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我们继续将目光投向 Nike SB 系列,聊聊另一双经典:Stüssy x Nike Dunk Low Pro SB "Neopolitan"
在「Diamonds Last Forever」SOLOSWOOSH 这期文章中,我们提到了 Nike SB 于2005年发起,名为「Team Manager」的企划。然而这一见证 Dunk SB 黄金时代的企划,其背后丰富的故事与众多关键性的人物如今也被大家淡忘。本期的主角,国内外玩家习惯性地称之为"樱桃/Cherry",同时也是此企划中知名度最高的鞋款之一,借此机会我们将带领各位读者一起回顾属于这颗"樱桃"的前前后后。
Team Manager Series
2005
2004-2005年,这时 Nike SB 已然在滑板领域踩下了坚实的一步。正如我们之前所说,通过在配色设计上的创新,特定的营销策略,明确的品牌规划等因素,无论是滑手还是球鞋爱好者,他们对待 Nike SB 这一品牌分支以及其旗下产品都已经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由于被赋予了更多的附加价值,Dunk SB 也不仅仅是一双"滑板鞋",人们开始主动追逐这类产品,甚至不惜在店铺门口排起了长队。在这两年间 Nike SB 发售了众多高质量的配色,而 Team Manager 系列也是为早期 Dunk SB 的辉煌贡献了两双毋庸置疑的经典鞋款。
整个项目由时任 Nike SB 团队经理的 Hunter Muraira 负责,正如企划名称 「Team Manager」 所体现的那样,整个项目即围绕着"团队经理"这一角色进行, Nike SB 联合几家滑板品牌,推出了多双由各自品牌下团队经理设计的鞋款,它们是:
1. Nick Tershay / Diamond Supply Co.
Nike SB Dunk Low
2. Mickey Reyes / Real Skateboards
Nike SB Zoom Blazer
3. Tony Heitz / Alien Workshop
Nike SB Zoom FC
4. Hunter Muraira / Nike SB
Nike SB Team Edition
5. Robbie Jeffers / Stüssy
Nike SB Dunk Low
"Neapolitan"
🍒
配色设计
鞋身的整体配色由棕、粉、奶白色构成,其设计灵感来自于 Neapolitan Ice Cream ,这种冰淇淋最早起源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由于在19世纪末一部分移民美国并且拥有制作冷饮技术的那不勒斯人,使得这种吃食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其影响力也随时间推移在国际范围内扩大。这种三色冰淇淋对于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也无疑是童年回忆的一部分。
这种冰淇淋最大的特点就是由三种独立的口味组成(草莓、香草、巧克力),因此鞋款整体的三种颜色与口味也是一一对应。淡雅的粉色与浓厚的棕色恰到好处地融合,配上代表香草味的白色 Swoosh,给人带来十分和谐的视觉感受,甜蜜度也相当到位。材质上,鞋面则是统一使用了优质的人造皮革,以便更好地诠释这一主题。
鞋身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到鞋垫上的网格图案,它代表了放置冰淇淋球的蛋筒。而鞋舌的樱桃图案与实际上樱桃之于冰淇淋的作用相似,均起到了点睛之笔的效果。
设计由来
关于这点,笔者特意去询问了一下这款配色的设计师 Robbie Jeffers,原本以为设计师与冰淇淋之间会有什么"深刻"的故事,看到了他本人的回复,发现我们把事情想的过于复杂了......
至于为何选择这种冰淇淋为设计灵感,其实只是因为 Robbie 在某一天正好在吃这种冰淇淋,并且他很喜欢粉色,于是就这么略显随性地决定了。但之后仔细想想: 无论哪个领域,许多为人称道的设计不就是源自创作者的灵光乍现嘛?
