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湖片区将新增一所百年名校

麓湖片区将新增一所百年名校


去年,国家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让孩子更好的回归校园。



孩子的校园时光


那么,什么样的校园能吸引孩子,让他们快乐成长呢?


不久后,麓湖片区将出现一所集生态绿色、开放共享、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儿童友好型学校。



学校效果图



理想的学校


该学校(暂定为麓湖北路学校)位于华阳街道香山村八、九组,沙河村六组,面积约60.9亩。东侧和北侧为汉州路,南侧为茂业路,西侧为蜀州路,紧邻红石公园地铁站,区位优势显著。



学校区位图


学校为九年制学校,小学36个班,中学24个班。



学校效果图


学校突破了传统学校校内景观单调、校门口交通拥堵、缺少家长等候空间等问题,通过塑造多元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提供丰富的人文环境,为孩子打造一所有教育温度、有人文厚度的理想校园。



传统学校模式示意图



传统学校存在的问题



01 / 公园里的学校


学校西邻麓湖公园,南靠红石公园,北侧及东侧均为城市绿化带。



推窗见绿



区位图


在拥有如此丰沃景观资源的条件下,学校将联动公园,设计出由南向北连接贯穿北侧绿带,同时又以林荫道与东侧绿化相接,将城市绿地全方位引入学校,使得学校点缀公园,公园为学校服务,内外强联动。



学校联动公园示意图



学校效果图


未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公园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主题教学,将课程融入自然,再现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



自然课堂



02 / 社区里的学校


学校同多个住宅区紧密联系。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背景下,学校将会成为社区的学习园地。



街道一体化示意图


学校与社区双向共享。社区中心作为学校实践的延伸课堂,让孩子真正融入社区,提升孩子的社会属性,成为社区的小主人。



学生社区活动


学校也会将体育馆、食堂、图书阅览室等功能空间相对独立出来与社区分时共享。



学校共享示意图


校内下沉多功能空间会在寒暑假举办多种特色活动,为居民提供更多休憩娱乐选择的同时,打破学校与社区、社会的壁垒,让学校成为社区的文化娱乐中心,也让孩子不再惧怕“上学”。



学校下沉空间效果图



学校体育场效果图


街道一体化的设计让街道更加生态舒适,为周边居民提供可以休憩、交流以及慢行运动的空间,塑造温馨舒适的街道场景。




街道场景效果图


此外,还会将地下车库和学生接送结合起来,实现地下空间的共享。


车辆即停即走,缓解学校上下学时间段的交通压力。放学时,学生可以沉浸在阅览室里与同学交流学习等待家长;地库也会设置等候区,家长可在此舒适地迎接放学的孩子。



学校地下空间共享示意图



03 / 安全有趣的学校


在空间打造方面,学校将打造多层次趣味空间,多维廊道空间,增大公共空间的尺度感,为孩子的交流互动创造了更多样的场所。



多维廊道效果图



屋顶活动空间效果图


同时,也会将中小学高低年级分区,室外操场分列建筑两侧,以明确的中心景观绿轴来限定学生活动区域,使中小学日常学习互不干扰,规避不同年龄段学生冲撞的危险。



分区效果图



分区示意图


在校园活动方面,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空间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场景,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04 / 四时交替的百年名校


学校延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打造了林荫大道步行系统,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让他们记住求学时代的“乡愁”,打造百年名校。



学校入口效果图



局部效果图


两侧错落有致的庭院与林荫大道形成有层级、有活力的景观体系:春夏秋冬、步移景异。


四时之景不同,才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书本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日清新朦胧;才能看到千百年前杨万里见过的初夏时节那朵刚露头的小荷和那只立于荷上的蜻蜓;才能体会到人间暮晚,山河已秋的悲凉;才能在长大后懂得人生不易,但仍然要做那枝傲然的寒梅。

书中千百年来的不朽诗篇有了画面。



四时之景


在这样一所理想的校园里,脚下是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石,眼前是开放探索的未来。相信孩子们会在一个不设限的童年里,开启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

理想实验室长期征稿

如你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有想法或见解

欢迎投稿,稿费从优

请添加微信:TFDreamLab

联系电话:15983901589、13558907085


点击上方名片,加入理想实验室。

-The End-

撰稿|编辑熊冬梅
排版|制图:熊冬梅、张逸啸
审     核:严   琦
支持单位: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 
*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公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

微信号 : TFDreamLab

抖音: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公园城市理想实验室”(ID:gh_06a32ac0f75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