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2022已成过去。对于商业而言,这是极度艰难的一年。反复的疫情对实体商业带来的已不是简单的流量难题。但抛开错综复杂的因素,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维度窥视疫情下商业的微观变化。
对于「Hi设计」来说,我们依然选择了场景视角,通过对场景的观察和梳理,进而看到过去一年线下实体商业在消费空间营造方面的特征。这些关键词不一定是最准确,最新鲜的,但它们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限于篇幅,我们将会分三篇推文来呈现这些年度场景关键词。
也希望可以透过这份观察,给未来商业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
以工厂车间为灵感的传统工业风杂糅着遗址废墟的概念衍生出新的美学趋势。设计用自身的语汇反馈着经济、社会的现状,以环保理念和经济实惠的原则,充分利用施工和生产中的废弃材料、边角料、余料,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零售商结合品牌的文化和价值,打造出独属于自身的工业废墟风。这种未经修饰的工业材料和回收废料,在整体空间规划和局部细节中应用。空间更新过程中有意保留原始空间的结构和材料,让拆除过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和墙壁、砖块的瑕疵暴露在外。经过日晒雨淋的天然木材有一种残缺、破旧、易碎的质感,用作空间的支撑结构、内部横梁、装饰性材料或展架等,营造反差、粗糙的视觉美感。杂乱、野性、粗犷的外观和质感往往需要搭配柔软、光滑、现代的材料增加空间的视觉对比和层次,混搭出极具个性的美学空间。
——
破旧废土风
工业废品为设计师的创意打开了新的机遇,他们直接进入工厂、垃圾场,寻找、分析并重新利用废物。这些等待处理的材料有着各种潜在的利用价值,设计师探索每种废料的可能性,凭借专业技能、对工艺的熟悉、对审美的把控,合理巧妙地运用废料,展现材料原始美感和使用过程中留下的老化痕迹。工地感的凌乱、临时将视觉冲突演绎到极致,成为另一种打卡拍照的诱惑,鼓励购物者亲自到现场体验。
在咖啡店不断内卷的当下,现象设计以“废土美学”打造了LinkedTown Coffee 联庄咖啡在杭州的新店。在保留场地原生条件的基础上,以“低剂量”的理念对场地进行设计干预,用回收家具、废物改造完成了一系列实验性艺术装置。破旧的再生物让场地自带一种不经意的垮感。低廉的防水雨布加上街头涂鸦变成了书写体的店标;捆绑的砖块和旧电视上的迷离画面,宣告着末日破败的机能感;咖啡吧台由两个承重4000kg的举升机改造而成;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破损椅子被套上了加固用的金属凳脚;旧音箱包裹着物流剩下的编织袋,上面还保留着快递单……实验性的解构、破坏、拼接诉说着空间场景的新叙事。
——
工业遗址风
金属天然带有工业属性,生锈的外表和扭曲的形态更有一种沧桑感。金属板材敲打后重组成家具,钢管用于结构支撑或者变为挂衣钩、功能性陈列道具。脚手架可以组合成货架和装置,延续其结构功能和斑驳的美感。设计师或夸张或隐藏材料本身的不确定性,让这些工业遗址的独特表面和缺陷成为一种特色。尽量减少视觉噪音的突兀感,同时引发人们对不完美外观的探索欲。
位于北京西单商圈内的HARMAY话梅新店深根于地下,像是从城市体内挖出的末日飞船一样。通过钢、铁等具有工业元素的材质来表达反乌托邦的氛围。通风口和机械部件构成了展示区,由于重力而弯曲的波浪形层板货架像仓库一样陈列着商品,巨大的工业垃圾箱中堆满着分类的产品……不平整的地板也给顾客逛店时创造了一种特别的情感体验。
重庆HARMAY話梅是藏匿于地下的零售体验店,设计团队以重庆历史标志性的地下结构——防空洞为原型,用几何形体的切割和活力的色彩让其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创造出人造隧道内的独特体验。受隐藏在防空洞中的工厂启发,空间中充满了机械感强烈的巨大传送带、发电机和工业器具,让来到空间的人们体验回连轴转,不停息的地下工厂和Hamay話梅的工业仓储文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设计”(ID:Hishej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