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EAT上海古北新店:将一栋老宅改造成富有人情味的社交窗口

MEET&EAT上海古北新店:将一栋老宅改造成富有人情味的社交窗口

MEET&EAT上海古北新店:将一栋老宅改造成富有人情味的社交窗口


设计团队将最好的空间留给共享空间,并提供不同场景和街景的社交场所。压缩每个店铺在传统意义上的落座区,塑造了广场、公园、碰头点、剧场、街角、秘径等让街区丰满生动的空间蒙太奇。

MEET&EAT(简称M&E)是比褐商业旗下的一个餐饮复合空间,位于上海古北社区,虹桥路与金珠路交界处。业主的愿景是在城市街角打造一处富有人情味的社交窗口。
在周边高架桥,商场及写字楼巨大的城市尺度中,位于虹桥路1468号的这栋占地2000平方米,4层楼高的坡屋顶独栋建筑虽然不是历史保护建筑,但也颇具城市街头考古学价值。追溯到最早的文字记录,这里原是关勒铭钢笔厂的旧址,几经易手,成为了本帮菜餐厅鲜墙坊。


真对这栋原始图纸缺失,结构错综复杂的老房子,TOPOS DESIGN与OUR都市再生挖掘了基地、历史、结构和材料,以生活方式与城市记忆为蒙太奇拼贴,重构了High Street in the House的场景。
改造策略就是恰如其分的因地制宜,保留、修复、拆除、新建的取舍,不停的在现场漫游、阅读和体验,返回至三维模型的推敲,甚至让施工单位采样挖掘,机电设计在极限空间中的布管,在意外与不确定中寻找答案。

经过结构工程师的计算,设计团队扩大了现状窗户的尺寸,结合基地不同的室内外高差,以人的基本行为——站立、落坐、对谈、共饮为尺度,重构了窗台,结合上下与左右折叠窗,打开了内部街区与城市街道的联通。


主入口处镶嵌LOGO的花砖,内嵌的门斗,通高的大堂,犹如老上海剧场般的空间序列。保留并修缮的实木楼梯甚至有些嘎嘎作响,裸露的混凝土墙体矗立一堵轻盈的显像玻璃,舞动的机械装置吊灯,经典与赛博的混搭。南侧公区是必不可少的大长桌,可同时容纳30人就餐;北侧公区是地台围绕的散座区,提供更加自由随意的落坐方式;穿越拱门,是一处可做脱口秀的室内微剧场。

设计团队将最好的空间留给共享空间,并提供不同场景和街景的社交场所。压缩每个店铺在传统意义上的落座区,塑造了广场、公园、碰头点、剧场、街角、秘径等让街区丰满生动的空间蒙太奇。
“餐饮空间要想成为一个值得专门前往的目的地,空间要舒适开放、有归属感,契合生活的理念;而这里的商品,不仅需要有基础的品质,还要带来独特的文化视野,”MEET&EAT的创始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说。

每个建筑都是一个不断生长的生命体,在设计之初,设计团队就将此次改造定义为一次动态的设计,当改造后的空间渐渐显露,不同地域和风格的餐厅同时陆续进驻到MEET&EAT,完成“EAT”。本土品牌“MEEBO KAFEE”位于虹桥路的街角,流动的吧台,与空间融入的不着痕迹;“你好,椒老师”来自成都,以红绿撞色的复古街头感在内街开业;来自意大利的“Mammamia”,装备了海运三个月的披萨烤炉,大吧台面向内街开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房子里的街道,MEET&EAT虹桥路店

项目业主:比褐商业

设计单位:OUR都市再生,TOPOS DESIGN

项目管理团队(业主方):Jack,Kimi,Wendy

项目经理:朱灵,邢薇,孙菲

商业顾问:韩春风

项目建筑师:林晨

建筑设计:陈晓楠(主创),沈筱雅

室内设计:吕杰(主创),冯岩岩,蒋烨蕾,王雨桐

机电设计:钱薇(总负责),张江南(暖通),朱辰杰(电气),王凤钱(给排水)

施工单位:上海宏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朱润资

项目地址:中国,上海

设计时间:2021.04至2021.08

施工时间:2021.06至2021.12


推荐阅读

质感建筑设计的品餐厅,带领人们漫游日落沙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