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简王墓|这里落满四百年的尘埃与秘密

潞简王墓|这里落满四百年的尘埃与秘密

途鸦er,分享旅行之美

文/图:最笨旅行家石头

主编:嗨皮不二 | 排版:往事随风



我是被传说中的诸多“秘密”吸引去潞简王墓的。


三倍于明十三陵的石像生,华表上戛然而止的雕刻,放不上贡台的巨大“五贡”,至今未被破解的神兽种类,无法数清数量的雕龙图案……


河南新乡这座神秘的明代藩王墓,抛给世人一堆未解之谜。



开场

控马倌|石兽|逾矩


第一道牌坊背后,十四对雌雄对坐的石像生以及控马倌与文武官夹道而立,其中部分神兽的身份至今仍未破解。





▲控马倌。


后九对较好辨认,分别为狻猊、石绵羊、石虎、石狮、麒麟、骆驼、大象、石马与控马倌等,前五对却难以辨认。


后来,还是有人给出了前五对的名字,分别是猰貐、爰居、貔、獬豸和豹。



▲大象。


但由于年代久远和风化严重,部分神兽的类别依然存在争议。


这进门后见到的第二只,同时具有飞禽和走兽的特征。

其喙部及翅膀的造型,有点神似《山海经》中部分翅翼宽大的飞鸟。


还有这只类似犀牛却没有角的动物,被解读为“貔”,却与我印象中并不相像。

它基盘甚稳,头部又斗志昂扬,浑身遍布螺旋形卷毛,细节刻画也一丝不苟,但整体仍显得粗犷大气。



▲骆驼。


而从石羊开始,便能感觉到大宋遗风。


明清帝陵很少有石羊,而在北宋帝陵中却很普遍。

可以想见,此处石羊是模仿北宋“滹沱陵上好石羊”建造的。

温文尔雅,热情友善,象征着宋代的文人气质。


有人评价这石羊,“或许是潞简王墓离同在河南的北宋帝陵不远,虽时隔数百年却仍受其影响”。



▲麒麟。


由于兵燹频燃、风雨侵蚀和十年动乱,陵恩殿、棱恩门等原地面建筑群均已不复存在,墓室内大量珍贵的金银铜瓷、珠宝玉翠和织锦刺绣等随葬品也被洗劫一空。


这两排石像生,竟成了墓陵为数不多的原物留存之一。


石兽没有轮廓的双眼,细摸上去有些沙砾般的凹凸,显示出四百年风沙的威仪。

它们是在欢迎我么,抑或是以恫吓的姿势意图劝退这陌生的来者?



即便是对安居一地、威风叱咤的藩王来说,这远超明孝陵、明长陵六对石兽的规制,也多少显得有些逾矩。

纵观全陵,这座藩王墓几乎完全按照万历皇帝之定陵的规格建造,被称为“中原定陵”。



▲爰居。

轮廓

望京楼|思乡|涂炭


然而在市井布衣眼中,这位藩王的轮廓却颇有些黯淡。


史书记载,潞王朱翊镠于万历十七年(1589)就藩。

此前一年,奏讨“庄田、房课、盐店盐税”,《明史》的概述是,“翊镠居藩,多请赡田、食盐”,提出将开封府所销长芦盐,归并卫辉府义和店用以敛利。

作为万历皇帝朱翊钧唯一的同母手足,这些要求自然是“无不应者”。



就藩之后,朱翊镠又因思乡,在卫辉城内广征民工、劳民伤财,修建了著名的望京楼,这座楼如今仍然伫立在卫辉境内。


当年为了修建“望京楼”,不知多少生灵为之涂炭。


卫辉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望京楼,实难修,活着来,死了走。一人喜,万人忧,天碰地,一同休!”

这个顺口溜,反映了当时的修建艰难和卫辉百姓的愤恨。



▲望京楼。


据说,因修筑望京楼太费时费力,死了很多工人,但是潞王还是看不见北京的母亲,还要继续往上修。

最后,神仙都看不下去了。


一天,潞王登高北望时,经神仙点化,在卫辉西北的吕祖阁,出现了一个老太太在梳头。

潞王一看,以为是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于是就停止了望京楼的修筑,挽救了很多建楼工人的生命。


这当然是神话修饰,但望京楼难修确是事实。

它采用的是长城敌楼形制,全部砖砌,拱券叠涩。

“平地起高楼”,因此工程更大,气势不凡。



▲石碑楼。


只是年久失修,日渐破旧。

登数层楼而至顶,卫辉旧城一目了然,而京城乡关却无处可寻,只待悲风拂面,把藩王的眼泪吹去故国。


据说当年顶上还有座读书台,如今只剩下几座雕花石柱础尚在。

仅存的一座石牌坊,也是典型的明代形制,略显高峻,细处雕刻游龙,和潞王墓遥遥相望。

横批处还雕刻一群人物,开始有民间化的苗头。


从读书台的遗址上望去,枯草随风轻轻摇曳,这座牌坊依然挺立。

那孤独的背影映衬在苍天大地之间,形影渺小。



▲石牌坊。


然而纵楼高百丈,依然望不到故乡山川,只有卫辉城森严纵横的街巷。

很多个斜阳里,潞王就站在楼台上远望着,直到大明的最后一丝辉煌落入西山。



陵墓

牌坊|华表|五贡|讥诮

再往前,便接近宝顶和陵墓了。


陵墓入口处是一座三开间石牌坊,乍看低矮且比例刻板,但细节上却浑身浮雕龙纹,十分醒目。

两侧立柱的龙纹也采取高浮雕形式,跃然“石”上,气势张扬,是潞简王墓一大特色。







▲“维岳降灵”牌坊。

通常明清帝陵的望柱与牌坊在空间顺序上错开,而此处则并列而立,风格一体。


陵内成排的碑刻旁还有一对这样的华表,腾龙云气占据了三面。

然而在背阴的第四面上端开始不久,飞舞的图案戛然而止,似乎靡靡间预言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三面半”华表。


