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视角 | 解析设计师作品集及面试

面试官视角 | 解析设计师作品集及面试

▲点击 "子牧UXD" 关注,回复 "设计圈" 加入我们

   2021年 原创总第 33 篇   

   距离年度目标36篇    还有 3 篇   
(全文2282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最近部门正在招聘UI设计师,我主要负责专业面试,目前已经面试了6-7个候选人,设计经验基本都在6年以上,有的甚至10年以上。有海外背景的、也有团队负责人,结果发现候选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各种问题。今天总结一些共性的问题分享给大家,对自己也是一种警醒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主要内容包括:
  1. 设计师如何准备作品集

  2. 的注意事项



01



关于作品集
作品集已经成为了设计师找工作、跳槽的必备内容,很多招聘JD后面都会增加“该岗位需提供作品集”的脚注。为什么呢?2个原因:
企业通过作品集可以快速刷掉部分候选人,提高面试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作品集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候选人的设计能力。本质上设计师还是一个偏应用型岗位,候选人可以在面试时说的天花乱坠,但是落地效果才是核心竞争力。
作品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主要考虑以下3个因素:
1、设计层面
1)设计过程
设计是有过程的!设计是有过程的!设计是有过程的!
特别是社招岗位,很多企业希望候选人能够独当一面,而不是一个工具人,只会画图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当下这个内卷时代,一些作品集中竟然还只是图片堆砌,这种必然会被淘汰。
作品集是设计师综合能力的展现,虽然UI设计师更强调视觉表现能力,但是设计工作是有上下游的。所以作品集需要包括设计师如何深度理解产品需求,总结项目的输入、输出经过,展示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洞察、提出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价值,从而更好的体现个人的专业能力
所以请在作品集中展示设计过程。

2)作品宁缺毋滥

作品集是个人能力的代表,不一定是上线的作品,可以是飞机稿或者是优化稿,但定是个人最精华、最满意的作品。当然前提是需要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的表现出个人的思考。
另外不要什么作品都往上放,需要有与工作年限相应水平的作品。有些作品集看到第一个作品时,感觉挺惊艳的,但是后面的作品会存在明显的差距,或许是早年的作品,但是仍旧会拉低面试官的印象分。

如果是工作1-3年的设计师,简历中就不要放学生时代的各种奖项了。果是工作3年以上的设计师,就不要放临摹作品了,不管有多惊艳,总会让人产生没有作品可放的联想。
2、企业层面
企业用人更多的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判断候选人是否合适。特别是社招岗位,希望候选人经历能够与企业产品相匹配,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并产生价值。因此作品集是双向的,不仅要展示个人能力,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
设计师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准备作品集。例如企业主要业务是B端产品,设计作品集中就应该增加相应的内容,突出个人在对应产品领域的能力。即使设计师主要的作品在C端领域,也要尽可能地增加B端产品相关的设计内容,或者表达出对B端产品的理解和思考。
3、表现层面
作品集中最好有一部分自我介绍,方便面试官初步了解候选人,这也是比较合理的内容过渡。不然上来就是作品,会比较的突兀。
作品集中可以展示个人照片,但是最好与本人不要相差太大,否则面试官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毕竟面试有时候也是一种“眼缘”,有一定的玄学成分。某次面试结束后,HR就说“这照片和本人差距太大了吧”。不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尽可能避免。


02



面试注意事项
如果有机会接到面试邀请,请认真准备。有时候明显能感受到候选人准备不充分,甚至没有准备。如果是自己特别中意的机会,可以找一个合适的面试时间和地点,避免面试过程中被干扰。
1、准备好作品集
每个面试官都有各自考察候选人的习惯,但是也会有一些共性的套路。针对作品集深挖细节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面试前设计师要准备好自己的作品集,方便与面试官保持同步沟通。
通常作品集大约有30-50页,全凭记忆很难覆盖所有细节,加之本身面试就有些许紧张,还要去回忆作品内容,很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发挥。
2、设计的闭环
网上有很多的作品集解读文章或者模板范例,所以一般作品集流程比较完整,前期的设计研究和分析都比较充分,但是问题在于最后落地方案并没有闭环,或设计方案与前期的分析研究是脱节的。深挖下去,设计师很难给出合理的解释,问题就暴露了。
因此在作品集准备时,首先要能够前后呼应。设计师也需要提前做出面试演练,才能保证临场有比较好的发挥。
3、设计表达
完整的设计流程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具备的,在中小企业中,很多时候设计师话语权弱,生存艰难。有些设计环节无法完整开,但是并不意味着设计师可以不去主动思考和学习。
例如无法做用户调研,我们可以依靠同理心,过往的调研报告或者竞品的设计输出去了主动了解。设计风格的尝试和探索虽然没有落地,但是也拓展自己的视野。
这些思考都会有助于面试过程中的设计表达,获得面试官的认可。
写在最后
"面试造核弹,入职拧螺丝"这种现象必然是存在的。但是企业选择候选人时候,更希望有造核弹的能力的人,去完美的拧螺丝,而且说不定后面真的要造核弹了。如果招聘一个拧螺丝的人,实际工作中可能螺丝都拧不好。
面试是平时工作的复盘和映射,想要突击不太容易。就好比学生平时不学习,临时突击的结果就是考试不通过或者不会有好成绩。
说实话,我合作过的UI设计师分化比较明显,一类设计师就是工具人,将自己仅仅定位在界面美化上,很少有自己的思考,不会去主动了解需求,别人输出什么就做什么。
另一类设计师会有自己的思考,除了保证基本的设计要求,还会积极应用一些设计手法或者流行风格提升界面效果,甚至会主动思考交互的方式或流程,推动设计效果的落地。而这些积累必然可以为面试加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与我交流沟通~

— THE END —

🌈🌈🌈 粉丝福利:
 福利1 
关注【子牧UXD】公众号,点个“在看”,可获得”读者大礼包“
回复数字【01】,获取100+“行业报告”

回复数字【02】,获取“大厂设计规范”
回复数字【04】,获取“作品集包装攻略”
回复数字【06】,获取“笔试面试技巧”
回复数字【07】,获取“设计知识分享”

回复数字【08】,获取“精选样机合集”
此外还可领取“大厂原型文件”、“设计师简历样本”、“App设计参考作品”等高价值资料
 福利2 
我们组织了专业的产品/交互/UI设计交流群,群内有来自多位华为、阿里、百度、拼多多、腾讯、快手、美团等一线大厂的设计专家,欢迎入群一起交流成长。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即可拉你进群。
「8400+」读者共同成长
阅读推荐 》》

结合案例,谈谈我对B端产品C端化的理解

2021-11-25



关于B端「新人引导」体验设计的深度解析

2021-09-30



提高B端产品用户效率设计的3个方法

2021-09-24



从Figma中学习如何做交互设计

2021-08-24



关于「长按」交互设计的总结思考

2021-07-16



点下“看”,爱心发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子牧UXD”作者:子牧先生(ID:Hello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