋完,然后约着团队聚会畅谈。这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的分离节点。”傅杰解释。

 

聚会的过程中,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工作伙伴,这也很容易形成一个职场社交的正循环。他说:“在那些休闲时刻,不管是露营或是别的小聚会,大家都能忽然发现原来某人私下这么有趣。未来某一阶段和他有所合作时,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傅杰在英国和同事们欢度节日。/受访者提供

职场社交不一定全是无效社交。曹柠表示:“虽然在社交软件上吐槽,有一定的解放性。但是如果不和有趣的同事打交道的话,你可能永远都不会获得一些新知,你只会觉得你的同事很傻。但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你们了解彼此,你会发现也许你们可以成为好朋友。”

 

曹柠也坦言,自己的公司并不像个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反而更像是一堆朋友的聚会。12点上班,在此之前先吃顿饭,然后再一起工作,而且开选题会就像是七嘴八舌地聊天。


曹柠和伙伴们录制B站读书视频。/受访者提供

健康的办公氛围里,沟通必不可少。团队工作中,也一定会出现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的妥协。作为一家大型制药企业的一分子,傅杰处理过方方面面的合作事宜。“很多事情不能一定是说我赢了、你输了,这其中必定有双赢的一个态度。能够达到双方的目标,这件事情的底层逻辑才成立。”

在职场中,部分人厌倦沟通交往,却又离不开同事们的合作协调。很多年轻人远离家乡,独自前往陌生的城市工作。缺乏社交生活的他们,常常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孤独感”。有的人离职也与大城市令人窒息的孤独感有关。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徐律给出的观点。

如果你正在孤独中,不妨尝试着去重新认识、了解身边的同事,或许一段良性的职场social循环,就从下班后一次同事间的小聚开始。


“内部人才流动机制,给我带来了新鲜感。”

——傅杰

和在职场迷宫里彷徨徘徊的毕业生们一样,工作稳定、下班后呼朋唤友的职场老油条们也有着各种困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找回对工作的新鲜感,对抗职业倦怠期。

 

离职、转行对于已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职场人们来说,顾虑颇多。对于企业而言,又是否可以为长期工作的员工注入一些职场“兴奋剂”,帮助他们找回工作中的新鲜感呢?

 

学新闻出身的曹柠,在毕业之初就找到了一份和专业相关度非常高的工作,有幸进入了行业内的老牌机构。但当他看到一些市场涌现出的新机会时,他就果断跳了出去。

 

他说:“《理想的工作》一书的作者安慰我们,不要找一个完美的工作,要找一个足够好的工作。足够好的工作意味着其实你的工作里面是有很多恼人的东西、有很多抱怨,但是它总有一些时刻会让你觉得这份工作值得。比如说新的挑战,包括经济回报、团队合作,其实这个部分是难能可贵的。”


曹柠接受平台采访。/受访者提供

虽然现在不再受格子间约束,但曹柠依旧在创作的道路上前行。主理播客期间,曹柠不断地探索着未知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能力。一方面能够获取更多新鲜感,另一方面不让自己完全活在安全区里,去迎接更多挑战。

曹柠工作的特性,让他可以在工作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从而完成一次次短暂的对不同行业的探索。那么在格子间里的打工人又该如何找寻工作中的新鲜感,来抵御倦怠期呢?我们将问题抛给了在场最有发言权的阿斯利康老员工——傅杰。

“我毕业进入阿斯利康后,其实有过多种职能的切换。我做过销售、市场工作,后来有机会去到了位于剑桥的全球市场部。在剑桥工作的两年多期间,负责过一些产品的全球上市,然后再回国内工作。”虽然是在同一家企业内工作,但傅杰的工作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傅杰和不同国籍的同事们下班后聚在一起。/受访者提供

傅杰能有如此丰富的体验也得益于阿斯利康给员工们提供的充足的职业发展资源和机会,有效助力了他们在职业发展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阿斯利康,既有能够满足职场高手们跨地域、跨专业发展需求的转岗和轮岗培训项目和支持人才流动的“Plan100”计划,也有专门针对初入公司的年轻人们提出的诸如“春苗计划”等人才培养机制。

 

企业不断建设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能让内部的人才流动起来,也更是让人才“走出去”的双向赋能生态体系,全面帮助处于不同阶段的员工们成长。傅杰表示,在阿斯利康工作,能够感受到强大的平台优势,这为他和同事们提供了发挥各自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得以施展职场抱负。

 

这些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机制,让阿斯利康员工们能够长期保持兴奋感、新鲜感。在这里,许许多多和傅杰一样“眼里有光”的青年们,在慢慢成长为“闪闪发光的星”。

 

在谈及面试相关话题时,我们给到毕业生们最多的建议就是“双向选择”。在正式进入职场后,员工与企业间除了双向选择,更存在着双向回馈。一方面企业需要“英雄不问出处”,吸纳各个领域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搭建给这些人才展示自我的舞台,并且给予他们培养与帮助。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人才生态圈。

 

傅杰在阿斯利康所打造的人才培养制度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于工作的新鲜感,还有和不同部门、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和更快更好的工作效率。

 

他说:“只有真实地为这个部门工作过,才知道它的底线在哪里。当你以另一种身份与其合作时,才能更好地实现双方共赢。”


彼此不了解的部门间很难互相妥协。

简而言之,在职场中保持新鲜感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我眼界和能力的过程。不只有埋头苦干,能够在一份工作中收获较大的提升,才是很多职场人共同的期待。


访谈的尾声,傅杰聊到了自己的生活与爱好。很难想象一位跨国药企的高管依旧保持着对动漫番剧的热情,傅杰表示现在依旧会追番:“我追动漫好多年了,《火影忍者》结束的那一年我感觉我的青春也结束了,还好《海贼王》没有完结。”

 

除了看番,热爱运动的他除了坚持多年的网球,近年还培养了滑雪的爱好。在阿斯利康的14年,傅杰一边认真工作,一边享受生活,安稳在一家杰出的企业,最后成了大家眼中的职场赢家。


傅杰拍摄的滑雪场风景。/受访者提供

对于正在寻找工作机会的读者,傅杰想说:“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年轻人不要畏惧抉择和尝试,时间是你们天然的资本。一定要看到这份工作中与你契合的地方,哪怕是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点,也能化作你坚持走下去的动力。”

 

“我们可以fall in love again,因为哪怕我们一开始进入了热爱的行业,时间长了,就只盯着那些缺点了。我们渐渐忘记了当初它是多么有吸引力,任何工作都是如此。”曹柠希望,所有还身在工作中的人,可以重新欣赏到那些被日常消磨的美。


曹柠在景德镇拍到的醉心于工作的匠人。/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同学们都更有意愿选择大企业实习、工作,傅杰在阿斯利康的工作经历给了我们答案。一个足够优秀的企业除了可以给到员工薪资福利,还可以作为培养人才能力的温床。除了薪水,一份好的工作还能成就你的使命感,带来幸福感,保持新鲜感。


 撰稿  阿祯  

  编辑  曾宝气

  校对  黄思韵

 排版  幺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