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加班、不做大猛子的许疯子

那个不加班、不做大猛子的许疯子



发出自己的一点微光

原创|计成
受访、图片|啊啊啊许疯子@biliibili
编辑|Z



01
为什么要把我逼成这样


许疯子在上海工作,每月工资8998块92分,时薪折算为34块,但和薪酬水平不相当的是不仅要面对没日没夜加班也做不完的工作、每天约12h,每月约22天的工时,这些生理上的负荷。

还要承担精神上的压迫:职场PUA和冷暴力。
半年被谈话四次,每次许疯子都会被单向指责,公司从不反思自己的问题。

(此处joinor,应为junior
拒绝加班的第一周后,工作中被负责人刻意忽略,只与项目组同事交流,几乎不给她派活儿;在公司群聊里表达自己的想法,却一直被无视,希望用冷暴力间接性地让许疯子主动离职。

许疯子和公司的沟通,就像两条不一样的电波,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情绪累积到16日,她在bilibili网站上哭诉自己的遭遇,没想到“一哭成名”,吸引了22w人观看。

02
没想过有这么多共情



性格开朗,是我们对许疯子的第一印象。在校和老师同学们关系融洽,在家备受父母疼爱,许疯子入职前的生活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普通,但满足且平顺。
发送那条反PUA和职场冷暴力视频,不过是一个二十五岁的普通姑娘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情绪阈值时的情感倾泻。她没想到这个视频会出圈,目前也没有打算以自媒体为往后谋生的主要手段。

“其实我没想到那个视频会火,当时我只是猜测我们老板知道我的 B 站账号,所以想发给他看,如果火了,那估计我会被行业封杀吧,因为感觉大家都能接受加班。
关注带来了共情、关心,也产生了误解、质疑,甚至谴责。她是不是为了博眼球、盈利、转行前割最后一波韭菜?这样做,是不是拉低了一个群体的水平?



人都有言论自由,对此不多做评价。
只是通过“热度-引发舆情-解決问题”这样的路径来曝光、解决问题,其实已经是当事人的无奈之举,毕竟能用正常途径解决的问题何必复杂化。
但如果狼来了时的呼救不断被曲解为盈利的手段,长此以外,沉默的羊群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03
不要“后浪”奔涌


有人把许疯子推为建筑圈大猛子,但她本人不认为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大猛子。主要原因是“个人是无力的,我们需要群体的力量,但建筑师不够团结”。

何同学、大猛子,都是作为知名“后浪”而被广泛讨论的范本。其实两人的经历都不具有典型性,不是每个人都有以apple产品做内容产出的本钱;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在工地打灰,但为什么总是被放在一起比较和讨论?可能因为两者个人经历的差别可以说是一个阶级固化现象的缩影。(不意味何同学没有真才实学或打灰人低人一等,请不要过度解读)

除了这样广为人知的“后浪”,绝大多数90后只是普通地经营生活、为工作奔波、为生计劳动,许疯子能得到家长情感和经济上的支持,已经相对幸运。“后浪”里更多的“小浪花”,只是普通地融在海里翻滚,贴着地平线生活。
这样的“后浪”也需要被讨论、被赞扬吗?
可能还真的不需要,抛开“后浪”的标签,年轻人们只是“人”,他们真正需要应该是励志、反抗。励志去驱散情感上的迷茫、脆弱;反抗现实中不正确、不公平的现象。作为并不广为人知的弱势群体,建筑师更需要励志去反抗。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能够替代的。”希望哭泣的“许疯子”越来越少,普通的“小浪花”,越来越多。

(from许疯子:即使做一只熊,也要做最可爱的熊)
转载授权:请查看公众号自定义菜单【转载原创】,联系编辑。
版权声明:图片源自网络,文章版权归「计成」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微博、知乎、头条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计成”(ID:jicheng-01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