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公园城市治理样本——成都麓湖生态城
探索与创建一种机制,引导一种共识,助推一种环境,激发一种公共精神。
前言
项目概况
麓湖生态城是一座以生态资源为基底,聚合居住、产业及休闲娱乐配套为一体的国际化新城。秉持“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一座聚合教育、产业、商业、艺术的MIX之城,形成特有的麓湖式生活。
“麓湖式生活”
(1)项目规划面积:总规划面积约8300余亩,起步示范区约900亩,生态湖域约2100亩,建筑面积约700万㎡。
(2)区位:麓湖位于成都天府大道两侧,是天府新区内优先呈现的生态示范区。距离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第二国际机场的车程大约半小时,距离天府新客站的车程大约10分钟。
全球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成都天府大道(局部)
(3)交通系统:从人的角度出发,提供多样的出行选择,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
桥梁立交:大量采用桥梁和立交系统,很少使用红绿灯。
-
公共交通:步道、自行车道环绕整个项目;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地铁贯穿麓湖而过。
-
水路航道:有数十公里的航道,部分区域可以通过水路快速到达。
项目设计
麓湖生态城总体定位为“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综合发展区”,强调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精品住宅、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全方面的发展。
(1)前期梳理
重新梳理交通与地形的关系,坚持道路规划在尊重原生地貌的前提下与周边城市路网进行“无缝对接”。将麓湖的水系引入到天府大道两侧,使水与城市中轴线紧密互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水镇,成为可与宽窄巷子和大慈寺片区媲美的城市形象名片。
(2)整体规划
功能布局:项目整体由滨湖公园区、湿地公园区和城市公园区三个公园组成,其中滨湖公园区主要以高端定制别墅产品为主,湿地公园区主要以低密度产品为主,城市公园区以商业及总部办产品为主。
产业配套:麓湖产业集群由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含旅游商业)、综合商业服务三大类构成,是成都百里中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商务会展、医疗健康等四大产业,十余个配套项目,可全方位满足区域居民的多种需求。
(3)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项目用地以天府大道为轴,分东西两大片区。用地属性主要由绿地、文化设施用地、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水域组成。水域和大部分居住用地集中在西片区,东片区侧重文化、体育、科教等配套功能。
中轴线上的综合产业带面向整个城市的公共性项目,如总部经济、文化艺术、酒店旅游、商业水镇、科技商务等承载城市新区核心功能的复合业态。
麓湖艺展中心
生态美术馆
建筑美学:呈现一个整体协调性与复杂个性特征相融合、功能与美学有机结合的城市。组建内部规划师、建筑师团队,构成麓湖城市形态和建筑美学的核心管控团队。
住宅产品分为两大类:低密和高层。
①高层组团:澜语溪岸、云树、麒麟荟、琉璃溪岸、琥珀瀛洲、水晶溪岸、五彩林堤、云镜、云龙荟、天星月影、天玑幻影、芸台漫汀、汀院、沚院、浔岭、玥港、芸集、长滩和沄洲。
②低密住宅:黑珍珠、白玉台、黑蝶贝、沉香谷、隐溪岸、玲珑屿、香林堤。
③黑珍珠:滨湖区顶级临湖独栋别墅。
④白玉台:加州乡村风情
⑤沉香谷:回归院落生活。
⑥隐溪岸:未来城市。
黑珍珠系列别墅
隐溪岸系列
自然连接:放弃常见的板块分割方式,将原生地貌的生态保留与有机重构作为第一原则。公共绿地呈带状布局,建筑、道路依据景观的脉络呈现。生活场景与多变的主题景观紧密联系,使景观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①艺展中心:一座集生态美术馆、水上音乐厅、艺术会所、访客接待中心为一体,服务于城市文化艺术、时尚创意展示的城市活性博物馆。
艺展中心
②红石公园:整个设计通过与“自然对话”的手法,将社区公园的功能性要素与场地历史、地理、民俗相融合。
红石公园
③云朵乐园:寓教于乐的儿童乐园,是一处露天的自然博物馆。
云朵乐园
情感植入:将成都历史上水的灵魂与邻水而居的记忆,再次植入到新城的建设中去,创造全新的情感家园。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意活动开启麓湖专属的公共传统与情感连接。
理想社区营造措施
(1)建立麓湖基金会治理结构——孵化搭建麓湖公区的公益性管理体系
改变原有的社群建设理念,主动放弃自上而下的召集、组织、管理的角色,采取自下而上的助推、赋能,完成社会动员、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
社群与社区活动:孵化、培育、壮大社群,积累社会资本。
-
熟人社会:合作与共创,培养熟人社会,打好良序社会的基础。
-
地方公民规范:推动公民社会和地方规范的形成。
-
共同蓝图:通过意见领袖与链接扩散,达到破圈传播的效果。
麓湖社区管理体系架构图
(2)社群建设——全民共治共创共享
麓湖社群已有80余个社群自组织,成员超过1万个,每年自组织课程超800场。
全民共创的美好生活图景:
-
日常课程:花艺、厨艺、茶艺;各类亲子活动……
-
一月一会:全民运动会、邻里音乐会、龙虾节、热浪派对……推动社群间的横向链接。
-
社区节日:渔获节、龙舟赛、麓客共创之夜,促进更大范围的社群共创和社区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麓湖龙舟节
麓湖渔获节
全民共治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第一届社区议事员的选举,参选业主111名,社区议员34名,16个组团议事会,为社区建立起极有价值的公共协商平台。第二届80后的年轻议事员已占到总数的40%。
(3)营销推广模式
-
视觉营销:将“麓”字拆分并图形化重组,“麓视觉”已从一个常规意义的视觉符号,变成一个具有超强粘性和连接价值的IP。
-
产品营销:作为2015年“久诺金盘奖”中国总评选年度最佳别墅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得主,隐溪岸凭借一部视频的传播迅速引爆。
-
人物营销:麓湖总设计师罗立平,不断输出麓湖理念及价值观,频繁与品牌用户和粉丝建立互动,实现品牌与粉丝之间的情感化认知。
-
活动营销:开展品牌活动“麓斯博”、车展、画展、音乐会等活动,吸引优质客源。
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盛典在麓湖举办
-
超前的战略研判:紧握成都城市南拓的发展机遇,成为生态型卫星新城,打造城郊化的高端住区。
-
系统科学的整体规划:不局限于上位规划的要求,合理利用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以生态开发为理念,重新布局区域内的路网、水网系统,使水和城融为一体,保证景观美学和生态价值。
-
建筑单体的美学表达:以“麓”为核心文化IP系统,通过场景、建筑、活动、媒介等多个渠道,重新建立内在精神。
-
城市公众和居民的和谐共享:通过创新全民共治实践,采取自下而上的社群建设,以更开放直接的沟通渠道,保障公区的优良品质。
-
“麓”IP的解构:通过产品、视觉、节日、社群、人物等多个IP驱动,增加客户粘度,形成资源圈,吸引外部人群关注、加入,实现口碑传播。
结语
新发展理念下的公园城市社区,是未来现代化城市的细胞,也是未来城市的缩影。连接着社区与人的关系,表达着城市的人文与精神,是与城市共生、共创的“美好生活共同体”。成都麓湖生态社区的成功,或将给全国各地理想社区的建设带来更多灵感与启发,期待未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理想社区范本。
参考资料:
1.麓湖生态城官方网站http://www.luxelakes.com/Default.aspx
2.案例分享|成都麓湖生态城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马嘉蔚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