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访谈|CHAPTER 12|孙召中(创意总监 / 客座教授)

名师访谈|CHAPTER 12|孙召中(创意总监 / 客座教授)



图文 / 孙召中  编辑 / 刘伟  审核 / 马全福


孙召中(Sun ZhaoZhong)

尚美品牌设计 创意总监

河北美术学院 客座教授

虎年生肖有礼设计大赛金奖、拉赫蒂国际海报三年展入展、联合国零歧视日海报设计TOP100、中非共和国大邮票 TOP100、伊朗国际抗疫海报展TOP50、河北省公益广告大赛特等奖、年的故事公益海报设计展评审奖、北京国际设计周海报展优秀奖、乌克兰COW设计大赛、第十一届方正奖设计大赛入围、沂蒙精神公益海报及文创设计邀请展入展、北京国际水墨设计双年展入展、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展入展、江南文脉主题海报创作展入展、两岸汉字文化创意大赛入展、台湾国际平面设计竞赛优选奖、台湾金门国际海报展入展、首届全球华人设计师书法展入展、茶画有礼设计邀请展入展、第十四届设计之都公益广告设计大赛入展等

玉洁:孙老师您好,您是一位设计师,但也创作了很多国画作品,您对国画的喜爱以及掌握国画的风格技法是否对您的设计作品产生了影响?

孙召中:您好,我对于国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最多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还谈不上创作,二者虽然创作形式和性质不尽相同,但是二者都是文化的符号,都需要解决构图、色彩等问题,说的高深一点就是解决“意境”等方面的问题,能把中国画的水墨意境融入到设计当中,我相信那是很多设计师的追求,正如著名平面设计师靳棣强所说的“若问我为什么选择水墨素材,我不知是否可说是血缘的关系,我用中国纸笔墨作画,感到一份亲切感”。


玉洁:您的海报作品中常出现红色与绿色这两种色彩,请问您对这两种色彩的理解是什么?
孙召中: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注意到,红和绿的配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典型代表,可能是受这个的影响吧!
 
玉洁:对于图形设计,您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实验意味,点线面的创新融合、不同形状的弧度等,都仿佛能看到您对于图形的用心雕琢,那么请问您对与图形的实验性有何见解?
孙召中:“实验”其实就是大胆的玩,也就是探索与创新。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趣味性,把这种可能性融入到设计当中将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玉洁:您在海报作品设计的商业性和实验性之间是如何权衡的?
孙召中:作为设计师来讲,设计初衷和设计效果是设计过程中的首尾两极,从这个角度看,商业设计、公益设计还是别的什么设计,更重要的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商业设计也在发展和转型,商业客户在通过商业之外的手段提升品牌附加值,而有些公益设计项目也会一定程度的借鉴商业项目在品牌塑造、传播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这两年重点承担几个政府公益设计项目,比如项目本身的组织实施、公益广告的策划设计等等,都在立足本身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探索、试验和创新,这种创新的成功,助推了项目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项目的竞争优势,提升了传播效果。

玉洁在选材方面,您的作品关注到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和时事热点,您觉得海报设计在这里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孙召中:海报之所以在两百年来一直在传播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核心优势还是在于画面的综合表现力,通过设计表现,让理念、语言从文字到画面,直观、立体、全面的呈现出来,这个“活起来”的过程,是一个用画面“讲故事”的过程,融入艺术加工、融入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一个寻找共同的价值观的互动过程,设计的初衷是表现我方立场,但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接受习惯与接受能力,这个画面语言表现到位了,蕴含的精神内核接轨共鸣了,就能够拉平载体差异,突破语言、人种、国别的界限,迅速产生沟通效果,就是海报这种特色传播优势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玉洁感谢孙老师的回答,您做了很多优秀的商业项目,落地也非常成功,想帮刚进入社会的设计师朋友们问一下,在接洽商业项目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孙召中:其实所有的设计师,当然也包括我,都有一个通病,觉得自己很牛,不懂得沟通技巧,设计师还是应该放低姿态,设计在整个商业体系中属于绝对的陪衬。谢谢新青年新视界。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享有出版等网络平台推广权利,并享有最终解释权。投稿、转发及合作请联系官方微信:Qing-Nian-She-Ji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新视界”(ID:xinqingnianxinshiji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