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羞耻”,三观不正,他到底是情怀还是祸害?

满屏“羞耻”,三观不正,他到底是情怀还是祸害?

最近,蜡笔小新最新剧场版《谜团!花之天下春日部学院》可以看啦。


这部剧场版,豆瓣观看的人打出了9.1的高分。

 

虽然有情怀的加持,但也能看出剧场版本身不错的素质。

 

怎么,一部这么久之前的动画,还能掀起什么水花?

其实,在这部剧场版中,故事本身乏善可陈,但本花却看到了动画背后用童心解释世界,同时反哺世界的野心。

 

在蜡笔小新这部作品,本花还难能可贵地看到了这些初心——


不想要简单地、嘻嘻哈哈地堆砌笑料,而是虽有不足,但是仍想诚意满满做电影。

 

01

    扎根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上    

 
蜡笔小新的剧场版可谓是常青树。但与之前的大多数相比,这一部为何更能叫座?

 
不同于哆啦A梦,蜡笔小新的故事,深深扎根在坚实的现实主义土壤上,它的故事就是原作者臼井义人在生活中取材而来的,主人公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别无二致。
 
臼井仪人在动画当中的部分形象
唯一不同的是,动画里永远有着傻呵呵的欢乐和温情的结局,然而这些,都不能掩盖蜡笔小新的世界残酷的本质。
 
野原广志 公司中年职员,宛如现在心酸落寞的高龄社畜,为了还上车贷房贷,只能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换取金钱。
 


美伢 一个带着两个小孩的家庭妇女,最喜欢购物,喜欢闲谈,喜欢占小便宜,更年期,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与小新斗智斗勇,还时刻面临好色老公的出轨危机。
 
妮妮 喜欢过家家,每次都强制性地要求小新参与,努力地扮演大明星,大女主,脾气却超级差,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源于她有一个阴晴不定的母亲。
 
风间 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他喜欢呆在小伙伴们身边,内心里还是本能地与其他人产生隔阂。



 
阿呆 在本花的脑海里,身份也确实不详了... 戏里戏外,都没有存在感的他,恰似这世界许多默默无闻人,没有多少话语权,但仍在艰难地生存着。
 
正男 一个怯懦的小孩子,拥有着一个不来事的母亲,喜欢别人却永远说不出口,只能被小新这种得天独厚的人才抢去交配权。
 
现实主义的笔触与基调下,蜡笔小新的剧场版却时刻想着突破现实的桎梏,往奇幻、开脑洞的方向奔去。
 
在许多剧场版里,蜡笔小新四处穿越,时而在宇宙里拯救公主,时而在战国时代,时而在母亲的婚礼里大肆捣乱,时而又在涂鸦王国争当勇士。
 

不是说不好,而是它很表面,想象力和陈腐的剧情套路成了一锅大杂烩,接着开始讨论关于快乐,关于亲情,爱情,这些浮泛的话题,最后打打怪,沦为合家欢,很难触动人的心灵深处。
 
而这一部它好在哪里?
 
好在它在从想象力堆积的浮云里,重新站立在了凝重的现实上。它像一个小孩子的调皮双脚,终于站定在了土地上,所以眼睛里看见的不再是晃荡的东西,而是世界清楚的真相。
 
它关注现实,同时又批判现实,不再是浮夸的色调,而是真正站立起来的清醒。
 


《大人帝国的反击战》
也难能可贵地关注了现实 
本花觉得,对于一部情怀向的老经典来说,如此的尝试,即使做得不尽善尽美,但仍值得我们鼓掌。


02

    朴素的故事,深刻的道理    

谈了这么多,也该说说,这部动画电影究竟是怎么触动我们的?

 
首先是它讽刺不以人为本的精英教育。
 
动画围绕着一个超级精英学校春日部学院开始进行,在这个学校内,评判标准是一个个由成就和能力堆积而成的积分。



有成就,在胸前的数字积分就会增加,犯了错不满足标准,则会扣分。积分的多少,就决定着他们的地位、受欢迎程度的高低,甚至还决定着学生的未来。
 
为了保证这个严苛标准的高效运转,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专门检测别人不良行为的机器人,随时在路上观察学生的行为。





整个学校,正是这个日益内卷社会的精准复刻。
然而,当标准只有一个时,美好就丧失了多样性,丑恶也随之浮现。
 
这与电影《死亡诗社》里讲的故事十分类似。
 
同样是剥夺人的个性,校长不让学生们组建社团,共同念诗,这是因为诗歌能让思想得以解放,最终让学生摆脱精英教育带来的思想控制。

最后在父母,学校的重压之下,男生最后跳楼自杀。

 
正如影片当中所说的,比起金融、工业、计算,堆积的是生活必备的资料,但诗歌却是人们最重要的生命,放弃诗歌,正如放弃抵抗。
 
蜡笔小新这部电影,也正是在讲述这个道理,他在讲在相同标准和极权之下,美好只是外界人看的美好。
 
此外,蜡笔小新又很难得地表现了自省。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现在,他将视角放在了人和人的成就上,在数据能够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时候,会否有更多的不平等的存在?
 
