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虎|2022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评析

马小虎|2022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评析

凝聚青年美术精品 描绘时代丹青画卷
——2022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评析
文/马小虎
青春不改,丹青筑梦。2022年12月31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指导,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支持的“青春绘百年 筑梦新时代”2022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正式对外开放,展览以线上展厅的方式展出了全国在京青年美术家的10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新媒体艺术、海报设计等艺术门类。展览聚焦新时代建设成就、党和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精彩奥运、美丽家园和自然生态等主题,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语言独特、技艺精湛,真实反映了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水平和风格样貌,充分展现出当代青年艺术家的青春活力、创造精神、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2022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在辞旧迎新之际登台亮相正当其时,一方面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于做好青年工作讲话精神的号召,为青年艺术家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另一方面通过汇聚青年美术精品创作,引领创作风尚、提升创新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以艺术实践与展览传播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览推出青年美术家描绘新时代美丽画卷的丰硕成果,充满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参展优秀作品《盛世鹤翔图》
 
 
参展优秀作品《城市乐章》




   

逐梦丹青熔铸青春印记

自2016年至今,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优秀青年美术家逐梦丹青,展示其精品艺术创作成果的重要学术品牌与宣传平台。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汇集了一大批全国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他们或是在高校教书、求学,或是在展览馆和艺术区工作、创作,无论他们以何种身份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青年艺术家,他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逐梦丹青,他们都具备同样的精神气质——充满朝气与活力,就像我们在本次展览作品中看到的那样,一张张作品连缀起来汇聚成弥足珍贵的青春印记。
秦泗伟创作的油画《似水流年》,描绘梦境中白马和喜鹊的浪漫对话,用一种隐喻的方式表现作者对温情时光和美好青春的赞美留恋之情,画面中诗意的光影和细腻的笔触仿佛在提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写满青春故事的诗集。彭雅玲的插画《时光游记》,用超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把旋转木马、海盗船、过山车、摩天轮等安插在同一个画面中,童话般的世界里有我们经历的幼儿、小学、中学、高考、大学、毕业、工作、老年等人生阶段,绚丽的色彩结构和戏剧的舞台意象记录的正是我们的青春年华。于菁文的漆画作品《树树秋》像一首青春赞美诗:火红的朝霞光彩夺目,追着阳光布满大地;遒劲的树干傲然挺立,迎着霞光向上生长,谁在述说自己对寻找生命能量的无限渴求?

参展优秀作品《似水流年》

参展优秀作品《时光游记》

参展优秀作品《树树树》
多元探索展现创造活力
本次展览的作品在题材、形式、语言和风格等多元探索方面思路开阔,大胆创新,作品整体上呈现出题材广泛、形式丰富、语言鲜活、风格独特等特征,展现出青年艺术家群体充沛的创造活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从题材和形式上看,诸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情绪和情趣的自我表达,而是能够扎根时代、深入生活,聚焦人民奋进新时代、社会进步和伟大实践等宏大主题叙事。因此,在本次展览上我们既能领略大国风采,亦可唤起乡土记忆。例如赵雨薇的油画《圆梦系列》,用画笔定格长征5号发射、宁波舰航行以及和谐号飞驰的瞬间,大国雄风跃然纸上。李运通的版画《远去的记忆》,用黑白木刻的形式带我们走进远去的儿童时光。既能走进山水意象,亦可欣赏城市美景。如郭猛的山水画《西域牧歌》,用笔墨状写西域优美风光,用色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杨乐的油画《筑梦新北京》,表现北京新地标CBD核心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国际化气息。既能回味奥运激情,亦可品读童真意趣。例如王汉一的油画《2022多彩冬奥》,通过塑造极富动感的人物姿态,表现冰雪健儿满怀信心挑战极限的飒爽英姿。小学生陈璟然是本次年龄最小的参展画家,她的儿童画《我的航天梦》色彩绚丽,充满想象,描绘自己飞入太空的奇幻之旅。形式上,他们根据不同主题,选取写实、抽象、写意、工笔、超现实等丰富表现形式,生动呈现了当下青年美术创作的良好生态和积极动能。
从语言和风格上看,许多作品已经带有鲜明的个人语言和风格特征。有的作品借古开今,在继承传统绘画语言的基础上试图营造新的空间、景致、意境和意象。如郭林吉的中国画《江南夏雨图》,在江南园林中寻找新的山水语境,通过颜料的肌理特性和笔墨线条的节奏变化生成夏雨意象,赋予园林山水独特的空间和意境表现。有的作品另辟蹊径,并不受制于传统绘画语言的束缚,而是尝试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法,在肌理制作、画面重构和墨色交融中寻找新的视觉语言。如李宇琛的综合材料《光点》,采用蓝晒与工笔结合的创作方式,通过肌理制作特殊的背景效果,表现朦胧色境中的青年面孔。有的作品博取专精,敢于打破不同画种和艺术门类的界限,如陈子风的《维度系列》,游走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尝试以“中西融合”和“跨界跨文化”的理念和实践创寻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体系和文化价值。

参展优秀作品《远去的记忆》




 

参展优秀作品《西域牧歌》





 

参展优秀作品《筑梦新北京》





 

参展优秀作品《2022多彩冬奥》




 

参展优秀作品《光点》


家国情怀彰显时代担当
新时代的发展为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本次展览的青年艺术家坚持守正创新,深入生活、关注时代,胸怀天下,心系人民,在作品中凝结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展现出青年人的时代担当。
曹江的工笔画《国之脊梁》,用精致的晕染和勾勒为国之脊梁贝时璋、华罗庚、钱学森、黄旭华、于敏、申纪兰、袁隆平、钟南山、张桂梅画像立传。陈倩的中国画《山村朝晖》,用有别于传统山水画的语言和形式表现新时代新农村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李少军的油画《丰收季》,通过描绘打麦子的生动场景,歌颂金色大地上人民辛勤劳作和丰收之时的喜悦心情。高帆的雕塑《我们处在新时代》,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一对新时代青年男女携手向前,并肩同行的青春模样。高一、董新月的《冰雪礼赞》,表现飞驰的滑雪爱好者穿越林海雪原的壮美景象,那是冰雪运动在我国深受喜爱、大力推广的真实写照。

参展优秀作品《国之脊梁

参展优秀作品《丰收季》

参展优秀作品《我们处在新时代》



参展优秀作品《冰雪礼赞》
透过本次展览可以看出,广大青年美术工作者正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探索新语言、绘制新图景、礼赞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为创作更多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品力作踔厉前行。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的青年寄语:“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青春逐梦永不谢幕,万水千山皆是风景。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一直在奔向未来的路上,作品里的青春印记都是沿途最美的风景。正如本次展览的总策划、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于洋先生在展览前言中所说:“让我们以这些青春佳作为书签,标记2022,铭刻新时代的重要节点,寄给理想中的未来。”


马小虎

作者为北京教育学院讲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发表于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中国艺术报》合办的“北京·艺评”专栏,系北京教育学院双减重点关注课题:“双减背景下跨学科融合美育课后服务方略研究”(SJZDGZ2022-07)研究成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美术”(ID:dangdaimeis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