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哭了!梦华录热播“茶百戏”引关注,“咖啡拉花”尽源自我国唐宋?

美哭了!梦华录热播“茶百戏”引关注,“咖啡拉花”尽源自我国唐宋?

最近由刘亦菲、陈晓主演的古装剧《梦华录》在网络上大火,不仅因为两位主演的颜值和演技,更是因为该剧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每一帧画面的配色构图及光影,都意境满满,堪称良心大作。

而在最近的几集中,主角赵盼儿整整一集的斗茶名场面更是堪称经典,将中国传统茶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

但不少网友看到在茶沫上作画的场景时都表示疑问,“这不是西方的咖啡拉花?”

但其实,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点茶文化“茶百戏”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央视新闻也出来,为茶百戏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科普: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而在宋朝时期被推崇为一种文化活动,发展至顶峰。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

不同于咖啡拉花需要注入牛奶,通过两种不同颜色叠加形成的图案。

茶百戏的流程更加复杂繁多,不仅要求制作人有高超的点茶基本功,对画功也要求颇高,整个过程就像绘画一样,制作茶汤悬浮液,要快速搅拌不少于20分钟;

以水作画,必须一次性在几分钟内完成;完成的画面最多可维持15分钟。

宋朝的许多文人包括陆游、李清照等都热衷于此。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在《满庭芳》中也写有:“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把古人的浪漫挥洒到了极致。

茶百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宋朝,是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由于茶汤显现纹理丰富自然灵动,同时,在同一茶汤可以变幻图案多次。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力特别适于表现中国传统风格的山水花鸟图案,是跨越时代的艺术珍品。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惭愧的是,这种清水画丹青的古法技艺差点被世人遗忘,在2017年,茶百戏才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为止,知道的也也并不多,相信很多小伙伴包括小优在内,都是通过看了该剧中斗茶的戏份,才知道我们古人早已在几百年前就在茶上拉花了,而我们以为的拿竹筅搅拌茶粉做出的日本抹茶,又或是西方传来的咖啡拉花,其实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而杨阳导演也用一整集展示了斗茶和茶百戏的传统茶文化,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并且还专门制作了科普视频,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

《梦华录》中的大宋美学还不仅于此,从山水景色到市井烟火,《梦华录》真的把大宋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能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唐是最美的繁华盛世,但在《梦华录》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大宋美。


而镜头中的美学仪式感也被《梦华录》拿捏得死死的,每个镜头都超有质感,舒适的色彩搭配与画面构图,镜头处处是诗意。



甚至主角在剧中的绝美发型也都有考究,比如赵盼儿各种发髻,都是古画常见的宋代发髻,还有符合孙三娘身份的民间包髻,以及《歌乐图》里红色长褙子的造型也都一一被展现了出来。



还有剧中多次出现的石榴花,不管是卖花廊还是簪花,在宋代都是很常见的,宋代人喜欢石榴,石榴多子寓意着多子多福,同时也象征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在宋朝,簪花是一种全民皆爱的生活习惯。


还有很多细节小优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述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哦!

最后附上一组梦华录中人物近景的配色,人物+配色+光影+意境,简直绝绝子!








最后,快来说说你还发现了《梦华录》中哪些惊艳的细节吧,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聊一聊!
以上部分图片内容来源@央视新闻及新浪微博话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优秀网页设计”(ID:yousheg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