风间赢得了豪华大餐,而蜡笔小新这些普通的学生却没有,这样的现象会在未来呈现怎么样的进化?


在未来技术风暴的席卷下,动画表现了相当程度的自省和对未来的焦虑



 同时,这场焦虑还会彻底毁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在电影中,风间代表着“超级精英”群体,他所信奉的“超级精英”思想,与蜡笔小新作为正常人,心里摈弃单一标准,活出自我的观念,形成了巨大的角力,甚至让风间一度产生了巨大的迷茫。
 


这部剧场版,因集合了当下社会上能得以思索的话题,意义变得厚重且绵长。几处对孩子们的闲笔,也并没有拉低本片的水准。


它更加关注现实当中发生的事情,希望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探讨人生的真相,多给人一些思考的空间。
 
就凭这样的心意,难道还不值得我们鼓掌?
03

    动画就一定幼稚吗?    


正如蜡笔小新剧场版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部动画,往往是简单的概念和剧情逻辑,就能去映照整个世界。


简简单单,就能拍得意趣横生。
 
比如,《头脑特工队》聚焦于人体脑海里的微观世界。


它把很多人的意识分成了很多模块,分别是快乐、愤怒、理智、害怕... 并赋予了他们各自的灵性,他们组成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帮助主人在意识之海里,重新找回快乐。
 
脑袋,这一个小小的落脚点,支撑起了童年、情感这些命题,被皮克斯玩得有来有回,以小见大,不见幼稚,通过童话,这些道理被讲得更唯美,也更深刻。
 
比如,《疯狂动物城》为何备受好评,是因为他把整个世界都浓缩成了一个动物乌托邦,给予我们太多可以解读的空间。
我们从中能看到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缔结的并不稳定的契约。

也可以解读到以树袋熊为代表的官僚机构的繁冗。

 
也正如同这一部《蜡笔小新》,在有限的空间内,塞进了很多现实的议题。


虽然这些议题,有点像是被强塞进肚子,甚至还落得有点消化不良,但总归是开启了影片深层讨论的起点。
回望某些国产动画电影,往往一些知名大IP,套上一些玄学的,市场认可的元素,传递所谓的视觉美学,不仅不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旧酒“装”新酒。





方向错了,努力再多,也是付之东流。


相反,像《熊出没》一样,从最开始的遭我们嫌弃,到现在制作精良,大胆玩科幻,受到了别人的尊重,多好。
 
最后,本花想说的是,关于这部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蜡笔小新自身的加持。


 蜡笔小新是一部能映照社会的动漫。
 
这个5岁的小孩子,充分显示了什么叫“不知廉耻”。
喜欢和风间搞”基情“。



在路上,商场随时随地展露好色的本性。

对于小新而言,羞耻真的只是一件裤子,并不是负担,脱掉就好了。但我们看着会,学永远学不会,正是它的“不知廉耻”,我们看着它,才觉得自由的可贵,无忧无虑的难以企及。
 

可是我们又那么羡慕小新,于是两头都被堵住的我们,突然间就迷失了方向。
 
不过,好在在只会脱裤子之余,蜡笔小新还教会了我们更多,比如天然的浪漫与乐观,正是我们对抗焦虑的法宝。
 

如今,它的剧场版,让蜡笔小新在这样如此沉重,也如此现实的社会议题里,做出符合我们期待值的,一以贯之的举动——以乐观的,无厘头的态度去瓦解一段段困难。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部《蜡笔小新》,对身处在如今的我们,确实是不小的安慰。


说到这,本花想为小新做一次小小的平反。

原因是,动画片中有很多情节,现在看起来却引起了许多观众的不适。

这个太淫荡了,从小到大一直对它不来电

本花认为,其实这些人,并不想看懂小新。

无厘头,荒诞,用屎尿屁来戏谑现实,小新其实是我们无数人自由意志的化身。

-THE END-
 我们招人啦!
喜欢动漫的小伙伴
快到馆花碗里来

 JC Store 
  
  
🛒
好逛好看的JC动漫馆
 现在已经开馆!!
点击即可购买门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