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艺术的西湖绘画作品
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提出国画“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1]其中,“应物象形”与“随类赋彩”二法,即针对画面与世间万物的对应关系而言,实践这种对应关系的常见创作技法是对景写生。对景写生一直是绘画中一种常见的创作方法,虽然中国画强调临摹古人画作,具有明确的技法传统,但早在唐代张璪(?-1093)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的“师造化”主张,造化即自然。其后元代王履(约1332-约1391)曾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3]的观点,对画家影响也同样深远。杭州西湖人文、自然景观得天独厚、湖光山色灵秀,历史沉淀丰厚,历代画家流连往返,挥毫泼墨自不待言。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以附雅兴,画家则以形象形,以色貌色,留下大量西湖美景绘画佳作。从民国时期观之,有关西湖的绘画作品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一为民国时期中国画家创作的西湖风景画;二为外国画家绘制的西湖风景画;三为民国流行广告画的画家绘制、作为背景出现的民国美女广告或美女画。
溪山旷远
余绍宋
1931年
在绘画作品中,最常见的是对景写生风景画,如余绍宋绘制的《西湖图》。余绍宋(1882-1949),字越园,浙江龙游人,生于浙江衢州,早年曾用樾园、粤采、觉庵、觉道人、映碧主人等别名,四十九岁后更号寒柯。余曾任民国政府众议院秘书、司法部参事、次长、代理总长、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修订法律馆顾部、北京美术学校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法政大学教授、司法储材馆教务长等职。余善属文、精鉴赏、长方志、富藏书,尤其工于书画。这幅写生《西湖图》即余绍宋笔下的西湖美景。画面疏朗清晰、湖光山色、长桥卧波,是一幅兼工带写的风景写生作品。远山近水,好一幅清丽的山水图景!画面中古清波门清晰可辨,也为我们传递了当时的西湖景观信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达美术馆”(ID:guangda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