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建筑人文媒体,创办以来打造了一系列音视频作品,受到建筑与人文爱好者的喜爱。
在这个“知识浪潮”和“碎片信息”的时代,【一言一吾i-Talk】旨在为受众带来小而美的、具有启迪性的人文新知。更多音视频新栏目即将陆续上线,敬请期待。
“气味”是直接为人所感知的一种媒介,当我们放下忙碌的工作开始慢生活的时候,通过气味和生物元素等材料可以对身份,性别和阶级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程漫漫
编者按:
巴黎是一座即便迷路也叫人无法生出怨怼的城市。满街的新奇体验如同游近鼻尖的气息,躲不掉,也不想躲,自愿沉溺于这迷人的巴黎香。
借着艺术家程漫漫的感官,我们在巴黎漫无目的游荡,先是遇见宛若艺术品般的调香作品,而后进入外观古典的皮诺收藏基金会,邂逅安藤忠雄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空间,在这里,艺术家们复刻了西班牙小说《莫雷尔的发明》中的科幻场景,试图唤起记忆,也唤起更多感知……
程漫漫
Manman CHENG
策展人/艺评人/艺术家
致力于艺术社会学中人与自然、文化混合、身份和“边界”,城市空间,科技发展范畴的展览实践研究。
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北京独角兽非营利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总策展人。2017年出任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央美术学院EAST科技艺术季媒体负责人。曾策划的中法文化之春项目“末世化石”展。负责2012年上海双年展法国里昂馆及德国杜塞尔多夫馆。曾供职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旅居法国20年,疫情时停滞三年,应威尼斯双年展的邀请回到法国。后疫情时代开始着力于未来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于法国创立同名非营利机构。
迷路时,遇见巴黎香
文、图/程漫漫
听说新冠患者有一个症状是失去嗅觉,这是我这两年来唯一忌惮的事情。
我喜欢闻到自己身上的味道,平静,兴奋,沮丧时的不同感觉;喜欢红酒在唇齿间的不同的香味再到咽下的瞬间冲向鼻腔的感受;喜欢美食;喜欢游走在不同的街区,不同的城市,感受到的不一样的味道。
气味是欲望,是生命... … 一个知名调香师如是说。调香师是天生的,和艺术家一样迷人... 我曾经无数次地设想着,拿着自己的作品对调香师说,来,请给它调一个味道。
从卢森堡公园往圣日耳曼大道走的路上有两家香水店,其中一家 Editions de Parfums FRDERIC MALLE :每款香水是用调香师的名字命名,将调香师的技艺和原材料的品质作为首要关注点,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香氛。几年前无意间的推门进入,那个小小的Studio像是充满了魔力,每次进去都流连忘返。如果你有喜欢的调香师,他会用其中的一款,给你感受香氛的几个层次:和空气接触瞬间的味道,和身体接触后混和着体温和体香的味道以及走进密闭空间里的味道,再后来是风干在香片上的味道,香味在过程中层层打开。而每一层,都有一个美妙而对应的词语描述。看过一本小说,由调香师让-克洛德·埃莱娜(Jean-Claude Ellena)著:“Petit Lexique des amateurs épris d’odeurs et de parfums”(《香水爱好者小词典》), 讲述了一个天才作曲家和调香师相爱的故事。小说中,让-克洛德·埃莱娜(Jean-Claude Ellena)和莱昂内尔(Lionel pailles) 随机挑选了一些基本的、奇怪的或意想不到的单词,每个词都有一个定义,一个诗意的注释,讲述一个观点,引申出节奏和香味。
巴黎街边偶遇的香水店,陈列宛若美术馆
香味一一对应着各种美妙词汇
另一家香氛店 L’Artisan Parfumeur 赋予了调香师解读自然与个性创造的自由,每款香水都是用三款左右不同的植物提炼出来,而这几种不同的植物本身的味道却是层层递进地散发出来。新鲜的桔子花,带点儿苦味,令花香受限,如女人的微笑,是快乐的;自然的味道是丁香花盛开时站在它的旁边;混在野茉莉丛中的味道是性感的;橙花柔软而明亮,精致而纯净;然后是麝香和过量的氨溴索,给人一种皮肤被太阳轻轻加热的感觉;一个知名调香师说:“未来属于单香,人人不同。” 尽显个性的时代即将来临……听调香师聊这些时是享受的。Jean claud Ellena在新书中写道:我十七岁进入香水车间工作;便注定了如宗教般的一生……香气指引我的路;我的路找到香气,碰到新朋友… 如果有人问:你的香是什么?我会默默地回答:“甜的,蜂蜜加橘子。” 别笑我幼稚。
巴黎香水店
从圣日耳曼大街往北走,会路过美术学院,附近有一家香薰精油店 Buly 也是我的最爱,一个1803年就创立了的品牌。过了河就是右岸了,喜欢乘着68路公交车穿过卢浮宫前的广场,然后在Pyramide下车。在车上看着层层叠叠的游客在广场前的拥挤,我内心的某种恐慌会减轻,我确定这不是新冠后遗症,而是早年就有的人群恐慌。下车我会习惯穿过皇家花园(Palais Royal),今年格外让人惊喜的是在东边一直空置的交易所大楼被皮诺基金会租下来,建成了一个新的美术馆,日前开始对外开放了。很想认真说这个我近年来百去不厌的地方--巴黎证券交易所,皮诺收藏基金会。
皮诺收藏基金会外观
