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ity|老建筑复活进行时

My City|老建筑复活进行时


·





















你认为城市魅力从哪里来?我想,一部分归于“自”与“然”,另一部分则来自“人”与“城”。
关于“人”我们改天再细说,今天先聊聊“城”。

这里的“城”应该有多重含义,它可以是城市、格局、风土……但这样聊下去又会显得泛泛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只把“城”作为“建筑”的代名词。

恰好「Wuhooo哦嚯」的「MyCity」就是用来聊城市与建筑的,所以今天我们打算将视角放大,看看武汉与“建筑保护利用”的正在进行时。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这句话归于武汉,更能体会深刻。

3500年文明传承,1700多年建城史。1986年武汉被评选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方面得益于武汉自商代延续至今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曾发生过“武昌首义”等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武汉拥有众多古代遗迹以及近代史迹。在众多历史遗存中,遍布三镇的优秀历史建筑显得尤为珍贵。
如果你对老建筑足够关注,那么一定也发现近两年来,越来越多老建筑在保护修缮的同时,正以各种不同形态重新被利用。

其中更多地成为了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 、图书馆,并面向大众开放。当然,其中不乏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助力。

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图书馆

这当然不是开端,实际上从1993年开始,武汉就启动了优秀历史建筑资源调查工作,20多年间分13个批次先后公布了219处优秀历史建筑。
从江岸区的金城银行、立兴洋行大楼、巴公房子到江汉区的汉口业主会、汉口新市场、协和福金号旧址、联保里……



◎武汉美术馆/江汉关博物馆/武汉警察博物馆

从硚口区的汉口慈善会、新安书院、淮盐总局遗址到武昌区的钱基博故居、华中大学榆园、瞿雅阁健身所、徐源泉别墅、瑞典教区旧址……
包括没有具体列举的青山、洪山、汉阳乃至东湖风景区、东湖高新区,武汉整个城区都有优秀历史建筑的身影。而这还只是统计未完的状态(今年5月武汉已经开启了第十四批优秀历史建筑推荐申报)

◎武昌·昙华林·瑞典教区旧址

回过头来,其实可以发现,从统计、修缮、历史风貌整体维护再到旅游文创开发,武汉无疑已经走到了“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3.0阶段。
酒店、民宿、咖啡馆,老建筑通过新业态更多地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酒店·民宿·咖啡馆·店铺

从红旗大楼演变成武汉风貌安坻酒店,老建筑从只能看到可以住,永利银行旧址正在履行这一时期的使命。



◎汉口·洞庭街·巴公房子

巴公房子、咸安坊经历腾退、修缮、改造,如今从内而外焕然一新,不仅仅是建设者的功劳,也归功于老城居民伟大的“断舍离”。



◎汉口·胜利街南京路·咸安坊

从私家花园到办公用楼,像吴家花园这样几经易主的老建筑,如今也以咖啡店、下午茶、民宿的形式,引领登门者与旧时空进行灵魂交互。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老建筑作为店铺出现,也带来不少惊喜。



如果我们把范围再放宽泛些。
在店铺这一类别中,除了被认定为文物级别的老建筑外,一些老屋、老房、老宅也在更多地被利用,成为城市更新迭代的避风港。





◎武汉天地·老洋房·HARMAR话梅

◎洞庭街·民居·玖贰咖啡

◎洞庭街·老沙逊洋行仓库旧址·ONTO自在生成(旧)

选老屋的经营者,总是对老屋保留爱意。作为体验者,身在其中通常是幸福的。






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遗址公园·空间景观

优秀历史建筑以外,武汉还有一批了不起的工业遗产。


包括我们熟悉的汉阳铁厂、平和打包厂旧址、宗关水厂、福新面粉厂、青山红房子、和利汽水厂、武钢一号高炉等等。




◎汉口·多牛世界

这些工业遗产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遗址公园、工业遗址博物馆、公共空间景观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大众。
将城市独有的工业记忆延续,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青山·红坊创意设计中心
延续还在继续,并且会越来越成熟、多样、精彩。
作为城市体验者,也更能依托于客观存在物,去看到和了解更多这座城市曾藏匿于历史里的精彩故事。


◎汉阳·汉阳铁厂1890

我们从未如此宏观的去探索过武汉老建筑、遗址的现状,所以为数量与保护利用进程所惊喜。

似乎也找到了城市魅力的另一面,不止于江湖,不止于烟火,还在于它拥有众多不可移动的灿烂遗产。
而我们恰好赶上了保护它、利用它以及体验它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意见[发布日期2022.08.01]
[2]武汉发布.武汉市第十四批优秀历史建筑推荐申报工作开始啦[发布日期2022.5.29]
[3]武汉发布.武汉国家级遗址增至3处,已活化利用一批工业遗址[发布日期2022.1.11]
[4]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网站.武汉市在册优秀历史建筑[引用日期2022.9.20]




老建筑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活化。这是属于这一时期的任务也是使命。
我是彻底的老城区土著,长在历史建筑包围的环境下,也曾是老里份上一代居住者,经历过搬迁的遗憾,也留下深厚的记忆,所以对老建筑的“复活”尤为感触深刻。
起初一些老建筑只能在外边看看,想象身处其中的感受。到如今能走进去,喝杯咖啡摸摸栏杆,沉浸感受。
而此刻,我就坐在老建筑里发表了这篇推送,妙哉妙哉。


EDITOR\编辑      PHOTO\摄影

套娃                     沈略|楚博


DESIGNER\设计   TALK\客

欢喜斑马              李嚯嚯(wuhooo2020)


CONTACTS

小红书|李嚯嚯的武汉相册

招聘|点击这里加入我们

商务|1987155194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uhooo哦嚯”(ID:wuhoooy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