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访谈|CHAPTER 9|熊耀辉(独立设计师 / 书法者)

名师访谈|CHAPTER 9|熊耀辉(独立设计师 / 书法者)



图文 / 熊耀辉  编辑 / 刘伟  审核 / 马全福


熊耀辉(Xiong YaoHui)

独立设计师 /书法者 / 自由艺术人

 CEIDA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会员

CDS 中国设计师沙龙-会员

中国汉字符号&图形研究阵营(字魔营)成员

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

武汉“铁道外”画会-会员

问津画院-会员


第二届《年的故事》海报设计/评委奖+TOP100、世界读书日国际公益海报设计展 TOP150、2021海峡两岸创意海报设计大赛TOP100 优秀奖、TopS+ 2021天平设计/铜奖、守护生命长江主题公益海报/一等奖+优秀奖、韩国KECD国际海报邀请展、2021土耳其励志女性国际海报展、伊朗诺鲁孜节国际海报展/TOP10、土耳其“什么凝聚了我们?” 国际海报展、墨西哥欺凌主题海报的国际虚拟展、伊朗第三届国际海报展、纪念亚历山大·罗琴科-诞辰130周年国际设计展、RED FLAGS 2021 加拿大国际海报展  入展、第一届B.I国际海报艺术双年展、LEM LAND 2021、秘鲁设计双年展、2021伊朗国际蓝莲花数字视觉艺术节、第17届“废墟爵士”音乐节设计展、土耳其博鲁第二届国际海报  TOP10、第三届阿联酋国际海报节、印尼Unesa国际视觉艺术展、 《第十七届亚太设计年鉴》入选、2021 江南文脉国际海报/入围奖、2021深圳福田公益广告大赛/优秀奖、第一届湖北省红色文化艺术设计大赛、大过虎年海报征集大赛/优秀奖、2022虎年吉祥中韩设计交流、第十六届海上年俗风情展、《中国人》新观念海报作品展、2022南通木版年画、2022中国传统文化复兴 · 二十四节气创作展、第五届字酷文字艺术设计大赛/优秀奖、蒙特勒(中国)爵士音乐节首届海报设计/TOP20、洪泽(蒋坝)螺蛳节宣传海报设计大赛/优秀奖、第十一届『方正奖』设计大赛/入围、2022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版权保护宣传海报设计大赛/二等奖、印尼 POVI 国际海报设计大赛、斐济苏瓦「虎文化图像设计展」、墨西哥 FINI 2022 国际图像大赛/专业组奖等


玉洁:熊老师您好,很荣幸能采访到您!您是一位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师,作为一位多方位全面发展的艺术家,您是如何进行多种艺术形式的转化的?
熊耀辉:首先,我是一名书画爱好者,书法绘画是空余时间学习。写字能平和心态,缓解设计困惑。艺术是相通的,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形式而已。不存在边界隔阂问题,内涵还是表现内心本身。我尝试用汉字水墨融入到设计语言中,书法创作中尝试形式构成。绘画也尝试扁平化点线面等形式语言。多种艺术形式的探索不让自身局限于设计中。埃舍尔、康定斯基、玛格丽特等都是我借鉴和喜欢的艺术家。


玉洁:您是武汉人,在相关的研究中,我们了解到特定的地域对于艺术家的作品起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西藏成全了陈丹青、尼斯(Nice)的风景对于马蒂斯的艺术作品也起到重要影响,我们也隐约在您的作品中看到了武汉的地域性特征,您的很多作品也做了武汉相关的意象,如“黄鹤楼”系列海报,您觉得这座“江城”给您的艺术道路带来了什么影响?


熊耀辉:没有刻意体现武汉特征,仅仅由内而外的表现自己感受。特别是2020期间停下来,有更多时间思考城市文化,发觉身边熟悉的事情。同时也尽力而为到公益设计中,尽微薄之力。


玉洁:我们看到您非常擅长做字形的设计,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您的江南墨迹印象系列海报”、“历史印痕系列海报”等作品做了传统汉字字形与现代表现手法的融合,想请问您这两套作品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做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点呢?
 
熊耀辉:中国传统书法博大深邃,五体书法形态各异,小篆字体独特的审美感,空间分割,笔画圆劲均匀,挺拔长方形体势,构成独特的气势。平时练习书法的缘故,国内的比赛我习惯尝试用汉字去表达,汉字书法笔墨韵味,文字内涵都富有独特性,许慎《说文解字》逐字解析汉字来源,都富有魅力。“江南墨迹印象系列”中融入江南烟雨朦胧,水墨流淌水乡的感受。


“历史印痕系列”中历史沧桑巨变,百折不饶。传统与现代结合我也是不断尝试,电脑技术的优势,容易缺失趣味性,水墨韵味的书写,有很多偶然性不确定性,当然也会有不断惊喜。
结合的时候我不希望仅仅是汉字本身,希望结合主题赋予新的感受。也尝试不断挑战自己。

玉洁设计作品,特别是海报作品很重要的一点是准确而直观的传达信息,您的作品“全力以赴海报”、“蒙特勒中国爵士音乐节海报”等作品也是以图案为主、直接明了、信息表达很明确。那么想请问一下,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如何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呢?
 
熊耀辉:图形一直是设计重要语言,相对汉字更具有跨越国界性,特别是国外的赛事,当然,我也尝试汉字类的能融入到图形表达中(汉字象形图形化也是很好的尝试)。“全力以赴”和“爵士乐”图形海报,元素我希望控制在两三个,太多不易融合巧妙,不易直观传播。越简约越要反复的推敲,删繁就简。

玉洁您的作品常使用毛笔的笔韵,非常具有“中国范儿”,但同时,您的设计语言又非常有“国际范儿”,您觉得“民族的”和“世界的”之间有何联系?在您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有何体现?
 
熊耀辉:书法传统韵味太重,我习惯先构思好草稿,再电脑上勾勒形态(笔势)再尝试用笔墨书写制作,最终再拍照到电脑中处理视觉效果。不断理性和感性中,严谨和偶然中,偶然性的惊喜,这样源源不断的尝试会有更多可能性。“民族的”和“世界的”之间联系并没有刻意为之,也仅仅希望将汉字笔墨融入到设计语言中,两者不断转化尝试融合。

玉洁谢谢熊老师的回答,采访也将结束,您之前的采访中提到过,您遵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创作思路,想替很多正在学习设计的学子请教一下,在设计灵感的汲取方面,我们有时找到了感兴趣的意象,却无法准确的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来,您在这方面可以给大家些建议吗?
 
熊耀辉:可从生活中去感受,咫尺之间,身边太熟悉的停下来感受,去发现不一样的。单纯的去感受生活,由内而外的去体现。之前和喜欢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很朴素无华,内涵哲学思考的空间很有深度。我很喜欢这个“半”字,林语堂先生就主张“半半哲学”的人生。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半”字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与大家互勉互励。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享有出版等网络平台推广权利,并享有最终解释权。投稿、转发及合作请联系官方微信:Qing-Nian-She-J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新视界”(ID:xinqingnianxinshiji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