通过与 Robbie 的交流,我们还得知一些关于这款鞋有趣的信息,在此总结与大家分享:
1. 设计方面,Robbie 其实只是提供了自己的基础配色方案,在后续由设计稿转为实物的过程中,他并没有进行过多参与。
2. 鞋型选择方面,虽然 Robbie 并不是一个鞋头,但他十分清楚 SB Dunk Low 是他的不二之选。
周边产品
Team Manager 企划下的产品,除鞋之外都会有与其主题相符的服饰一同发售。这对热衷收藏的球鞋玩家来说,也是另一份乐趣所在。
Robbie Jeffers
📷
聊完了产品本身,我们将目光转向这双鞋背后最重要的那个人——Robbie Jeffers,这款鞋的配色设计者,当然他的身份与履历也绝不仅于此。通过网上查阅的资料以及在社交媒体上与他的交流,他的形象在笔者脑海中也越来越鲜活,笔者也相信这部分内容值得各位去了解。
Robbie Jeffers 于1966年7月20日出生在加州的一个音乐世家。由于从小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Robbie 早在六岁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架子鼓。也正因如此,那时还年少的他梦想是成为一个摇滚明星。然而现实较为残酷,尽管他组过乐队,在大型场合进行过演出,但始终没有通过音乐这条路声名大噪,在之后的访谈中他也很坦然地承认他的演奏水平与音乐天赋一般。不过,音乐永远占据着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职业道路
Oakley
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著名运动装备品牌 Oakley 担任销售代表一职,薪资待遇十分可观,在上世纪90年代每月能领到$15000的工资。不过 Robbie 逐渐对每天盯着数据报表看的生活感到了厌倦,最终他离开了 Oakley。
Stüssy
之后他找到了 Stüssy 的老板之一 Frank Sinatra 来寻求一份"临时工作"。起初, Robbie 在 Stüssy 的实体店铺工作,甚至还包揽了不少杂活:扫地,清理厕所等等。尽管那时他的薪资一落千丈到$8/小时,但他依然很满足。之后几年 Frank 经常会找到 Robbie 关于未来品牌的发展方向上进行交流。上世纪90年代末,滑板作为一个新兴文化逐渐获得了许多运动品牌的注意。Robbie 也向 Frank 提议品牌应该组建一个滑板团队作为涉足滑板这一领域的关键一步,这也可以赋予品牌更多的市场关联性。
得到 Frank 的认可后,Stüssy 组建了自己的滑板团队,Richard Mulder,Keith Hufnagel, Scott Johnson, Danny Montoya 等这些滑板界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当时团队的初代目成员。Robbie 则是担任 Skateboarding Team Manager 一职。
在滑板这一分支建立的一两年后, 团队在为著名滑板杂志 Transworld Skateboarding 拍摄广告时,据 Robbie 所说,Frank 十分控制整个项目的成本,强调"拒绝使用摄影师"。但整个项目的周期仍有几个月的时间,Robbie 苦恼于如何在没有印刷制品类广告 (Print Advertisment) 的情况下宣传品牌。对摄影本身并不熟悉的 Robbie 最终决定自己上阵,在就购买相机方面向好友寻求意见后,在二手店里买到了一部 Nikon F4 以及几个三脚架,拉上 Richard Mulder 一起外出拍摄了。
Frank 看到这些照片后,认为 Robbie 没有听从"不准外聘摄影师"的命令而对其感到十分不满,但在得知这是 Robbie 的作品之后,似乎也表达了认可。在此之后,无论是 Robbie 出去外拍,还是在拍摄过程中所需的花费,Frank 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Robbie 也用快门为 Stüssy 记录了众多经典的瞬间,为品牌的营销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打趣地说:他正式走上了摄影这条路的契机源自于 Frank 的"抠门"。
Nike SB
Robbie 在 Stüssy 的杰出表现以及其丰富的人脉吸引到了 Nike SB 创立人 Sandy Bodecker 的注意。2000年初期,在拥有了前车之鉴后,Nike 希望再度进军滑板圈,负责此事的 Sandy 希望引进一位在相关领域拥有丰富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的人,Robbie 自然是他的主要目标之一。
起初 Robbie 对于 Nike 这一举动是心存戒备的,因为 Nike 第一次涉足滑板领域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但经过 Sandy 对于整体计划地详细解释,他最终同意入伙,并且双方在几点上达成了共识:
1. Nike SB 这一项目至少要维持5年。
2. 滑手要参与到鞋款的设计过程中。
3. 将受到众多滑手欢迎的 Nike Dunk 鞋款重新发行。
Robbie 担任了 Nike SB 的第一任 Team Manager,并且是他招募的团队最初四位滑手: Gino Iannucci, Richard Mulder, Reese Forbes & Danny Supa, 而且他在职期间招募的最后一位滑手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Paul Rodriguez。看到这里,或许各位能感受他之于 Nike SB 的重要性。
担任团队经理期间,Robbie 主要负责的是销售与市场方面的工作,产品的设计方面他没有过多的参与。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让 Nike SB 能够更加地代表滑板文化,让滑手能够信任与尊重这个品牌,当然还有与其他品牌的合作企划。
他还向我们分享道:他曾经有一个车库,里面装满了当时推出的每一双 Nike SB 鞋款,为了探究产品的市场潜力,他将这些鞋全部赠送了出去。
2007年,Robbie 离开了 Nike SB,尽管 Nike 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他可以全职身份 (此前同时在 Stüssy 与 Nike SB 工作) 继续"发光发热",但他还是拒绝了这一请求。
Photographer
离开了 Stüssy 与 Nike SB 之后,由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 Robbie 经历了一阵沮丧的失业期。但最终他还是重整旗鼓,决定全身心投身于摄影行业,一段新的传奇也就此开始,并且至今仍在续写。
本文至此就要画上句号了,希望各位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这也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目标。欣赏一双鞋的表面,是大多数人的欢愉。揭开它背后的面纱,是属于我们的狂欢。
图片拍摄:Hawk
实物提供:DunkBoyz_小约翰
资料提供:太子
文案编辑:太子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点击图片阅读)
「"偷"来的红星」SOLOSWOOS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OLOSWOOSH”(ID:gh_4f690116182f)。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