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景”是设计手法之一
设计师们的钟爱
那么
漏多少?
漏什么?
从哪个方向漏?
什么几何形状好呢?
MTS的花园
冥想花园
INSPIRED BY TIME
通往唐人街的门户
这是来自Kwong Von Glinow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在1976年的复兴研究中,运河街三角区标志着一个“未充分利用的区域”,四十多年后仍然是一个“孤岛”,其独特的几何形状为一种新的门户提供了挑战和机遇:一个是旅游景点,一个城市偶像,最重要的是,唐人街及其附近社区聚集和享受公共空间的地方。
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元素,月亮门在其圆形框架内捕捉郁郁葱葱的花园景观。设计师受到月亮门作为门户和窗户的双重性的启发,将唐人街门户重新构想为圆形拱门。
这座拱门高48英尺,迎接到唐人街的游客,形成一种独特的圆形形状,它是包容与和谐的象征。拱门平衡了对中国设计传统的尊重,不仅为唐人街而且为整个曼哈顿下城提供了一个扩展的角色,它捕捉了唐人街及其周边地区不断变化的街景。
唐人街通往历史,展望未来。这是一个新的城市标志,不仅标志着唐人街的入口,而且是整个社区的统一灯塔。拱门内可容纳40人,一个表演空间以及一个现在拥有5棵银杏树的花园。
拱门两侧的露天看台座位汇集了一个用于文化活动的遮蔽广场。位于运河街三角区的花园中有两个信息图腾,利用现有的成功WalkNYC寻路系统,同时为当地社区提供英语,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定制显示。
沿着其下侧排列的是钩子,可以悬挂横幅,灯笼和其他装置。这就全年激活了拱门:从春节元宵节到中秋节,以及圣诞节,它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并在更大的城市规模上传播这些庆祝活动。
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这个作品并不是低技术的。嵌入在其外表面上的是一种经济高效但令人愉悦的交互式照明系统,可通过应用程序响应访客的动作。因此,拱门不仅仅是唐人街的门户,而是自己的目的地。模块化结构系统减少了施工时间和成本。在布鲁克林的非预制场地,50个铝制模块构成了拱门,每个都是8'x3'x'1'“砖”,将在两周内组装到完整的拱门中。
地点:纽约市,美国
建筑师:Kwong Von Glinow设计事务所
项目组:Lap Chi Kwong,Alison Von Glinow,Chieh Chih Chiang,Winee Lau
合作:Justin Donnelly
顾问:Patten Studio,Silman Structural Engineers
图片:由Kwong Von Glinow设计事务所提供
MOON GATE
香港乐华 南邨天台
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点”,而是一些构图非常精巧的隐藏在闹市中的“风景”。此地位于观塘区的乐华南邨,于 1982 至 1985 年分 4 期落成,因为有功乐道及振华道连贯,所以各取一字「乐」及「华」字命名。
而就在这个历史有点久远的普通屋邨里,却藏着一个“蓝色秘境”。七面天蓝色的墙并排在一起,每面墙中间都有一个空心圆,从不同角度观看这些蓝色圈圈,像通向梦幻世界的神秘隧道。墙的固定距离,让圆圈形成一线,浅蓝色的重迭圈圈很有艺术气息。
北京红砖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一号地国际艺术区,园区占地面积约二万平方米,展馆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由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创立,于2014年5月23日正式开馆。美术馆建筑及园林设计统一由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赣担纲,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建筑元素,努力在建造砌筑过程中不切割、尽量保证每一块砖体的完整性,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打造出一座于生长于喧嚣之外、怀拥有别样园林的当代美术馆。
水中涟漪
这是加拿大梅蒂斯国际花园展上的作品,由 Balmori Associates设计。设计师Diana Balmori把场地设计成了一个“在水中划圆”的花园。这里临近米蒂斯河海湾,透过圆形的框景,可以欣赏河岸美丽的风景。
↓首尔阳东区主街道景观设计 / Mecano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生景观”(ID:sheng_design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