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2021的印记,2022继续出发

留下2021的印记,2022继续出发



提问,是回顾的一种方式,

充满挑战的2021年已经结束,

在推广部与项目总监张巧依的一问一答中,

我们一窥2021年的过程与成果。


*以下对话Q代表上启推广部,A代表张巧依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推文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推文
















钢筋水泥重生的秘密,来城市公园寻觅

穿梭于城市广场,探寻时间记忆

怀疑人生的时候就去公园散步

△点击文字查看相关推文




王友身:白天做编辑,晚上搞艺术

陶辉:肥皂剧是工作背景音,爱是世界真理

尤洋:没有劲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吴雨航 X 张永基:打破图像生产的标准

△点击文字查看相关推文




摩天轮下解锁未来城市的一百种可能

走入虚拟公园里,寻找隐藏的艺术故事

以城市公园为原点,欢乐港湾三日谈探索不设限的边际未来

阿斯玛·卡兹米(Asma Kazmi):在芒果树和脚手架中,思考城市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劳拉·博尔斯·福:公共艺术是通往未来的入口,是连接共情的网络

张心一:ICON,一种图像的诞生

汤孟禅:在建筑设计中如何理解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周婉京:从智人、手艺人到流动人

胡斌:另一种机构实践——社会参与式艺术中的美术馆

王鲁炎:公共场域中的遭遇是机遇

蓝梓雁:明日来电,一则好信息

朱荣远:无处不在的公共艺术

周一:城市公园里的厕所

冯原:从城市公园到后现代文化

陈宣诚:弯折的边界

钟波涛: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邵舒:民营美术馆如何与在地居民产生联系

颜为昕:公众的公园、公众的艺术、公众的场馆

三木优子:公园为人提供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展望的语境

塚本由晴:海边的风和日丽

张宇星:建筑——移动、观看和时间循环

陈畅:城市是无墙美术馆

赵蓉:建构开放连接的意象,滋养城市文化生态

冯果川:在边界相遇

肖伟文:迭代进化,技术洗礼中的明日艺术

李邦耀:我是一个被允许的“偷窥者”

胡介鸣:如何在跨界中保持个性?

何健翔:与边界,与围墙“斗争”

△点击文字查看相关推文





“感觉的逻辑”,40余名艺术家以图像生成感知的空间

胡为一:身体内部空间充满了与自然相似的神秘与陌生

梁嘉欣:漂浮在幻觉中,创作的一种状态

蒋志:我们内在是生成虚拟之像的工厂

贾克琳·莱特:静物拍摄让我能从“无”中生“有”

马六明:身体是创作不可忽略的材料

迈克尔·博登曼:我从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时刻出发

△点击文字查看相关推文




展览预告| 六年间,我们的思考跟上世界变化的速度了吗?

上启 X 啾小组 | 啾咪大奖——第一届艺术界歌唱大赛

展览 |在变化中生成的“未知地带” ,探索珠三角艺术地图

视觉设计 |未知空间,迭代思变

4大板块,38家艺术单位,一起在线上艺术展中指尖漫步

△点击文字查看相关推文




当时间之海凝结成砖

盛夏冬谈,沉思的灵感

模糊想象界限,复刻明日边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启艺术”(ID:shangqi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