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 越后妻有最新作品:FLOW

MAD 越后妻有最新作品:FLOW



在刚开幕的第八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MAD 对“泡泡”(第二观景台)所在的空间进行改造,新作品名为“FLOW”。“FLOW”用抽象的语言勾勒出清津川的奔流,创造出一个充满动感和力量的沉浸式空间体验。

该装置今年夏天在日本举行,重新设计了 MAD 早在 2018 年完成的"光之隧道"艺术作品的一部分。通过一系列沉浸式平台,建筑师们抽象并捕捉到了清津河的精神,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动态空间体验。Triennale 希望通过艺术改善当地经济,并促进人类与自然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

改造前

改造后


越后妻有片区内的清津峡位于十日町市。作为“日本三大峡谷”之一,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后因为落石事件封闭了登山的道路。1996 年,当地政府修建了清津峡隧道以供通行。


2016 年,北川富朗邀请马岩松参加2018年第七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改造位于十日町市的清津峡隧道,连接现实与梦境的“光之隧道”由此诞生。隧道全长 750 米,拥有四个观景台。每个观景台的不同设计配合灯光的变幻,让感官的体验不断叠加。









MAD 重建了清津峡隧道的入口建筑。建筑有两层,一层集合了售票、咖啡厅和纪念品商店等功能。二层的温泉足浴池是一个圆锥形暗空间,屋顶洞中的棱镜面巧妙地将流动的清津峡溪水映射其中。





从隧道口进入后很快就到达第一观景台,MAD 选择把这里原样保留,未作任何改造,让人们得以窥见清津峡观景台的原貌。第二观景台则被改造成“泡泡”卫生间。在第三观景台,MAD 在墙壁上加装了多面像水滴形状的镜子,橙色光线让镜面景象愈发光怪陆离。



随着昏暗的蓝色光线走到隧道的尽头,便到达第四观景台——“镜池”,这也是唯一一处正对着峡谷的观景台。



 



MAD 将地面设计成浅浅的水盘,观景台墙壁铺设了半透明的不锈钢板将外面的山水天空反射到隧道内部。内外边界模糊,倒影和风景在水面完整的圆形中相融。MAD 将光、风、温泉和溪水、反射和色彩融入设计之中,从而编织出作为整体的“旅程”。




日本有一个美学概念被称为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缘,也许在中国也存在类似的概念,在某个地方的前后内外之间的区别被认为是任意的。内部就是外部,外部就是内部,甚至现实和虚构也可以交换位置,使人难以准确定义什么是真实。换句话说,这一原则延伸到了所有的现象。在 MAD 的建筑里,外界与建筑内部空间的关系非常贴合。二者之间仿佛仅隔一层皮膜',你来我往,融通无阻。”——北川富朗



"Flow"也收录于 MAD 最新发行的同名书籍《光之隧道》中,新书有日语、英语和普通话三种语言版本。


资料引述

[1]https://www.archdaily.cn/cn/983319/mad-shi-wu-suo-gong-bu-guang-zhi-sui-dao-zui-xin-she-ji-flow-chen-jin-shi-dong-tai-kong-jian


编辑  路东野

责编  茄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