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著名策展人杨建国先生逝世 !

缅怀|著名策展人杨建国先生逝世 !


著名策展人、《东方艺术·国画》主编杨建国先生于2022年12月18日12时6分在邯郸逝世。





艺术的玩家和推手——老杨


文|于水

与杨老师做了半辈子的朋友,尽管他已由黑头变白发,但大家还是习惯喊他“老杨”。这就像邓小平当了总书记,而全国人民仍然亲切地叫他“小平同志”一样。对于新文人画派画家来说,老杨就像是一位知心哥,一位风风雨雨几十年不离不弃的老朋友,智慧而可靠。 


在20世纪下半叶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新文人画家们时常为展览经费、住宿旅馆、火车票等愁眉不展。一见老杨到场,他一句“没事儿”,问题便迎韧而解。那时候,老杨所在的驻京办便是新文人画家的基地之一。朋友们有事没事都愿意往那里跑,看画聊天,下棋喝酒,甚至住下来,赖着不走。


那时候,新文人画还不被社会认可,也没人买画。老杨尽自己所能地收藏,并帮助画家们卖些画渡过难关。新文人画能有今天,老杨的陪伴、支持、推动功不可没。
                                  
老杨生活在磁州窑的故乡,对磁州窑的研究与收藏达到了很高的级别,并有著作出版。新文人画的朋友们,大都喜欢古董收藏,真假难辨时,便找老杨过眼,老杨一捋白胡子,定能一锤定音!


如今的老杨,不仅是一位有影响力的鉴藏家,同时他还担任着今日美朮馆《东方艺术·国画》杂志主编,并拥有自己的一间画廊“亨嘉堂”,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及市场的标志性人物。最重要的是,至今他依然是新文人画家的最可信赖的老朋友。     


 



敦厚者也——杨建国
|马健培


 
杨建国,三十多年的老朋友。从一开始认识,我就叫他“杨主任”,虽然后来不当主任了,我依然这样叫他,这里头有我的一份尊重,我总觉得他比我高一截儿,当然不只是岁数。他自己说喜欢别人叫他“老杨”,我就这样称呼他一回。
 
老杨待人诚恳,不计得失,真所谓敦厚者也。老杨是个有情趣的人,除了热爱绘画艺术,也喜好古董。古董圈里有几个人,得到好东西就往老杨那儿送,因为他给的价格实在。好东西卖给懂行的,价钱不比别人少,谁不愿意交这样的朋友呢?画家朋友圈里,不少人也有同好,凭自个儿的所谓感觉买东西,以为“一通百通”,什么都懂。还有的舍不得花钱,愿意拿画换,有些个投机的人就利用画家的“鸡贼”,拿假古董换新画。其实,两下里谁也没占着便宜,假古董换了个应酬画!老杨对古董是有研究的,尤其对北朝瓷器、佛教造像,特别是磁州窑,从窑址到工艺、纹样,如数家珍。现在的考古系的著名教授,当年做研究生的时候,都是跟老杨请教的。这事儿我曾经当面跟老杨提起过,老杨极谦虚地用邯郸口音说:“那也不是。”老杨的收藏,经常跟朋友们分享,他就摆在屋里,有喜欢得不得了的,就拿回家独享去了。老杨也不讲价钱,都是朋友,怎好意思提这个呢。
 
老杨的画家朋友极多,当年和中央美院附中合作的当代美术馆,为许多画家办过展览,这拨儿朋友,都在六十岁上下了,有些成了大名,老杨反而不大跟他们走动了。新文人画和名家班的展览,老杨帮了不少忙,跟其中的多数画家成了好朋友,至今不断联系。老杨主编的杂志,为朋友发作品,做宣传,有求必应,十几年了,越办越火。特别是推荐青年画家,不遗余力,亲力亲为,成为著名策展人。前些天,老杨七十大寿,在亨嘉堂的一个小画展,见证了青年画家跟他的情谊。
 
老杨说小时候,妈妈教他要做一个好人。七十岁的老杨,说的时候,脸上充满了笑容,那笑容是发自内心的;那笑容是对妈妈的回报,那笑容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做一个好人的自豪!




杨老师千古,一路走好!!!





《当代美术》

植   根  传  统    立  足  当  代

推 介 当 代 最 具 收 藏 潜 力 的 艺 术 家

主       编  |  马占伟

艺术总监  |  徐雪天

执行主编  |  王秀林

副  主 编  |  王朝贵

  E-mail:1103354930@qq.com

—  投稿咨询  —

1861409259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美术”(ID:dangdaimeis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