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HO
城记 X 南京
长居南京六十年的作家叶兆言说,“南京这个城市,是一扇我们回首历史的窗户”。
的确,南京到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一砖一瓦,尽染南朝烟雨,一条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串起了“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
而当你踏上金陵怀旧之旅,走出南京站的那一刻,又会被玄武湖水面之上,这个城市的现代天际线所震撼。
© 新南京头条
秦汉时期,南京在江南并不出众,远逊于苏州、绍兴等地。公元211年,东吴孙权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至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翻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
尽管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但同年9月又迫于江东大族的压力,还都建业。“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段子,就来源于此。
紧接着,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在这里建都,南京城也先后经历了“建业”、“建邺”、“建康”等不同称号。
十里秦淮的历史变迁 © UAL城市建筑工作室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当时的建康城,被誉为“汉文化的复兴地”,不断吸引北方士族来此定居。在梁朝全盛期,建康已发展为人兴物阜的大都会,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并与古罗马一起被历史学家誉为“世界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
隋文帝灭陈后,担心南方势力死灰复燃,下诏“平荡耕垦”,将南京境内的宫殿府第、亭台楼阁全部被夷为平地,辟作农田。
明朝开始,“南京”成了南京的专利。朱元璋让南京再次雄霸天下,建造了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宫殿、世界上最大的砖城。为了繁荣南京,他找来了全国五分之一的建设人才,还让一万五千富豪迁徙入京。
明故宫遗址是明代洪武、建文、永乐时期的国家政治权力中心所在,是明王朝海外交往的决策地,“下西洋”的诏书也是在这里颁布的。© 南京海丝遗产
南京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号称中国三大博物院。 © 摄影:光影剑客
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城,宏观上按照欧美模式规划,微观采用中国传统风格,堪称当时中国最漂亮、整洁而且精心规划的城市,也是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综合分区规划的现代城市。
说起南京的帝王气,总会有一种悲情色彩。因为在此建都的朝代,要么偏安一隅,要么短命而亡。
历史上的南京保卫战,没有一次以胜利而告终。亡国之音,不绝于耳。南京的惨痛,要多过辉煌。就连曾在中超联赛杯赛执牛耳的江苏苏宁足球队,也在夺冠后便分崩离析。
这种悲情与忧伤,也感染了无数文人墨客。
国民大会堂 © 知识地球局
南京总统府 © 摄影:潘锐之
关于南京的诗情画意,仿佛都定下了惆怅的基调:
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李商隐的“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还有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安石“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誉。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郑板桥的“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
甚至《桃花扇》、《儒林外史》、《红楼梦》这些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著名悲剧,也都与南京有着不解善缘。
文人对南京如此青睐,也足以衬托出南京“天下文枢”的文化地位。南京夫子庙,是绵延一千多年的学宫、书院和科举场所,曾人才荟萃。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
南京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起点,19世纪末美国教会在这里开办了最早一批小学。在南京,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举办了第一次全国运动会(1910年,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南京图书馆的前身即为1907年创办的江南图书馆,是中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期间几经改名,最终在1952年,确定将国学图书馆和原中央图书馆合并为现在的南京图书馆。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 吴清山
如今,南京的高教、科研实力,也在全国名列前茅,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南京的凤凰出版传媒,连续8年排名行业第1,译林出版社连续7年排名同类之首。
南京的先锋书店,被人们热切地称为“南京文学客厅”,并数次被CNN、BBC等评为世界“最美书店”。2019年,南京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历史上第一所律师博物馆 © EMMA
江苏大剧院 © 城市光网
南京的帝王之气与文枢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南京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孙中山曾评价南京的地理优势:“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
玄武湖、莫愁湖、秦淮河等河湖环绕其中,钟山、石头城、九华山、鸡笼山等山地丘陵横亘于前,再加上城外奔腾而过的滔滔长江,南京的山水,既有南方的灵秀,又有北方的威严。
中山陵位于钟山风景区内,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孙中山也安葬于此。 © 摄影:风沉郁
金陵大报恩寺 © 摄影:陈颢
而南京也不只有山水,名胜古迹都与这些山水城林融为一体。钟山的中山陵、明孝陵,鸡笼山上的鸡鸣古寺,都是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传统与现代,也在南京交汇。曾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建采用轻钢结构与玻璃幕墙,别有一番风味。
玄武湖,也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映照着鸡鸣寺的黄墙青瓦,也投射着当代南京最美的城市天际线。
紫峰大厦,便是这天际线之中的王者。不管身处南京何地,紫峰总能在某个角度闯进视野,让你感受老街与新高度的同框与碰撞。
紫峰大厦 © 南京新鲜事
浦口火车站原为南京北站,于1914年建成竣工交付使用,成为连接11省的交通枢纽,朱自清曾在此与父亲道别,后写下著名文章《背影》。 © 摄影:王倚天
从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六朝古都,到两江总督坐镇的东南第一城江宁府,再到当下被苏州甩在身后的“散装江苏”省会与“徽京”,南京的历史落差,是显而易见的。
经济上,80年代以来,南京GDP甚至一度跌出全国前20位。好在南京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与方向,一路奋起直追,经济总量2016年超越无锡之后,2020年重回全国前十。
况且,论人均GDP、上市公司与五百强的数量、独角兽企业规模,南京也要强于身前的武汉与成都。相信在江苏“强省会战略”与“南京都市圈”的政策带动下,南京还能更进一步。
南京夫子庙,对不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来说,夫子庙高低错落、白墙黛瓦的河厅河房、歌楼舞榭,都是新奇向往、有吸引力的存在。© 南京攻略
©编辑部的话
南京不断向国际大都市迸进,但对于经常把“多大事”挂在嘴边的南京人而言,或许他们并不特别向往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夏,温馨舒适、安居乐业,才是他们所中意的。
©
特约撰文 | 郑子蒙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辰一
图片 | GOOOOD、新南京头条
新南京新鲜事、南京攻略、星球研究所、图虫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一个摄影记者眼中的上海,不是你看到的上海
我们离真正的立体城市还有多远?
死去活来的菜市场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回响之外”(ID:heyHome_01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