这栋华丽的老建筑起源于一个建于1763-1767年的圆形小麦交易所,作家雨果曾经这样对它进行描述:“当时在巴黎大堂商贩旁边新落成的玉米市场,圆形的建筑配上泥灰色的圆顶,活像是一顶’巨型英国骑士帽’”。2016年,弗朗索瓦·皮诺正在搜寻一座合适的建筑存放自己的艺术藏品,并准备将藏品开放给公众参观,而这与当时的巴黎市长的想法一拍即合,他们一致认为巴黎证券交易所是作为市民“生活与公共的空间”最合适的场所。2017年,皮诺向巴黎市政府递交了租用场地50年的申请。将这座历经了近五个世纪建筑史变迁的老宅进行二次改造的重任,就落在了建筑师安藤忠雄的肩上。这个清水混凝土建筑和原有的欧式宫廷建筑成功融合的展览空间,为展览提供了良好的场景以及声音回响,除了奢华(Chic)我不知道能有什么样的形容词。
皮诺收藏基金会建筑历史原型
皮诺收藏基金会内部由安藤忠雄设计更新
改造后的清水混泥土墙面
皮诺私人收藏的作品分散在场馆的四处,不仅提供了观赏的价值,又产生了一些探索的乐趣,人们常常说起安藤忠雄的这次改造,将整个场馆化为了一座“移动观赏的艺术之旅”,而我却觉得是一种让感官慢慢接受的空间体验。皮诺是全球艺术市场呼风唤雨的头号权威人物,深刻影响着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走向。最近场馆里展出的正是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pe Parreno)的作品。走进圆形展厅,观众会进入一个叙事。
皮诺收藏基金会内景
“我要向全人类证明,这世界是所有逃亡者的地狱。”
————《莫雷尔的发明》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1914-1999)
Philipppe Parreno展览现场
小说主人公为躲避警方追捕,来到一座偏僻的孤岛上,从此踏入一段交错的时空;在这个有着两个太阳和两个月亮的奇妙世界中,他遭遇了一群神秘人物,他们在岛上的生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仿佛某种无止境的轮回。逃亡者爱上了其中一名叫福斯蒂妮的女子,然而最终发现她的世界于自己可见却不可及。为接近自己的所爱,他必须利用科学家莫雷尔留下的发明,为追求灵魂的永恒而牺牲一切……
Philipppe Parreno展览现场
这部西班牙语的小说《莫雷尔的发明》(Lainvenciónde Morel),小说有着周密的逻辑和纤细浪漫的叙述风格,兼具斯蒂文森的科幻悬疑与爱伦•坡的幽暗神秘。艺术家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pe Parreno)与Arca、Nicolas Becker和Tino Sehgal在巴黎皮诺收藏馆圆形大厅的合作作品。灵感来源于这部神秘的小说,艺术家创造了这样一个神秘的岛屿,他试图唤起记忆,也唤起感知:我们可以看到它、听到它、闻到它,并以某种方式感知它。
Philipppe Parreno展览现场
展厅的中心《生物反应器》控制着圆形大厅的灯光、声音和运动。它拥有自己的“大脑”,其进化和行动取决于外部捕获的数据——温度、噪音、湿度、光 ——供给、激发或抑制生物反应器。同样,Echo设备是与音乐家 Arca、声音设计师 Nicolas Becker 和 Bronze 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设备,收集生物特征和气候数据。沿着安藤忠雄的混凝土墙安装的定日镜收集阳光,并将其投射到圆形大厅,他们帮助重新构建了圆形大厅。现场的一堆人造雪产生了凉爽感觉。
在这个完整的环境中,人类访客似乎变成了病人,接受来自不同类型的非人类演员制定的行动。在一个人类行为似乎可以通过算法和人工智能来预测和修改的世界里,艺术作品就像一台显然运转良好的机器中的沙粒。哲学家安娜·隆戈(Anna Longo)在聊到作品时说道:“一件艺术品是对它永恒的预言,不是它的物理永恒,而是它在头脑中重新实现对偶然奇点、短暂的可感真理知识的能力。不复存在但永不停止发生的事件,作为独立于平日时间流逝的真理而永恒地在头脑中产生,并与时间发生关联。”
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今天,我们当下所生活的场域里,艺术家结合科学研究、生物学及香水匠人的知识及经验开始思考和创造。“气味”是直接为人所感知的一种媒介,当我们放下忙碌的工作开始慢生活的时候,通过气味和生物元素等材料可以对身份,性别和阶级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以为我能做个不错的导游,可是常常走着走着就忘了,会被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任何一种内容所吸引,然后开始一轮思考……一直说巴黎是个谜了路不会生气的城市,于是,我就这样走着说着吧。而这一切所形成的思考,无不成为一种上天的恩赐。
延伸阅读:偶遇巴黎香氛店
1
Editions de Parfums FRDERIC MALLE
地址:37,Rue de Grenelle Paris 75007
2
L’Artisan Parfumeur
地址:167 Bd Saint-Germain, 75006 Paris, 法国
3
Officine Universelle Buly 1803
地址:6 Rue Bonaparte.75006 Paris
END.
出品方
监制:朱丽康
主编:李昕
排版:东开开
图片:撰稿人提供、部分来自网络
往期内容回顾
上海天文馆|星辰在望
张永和 | 时间漫游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 | 在建筑的边界之外
摩西·萨夫迪 | 从建筑的另一个维度寻找未来
阿尔瓦罗·西扎 | 我的建筑中没有“我”
马岩松 | “坏孩子”的反成功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言一吾ITALK”(ID:I-TALK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