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无名》《流浪地球2》导演独白后,再看虞书欣的“郭式审美”

《满江红》《无名》《流浪地球2》导演独白后,再看虞书欣的“郭式审美”

久违的小四最近又火了一把!连内娱四大普女之首虞书欣都能被他成功改造,yyds的“郭式审美”引发网友集体怀念——你可以质疑郭敬明的一切,但不要质疑他的审美。

   

   
那些年郭敬明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服化道和每一帧都像写真的画面,放到十年后依然吊打同类型电影,把大众审美这块拿捏得死死的,连设计师都在喊:“就从甲爸给我下的那些需求来看,《小时代》真的对一代人影响深远,郭敬明,你有罪!”
不论你喜欢与否,“郭式审美”早已成为一种现象级文化,现象到什么程度呢?今年的“史上最强春节电影档”,郭导虽不在江湖,江湖仍布满他的传说:

 
你当然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批评,但其实设计师最能理解这些导演们患上的“职业绝症”——“美癌”
理论上讲,视觉对一个人认知事物的影响程度占83%,但对于今天活在各种屏幕中的人们,视觉影响比重几乎可以占到99.99%!因此当代内娱导演们的职场环境,跟设计师也差不了太多,都逃不开在视觉审美上疯狂内卷的命运。
比如凭借《满江红》荣登本届春节档票房第一的张艺谋,向来就以顶级视觉掌控称霸文艺界,勤奋工作到72岁的古稀之年,仍绝不放松自己对影像画面的强迫症式极致追求。

强烈色彩+对称构图+场面调度,堪称张艺谋的电影美学公式。从他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到今天的《满江红》,老谋子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审美信条。所以有人说,“张艺谋的作品,好在审美很老,坏也在审美很老。”
张艺谋却从不遮掩:“我要彻底的鲜艳,所有的颜色都要吓人一跳,哪怕俗一点都好。” “谋美学”无所谓雅俗,它承载的是一种浓烈的文化基因和共同记忆——中国人的浪漫,张艺谋真的懂!
春节档另一部略显冷门却口碑惊喜的影片《无名》,则有着另一种独特鲜明的“程美学”。据说久不接片尤其是不接谍战片的梁朝伟这次能够再现大荧幕,就是因为“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觉得这个导演很不一般,独树一帜,有机会很想合作。”
这位能让合作过无数顶流导演的梁影帝都欣赏并重出江湖的“小众”导演程耳,除了标签式的非线性叙事,最令人过目难忘的就是其高级的画面质感和视觉腔调
“典雅、现代、冷冽”、“每一帧都有被打磨过的光泽”、“黑色视觉书写光明故事”……观众们完全有get到导演在《无名》中呈现的镜头美学,甚至很多人选择二刷三刷,比第一遍感觉还舒爽。
这种极致体验源于导演的极致“龟毛”,这是一位“对细节有偏执,无法忍受墙面出现白点、床单没有铺平,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希望掌控雨滴的方向”的超级控制狂,而这种近乎变态的控制欲则源于他对于观众的尊重:“永远不要低估观众,不要低估观众的审美”。
如果说程耳是中国电影孤本式的存在,丰富了类型电影的多样性,那么郭帆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拓荒者,凭着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电影提升到了世界级别。
《流浪地球2》,不光呈现了科幻的硬核工业科技,更坚持了科幻的东方诗性表达——东西分野,这是导演郭帆的中国科幻美学观。
3000多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个分镜,一丝不苟的筹备,郭帆对科幻概念的呈现绝非把文字视觉化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包含了科学之美、想象之震撼、对人类未来命运之独特关注的“中国特色”科幻美学风格
还有曾凭借《大圣归来》开创国漫风潮的动画导演田晓鹏,时隔七年带着《深海》再一次挑梁前行,在技术和风格上孤注一掷,开创了“粒子水墨”这一独属于中国的全新三维动画形式只为让世界重新看到中国动画
导演坦言“如果没有创新二字,我可能不会做电影”。所以他没有选择续写《大圣归来》这条更轻松的路,而是埋头花了七年时间又进行了一场不自量力的冒险,用单帧多达数亿的粒子堆积起流动的水墨画面,让快被遗忘的中国水墨动画和具有飘逸意境的东方美学得以华丽重生。

   

   

“每个导演有每个导演的审美,这才造就出百花齐放的风格。”——你不一定要永远相信郭敬明的审美,但你可以永远相信郭敬明对于审美的态度。
在这个大众追求视觉冲击的时代,有自己独到的审美至关重要,对于设计师来说,能否建立起自己鲜明的标签和风格更是安身立命之本,它不是跳板,而是天花板,决定了你的最终高度。
但今年春节档电影导演们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要有自己的审美,更可贵的是“舍得”,舍得拼命,舍得将“自己”全盘奉献给“美”这件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作BIGBIGWORK”(ID:bigbigwork_com)。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