▲“维岳降灵”牌坊上的雕刻。



再往前走至宝顶前,可见巨大的石雕五贡,却并不摆上石贡案,而是置于贡案前的地面上。

不知是工匠们未能统一规格,还是另有寓意。

这些不同寻常的细节,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想。


一个掌管一方的藩王,不去造福百姓,却沉溺于在窄窄的身后世界悄悄越轨逾矩,以满足内心对权力的饥渴。

放不上台面的五贡,只可随意摆放在地上,无依附于任何功用与价值,供千万人讥嘲和赏玩。



▲五贡。



赵氏墓

精巧|绝后|落幕


再踏入次妃赵氏墓,随着黑暗沉入地宫幽深的入口,视线却突然阔朗。


这里建筑和布局大体与潞简王墓相似,但显然比潞简王那边大的多了,建筑工艺也更加精良,保存较潞简王墓更为完好。

而且也有着潞王墓中所没有的建筑,如梳妆台、丫环墓等等。


小小的丫鬟墓,居然也有个不大的宝顶,宝顶下配备着“微缩版”的地宫陵寝,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宏大的规格,才生出些宫阙王城之感。





▲次妃赵氏的丫鬟之墓,宝顶及地宫门石铺首。


不免讶异,难道四百年前残暴而无所不能的藩王,竟也带着中国人传统的“怕老婆”之风气?

我被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逗笑了。


▲次妃赵氏墓的石牌坊。



我原以为,与藩王合陵的次妃定是为他孕育了儿子的那位,多半就是后来的“小潞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潞王的正妃李氏与太后赏赐的次妃赵氏均未能孕育儿子。

于是就藩十年之后,神宗颁旨在当地一次为潞王选了十个滕妾,其中两位先后育有一子,但都不幸幼年夭折。


万历二十九年,陪伴了潞王十多年的次妃赵氏去世,对她宠爱有加的潞王不顾《明会典》列祖列宗的规制,单独为其修建了陵墓。这在明代帝王乃至历代君王陵寝里,都是空前绝后的。


▲次妃赵氏墓的石牌坊。



几年后,滕妾杨氏为潞王生下了儿子朱常淓,成为了第二代潞王。

然而那时的明王朝,已踏上了分崩离析的道路,藩王的境遇,也大不如前。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整个大明风雨飘摇。

二十多年后的一个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国。


二月底,小潞王弃城南逃。

一年后的杭州,小潞王交出帅印,向清军统帅投降。

随即在第二年的五月,与其他十几位亲王在北京菜市口被一并处决。


铡刀落下发出铿锵的声音,一个时代正式宣告落幕。



▲潞简王墓宝顶。



赵氏墓口的白石牌坊,给我的印象极深。

精巧婉转的云龙牡丹纹,透出一个女性的一切优雅与细致。

她是王的女人,除了孕育,美就是一切。

于是精心端坐在王的一侧,不聒噪,不冒然,只管默默美成一个绝艳的符号。



▲次妃赵氏墓石五贡中的花觚。



尾声


从墓穴一路走出来,又看到那些置列森严的石像生,以一种闲庭信步的姿态守候在四百年时间的两旁。

它们拥奉着一个时代的辉煌,又护送着那个时代的落幕。

一左一右,一个威风凛凛,一个纤弱静默。


但它们毫无疑问都落满了四百年历史的尘埃,等待着目光炯炯的人将它们擦亮。






本文作者:最笨旅行家石头
途鸦er之人文/历史/摄影向旅行家,

以文字温暖心灵,以色彩阅读世界。



本文来自:「途鸦er创作者计划」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我们的招募活动。


途鸦er往期精选


#玩世界系列,涂鸦旅行生活
中国|川西    中国|扬州    中国|北京
中国|厦门    中国|中卫   中国|济南
中国|浙江古镇合辑       
墨西哥|旅居    爱尔兰|旅居    科特迪瓦|旅居
英国|哈迷之旅  西班牙|巴塞罗那  意大利|一路向北  
耶路撒冷|片段    巴黎|在左岸     意大利|夏日
阿留申群岛|邮轮    印尼|横向穿越


#轻文化系列,轻度旅行人文
旅行者|徐霞客    建筑师|高迪    建筑师|波菲  
建筑|希腊奇迹     建筑|新天鹅堡    建筑|清西陵
电影|公路传奇    戏剧|《繁花》    萌物|熊猫
旅行方式|农业文化遗产    旅行方式|真空管道旅行    
旅行方式|废墟之美    


#Check in系列,超主观住宿体验


#Report系列,实用型住宿评测


#好酒店系列,深度酒店文化
编年史|精品酒店(1)
上海|和平饭店     上海|建业里嘉佩乐


#瞎扯淡系列,不仅关于旅行
星座旅行学    泰国微笑背后    新旅行时代

分享旅行之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途鸦er”(ID:tuya_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