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幕僚赵烈文撰《能静居日记》百万余字,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其中对宅园“静圃”营建过程及园居生活的记录,谋求真实呈现晚清文人相地、建宅、营园以及园居雅集的详细过程及多维图景。同治四年(1865)七、八月间,赵烈文前往江南考查各地区的屋价及风水,终定家址于常熟九万圩处。随着人口增加,静圃格局渐具明显的宅、园分区,以天放楼等藏书空间为核心的建筑空间和以静溪为核心的园林空间占据数次改建的重心。赵烈文于静圃的园居生活则表现为以光绪三年(1877)、光绪四年(1878)间写仿辋川的溪北斗诗之举为代表的雅集诸事。
从《能静居日记》看赵烈文的
营园实践及宅居园趣
Zhao Liewen’s Gardening Practices and Activities as Reflected in His Nengjingju Riji
李晓 阴帅可
表1 赵烈文同治四年(1865)相地过程
1.2 静圃的购买与规划
赵烈文掌握着一家之薪,直接负责并参与土地买卖协商、地契转让等过程,同时主持宅园的规划与设计。“午间到三万畅茗楼晤冯式之,吴园业主吴宝书亦至,相与谐价。地及池约共四、五亩,索百数十缗,余允百缗,吴欲商之其侄,遂罢去。……业主吴宝书遣人来言,言询其侄百缗愿卖。”与旧主商价妥帖之后,赵烈文开始置办典产、与其他买家商议,并赎回各典契,一番签订之后,方与旧主及中介立图附契,设宴庆贺。苏州怡园主人顾文彬有记静圃概况:“移居常熟之西门,其地系某氏废园,惠甫以贱值得之,葺屋而居。”
房屋交易完毕后,赵烈文与工匠协商,绘制造屋图式,拟创格局为主楼五楹,上层放置藏书,下层为居住之所。另有平屋四楹,为祀先、会客之所。赵烈文规划完自家的楼屋之后,又拟建平屋四座给自己的四姊,形成主次空间。方案初定后,首要之项为置办木材。赵烈文另买一间严姓屋,将其木料用于静圃营建,可省财省力,留一部分不拆,则可用于放租,“地址在市心,非闲旷比,出晚必易,此奇货可居”。一切交代妥帖之后,赵烈文将督工之事托付给好友薛安林,嘱之监督工匠按图施工,然后与家人汇合。到达旧居后,赵烈文先检点家具遣人送往常熟,后携家眷、行李乘船迁往常熟新居,历时5月有余。
1.3 风水的考量
赵烈文不仅亲自当宅园建设的监工,还通过风水判断直接参与静圃建设。赵烈文笃信风水,熟悉掌握传统风水理论,对于风水书籍具备鉴伪能力,能进行卜卦占吉、相宅等风水实践操作。在翻新宅园时,赵烈文请地师秦元斋来为原建筑群定向,确定新的大门、内门、照壁、祠堂、书厅以及拟建北楼的具体朝向,“凌晨地师秦元斋来定向线,午刻开工,先祠堂,次内楼,次书厅,次照墙,均破土动夯筑脚”。然后树柱上梁,工徒兴作。此等事项常见于赵烈文的日记之中,他不仅邀请风水师协助勘探园中风水,自己也会在指导营建静圃的每一处时严格参照风水吉凶指示。其命卦“兑宫真命”以及静圃宅卦“艮宅”是判断静圃中各处吉凶的基础,决定了园中各建、构筑物的方位、大小,乃至具体的拆、建时辰,反映了晚清文人阶层对于风水的重视。
2 建宅营园
2.1 静圃之水道门户“柳风桥”
赵烈文以自己名号“能静”中“静”字为其宅园之名,此种方式在江南宅园中十分常见。光绪三年(1877)十月二十九日,日记中第一次出现“静圃”二字:“又同归静圃”,此时距赵烈文迁居此地已有12 年。是年十二月十六日,因吴秋农绘成《溪北斗诗图》,赵烈文以文记之,始提“静圃”之缘由:“民故号能静,遂名溪曰静溪,所居曰静圃。”
图1 柳风桥
静圃有水道门户一处,设于柳风桥下。由于静圃紧邻九万圩,两面环水,故此门是赵家主要进出口。同治六年(1867)二月初六,赵烈文改动静溪水口,“移水口近宅戽”,并于其上建桥一座,“余自乙丑岁卜筑斯地,即欲于水口为一桥,天道周星,始遂厥愿,缔构之功,亦云艰矣。”前后耗时三月方合龙,名之“柳风桥”。柳风桥为池口环桥,位于宅西。赵烈文经常从此门乘舟入园:“用舟载入静溪,省费也。”或与亲友乘坐小船至城门处,再换大船前往其他城市。此桥为小型南北向单孔石拱桥,矢高3.5米,中宽2.35米,两堍有踏步各12级,全长10.3米,为分节纵嵌式,桥顶面为花岗岩石雕花石板,两侧拱枕石上各镌有篆体“柳风桥”三字。此桥当为赵烈文所建之原址原貌,对于静圃基址范围及空间相对位置的确定十分重要(图1)。
图2 赵烈文
图3 赵烈文家世支脉及家庭构成
a)同治四年(1865)至同治十三年(1874)
b)光绪元年(1875)至光绪四年(1878)
c)光绪四年(1878)至光绪六年(1880)
图5 赵烈文刊印《石鼓文纂释》
图6 赵烈文楷书对联
图7 清代鱼俊绘逸兴山房雅集图卷(28.6厘米×62厘米)
图9 吴大澂《静溪图》(34.5厘米×70厘米)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建筑史学刊》2022年第1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李晓,阴帅可. 从《能静居日记》看赵烈文的营园实践与宅居园趣[J]//建筑史学刊,2022,3(1):135-141.
相关阅读
2022年全年征订
点击图片 直达订阅
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
新浪微博/Bilibili/澎湃新闻/今日头条:建筑史学刊
微信:jzsxkbj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史学刊”(ID:archhistory-journal)。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