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我不是蜜雪,我还是我!”

奈雪:“我不是蜜雪,我还是我!”


“奈雪的茶”被戏称一夜之间成了“蜜雪的茶”。


这次改变主要是在“音”和“形”。
品牌名从“奈雪の茶”换成了“奈雪的茶”,去掉了日式符号“の”(的)。
日文假名“ゆき/ユキ”的罗马字拼写“NAYUKI”(奈雪)也变成了中文拼音“NAIXUE”。
也就是全部改为了中文发音。
字体变形为线条更为平直的版本,去掉了衬线字体设计。
先说观点——没改到点子上。
你听听小年轻们点奶茶,只说“喜茶还是奈雪”,谁会说“奈雪的茶”?
这说明品牌的认知资产已经形成了,要改也是往短了改——“奈雪”,更醒目更聚焦。
是“の”还是“的”,根本不重要。


邦诚方法论
给品牌做设计和策略,我们是把“识别”和“传播”放在首位,品牌名、IP、符号、颜色等等都是为了抢占顾客心智,一切设计都是为了销售,否则一无是处
以此为出发点,奈雪的这番改动非但没改到点子上,反而增加了传播成本:
1.做品牌,就是要不断地重复。品牌资产的形成是漫长且艰难的,一旦形成,轻易不要改动。即使要改,也要把提高识别度,利于传播放在首位。
2.不要小看LOGO对认知的影响,字体变了、结构变了,会和消费者已形成的“识别记忆”产生冲突,为了化解冲突,奈雪接下来要通过各种渠道去广而告之:“我还是我”。
凡需解释,皆为成本。


然而,除了传播成本,奈雪可能还要面临另一番质疑。
单从视觉出发,品质感确实下降了。
“去日式”的理念很好,但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保留品牌原有的字体设计会更符合这个阶段的升级,新字体变动太大了,虽然当下无衬线体更流行了,但品牌设计不能一味追流行,对于奈雪来说保留衬线体会让品牌的识别度更高,品牌气质也更突出。


可以理解奈雪此举是想让消费者通过“看得见”的部分去看见“没被看见”的部分,例如理念、态度、价值主张、文化内涵等等,但别忘了人性的本质——没有人会略过你的五官去看你的三观。
品牌,特别是主张“精致美好生活”的品牌,视觉的品质感也要与之匹配,作为新式茶饮第一股的头部品牌,奈雪这番“土改”确实令人看不懂。


有时候,品牌方可能想多了,消费者可能更在意你的产品能否带给她“精致美好生活”的体验,价钱能否再划算些,而非“日式风”还是“国潮风”。
而对奈雪而言,缺乏模型店,没有稳定的店均额才是最大的问题。
上半年年中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奈雪第一类PRO茶饮店、第二类PRO茶饮店的平均单店日销量额分别为1.32万元、0.96万元,远不及2021年标准门店的2.03万元,坪效与标准店更是相差无几。(数据来自公众号“餐饮O2O”)
先研究盈利,再谈其他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邦诚品牌策略”(ID:canyin18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