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砼展厅
砼展厅建设在南京艺术学院宿舍楼群间,利用宿舍楼底层的公共用房改造并扩建一个两层的艺术展厅,下层“古瓷片研究展厅”,上层“古油画修复展厅”,两个主题一中一西,要求分别管理,互不相通。方案为一个清水混凝土的小房子,名为“砼展厅”,利用内拱板的反弧拉通一个有天光的通高空间,为两个主题提供了对话的机会。
内拱利用天窗使光导入画室、展厅,解决因在高楼北侧而面临的采光需求。外拱与现有二层连桥衔接,留出校园共享的公共空间。拱体内壁混凝土采用木板灵活拼合所得的模板浇筑,形成油画般浓烈的质感,采用弧形楼梯连接上下。
社区营造
新宿舍楼群是被称为“创意街区”的生活区,设计的初衷是维持并激发这个区域的良好社区感。“砼展厅”背靠46号高层宿舍,北向面对楼群间的一个小广场,东侧透空围墙外是城市道路虎踞北路,西侧是校内北高南低的一条步行街,充斥着咖啡厅、书吧各种创意小店及艺术装置。
两层房子一、二层分别与街面和原有的联桥相接,有较好通达性。又留出一块室外空间,在二层辟出一条穿过式的拱顶外廊,吸引几个方向来的人群向内聚性的广场移动。
改造加建
这次的“砼展厅”加建,是延续学校建设“见缝插针”的腾挪身法,内装改造为主,扩建部分很少,并在两者衔接处施以对原有基础植筋加固等手段来满足新的技术规范要求。在这里,改造加建的要点不是技术攻关,也不是增加多少面积,而是延续校区浓郁的艺术生活氛围,以场所特质吸引学生自发的群聚交往活动。
空间与造型
内外双拱空间造型中西结合,其中原型的来源之一是南京灵谷寺的无梁殿,外拱拱顶清水混凝土的特殊质感暗喻了油画的笔触和古陶瓷的碎片,但更多的是带给置身其间的人以某种温和的安全感,这个感觉会在夜晚暖色的灯光下被进一步加强。
为避让院子里的香樟,建筑临街的一角做了退让,给下行的楼梯提供了几何化的造型机会。新加设的锈钢板楼梯斜搭在跨街连桥上,从浓郁的行道树中露出一截,成为藏在背后的展馆一笔轻巧的提示。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北立面图
东立面图
剖面图1-1
剖面图2-2
编辑 / 大树 审稿 / 筱十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手记”(ID:DongXiXiaoYuanStudi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