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艺术|青骑士:从绘画到文学

流动的艺术|青骑士:从绘画到文学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流动的艺术


Flowing Art

表现主义绘画运动深刻地影响了文学领域。青骑士的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而在文学上,一般将诗人林德(Otto zur Linde)和潘维茨(Rudolf pannwitz)于1904年在柏林创办的卡隆社(Charon-Kreis)及其旗下的诗歌月刊《卡隆》(Charon,1904—1914)视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对于整个现代艺术史而言,1910年都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在这一年前后,欧洲先锋派运动开始在各国逐渐兴起;而表现主义在文学上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发生了标志性事件,因而1910年被普遍视为德国文学上表现主义时期的起始。

在文学史上,人们一般将1910—1920年这段时间视为德国“表现主义者的十年”(expressionistische Jahrzehnt),乃是表现主义作家最为活跃的时期。1909年,诗人希勒尔(Kurt Hiller)在柏林创办了“新俱乐部”(Der neue Club,1909—1914),开始聚集起第一批表现主义作家,包括格奥尔格·海姆(Georg Heym)、雅各布·冯·霍迪斯(Jakobvan Hoddis)、恩斯特·布拉斯(Ernst Blab)等。同时,很多表现主义重要作家,诸如凯泽(Georg Kaiser)、德布林(Alfred DÖblin)、多伊布勒、本恩、特拉克尔(Georg Trakl)、海姆等都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在此期间,表现主义作家还创办了许多刊物,用以宣传自己的美学和社会主张,进一步推进了表现主义风潮的演进。

其中重要的刊物有:在柏林出版的《风暴》(Der Sturm,1910—1932)、《行动》(Die Aktion,1911—1932),在因斯布鲁克出版的《燃烧器》(Der Brenner,1910—1954),在莱比锡、苏黎世等地出版的《白页》(Dieweißen Blätter,1913—1920)、《新激情》(Dasneue Pathos,1913—1919),等等。当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乃是库尔特·品图斯(Kurt pinthus)编选并作序的表现主义诗选《人类的曙光——最年轻的诗歌交响曲》(Menschheitsdämmerung. Szmphonie jüngster Dichtung,1920),该诗选主要收录了表现主义十年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随着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不断升温,德国也成为欧洲表现主义的中心。在品图斯为《人类的曙光》撰写的前言中,我们可以一窥当时表现主义文学运动的宗旨。品图斯认为,诗歌一直是人类的心灵状态、人类的生活与动荡的深刻表达。

尤其在德国,人们对此感受十分深刻,从感伤主义、狂飙突进、浪漫主义直到青年运动无不如此。而他对19世纪以来的人文科学、精神科学倍感失望,因为后者盲目地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运用到人类的精神领域,幻想其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这种理性的僭政,从德国历史主义起直至哲学解释学的创立,都一直被不懈控诉。在品图斯看来,他所编辑的交响乐式的诗歌选集乃是一种特殊的反抗:人用诗歌来表达作为分裂自我(zerfallen des Ich)的人在分裂时代的遭遇。这成为表现主义抒情诗与戏剧的根本立场。人再次遭遇到哈姆雷特的困境:世界四分五裂,人却无力使之重回正轨。品图斯将表现主义诗歌视为那个时代的真正代表。

作品:风中的蓝色鸢尾花       陈顺林 
尺寸:60cmX80cm        意象表现主义
这种交响乐式的多样性正是那个分裂时代的缩影。表现主义的诗歌控诉人类和人类的渴望,它将整个“人类”作为诗歌永恒的主题。表现主义诗歌敏锐地将那个时代经验为人类的黄昏时刻,而这正是斯宾格勒宣称的“西方的没落”(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因此,某种意义上讲,表现主义是整个欧洲在灾难前夕的自我谴责。这个在黑格尔口中就已经衰老的欧洲已经意识到,它早已在轮番的全球性竞争中,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关乎生存空间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物化和技术化。而德国虽然作为后发展国家,但其突飞猛进的现代性进程,完全打碎了其传统的社会结构,直接酝酿了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尖锐对立。个体从固态的乡村生活匆匆进入流动的城市空间,失去了过去根植于传统直观的社会认同。个体无根的飘浮状态,加深了德国人对现代性处境的体验:现代性的危机,被直接经验为一种乡愁。浪漫派早已经描绘了德意志“黄金时代”的图景。而1890—1910年间所盛行的“乡土文学”(Heimat kunst),作为对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反叛,同样与表现主义运动具有精神上的亲缘性。这种对社会转型的苦苦思索,最终凝结为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时代批判,并进一步宣告了此种西方理性主义的最终后果:工具理性的铁笼以及“无灵魂的专家,无心的享乐人,这空无者竟自负已登上人类前所未达到的境界”。


此类“空心人”形象,正是表现主义对人之构想的对立面,属于旧时代的人之形象,属于19世纪科学的人之形象。对现代性成就,尤其是科学成就的深刻质疑,使得西方社会的分裂危机日益深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语境则充当了表现主义的催化剂,它在最为敏感的视觉艺术领域通过新异的色彩和形式被捕捉,但在文学中却得到了一种世界观的表达。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世界观正是对时代精神的直接反应,是对现代性危机的一种深切张望。正如品图斯所指出的,表现主义文学可不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读物。它所表达的,是这一时代所有的痛苦、沉沦、腐朽;它所揭示的,是理想沦丧、思想匮乏的人类。它诞生在一片破碎血腥的时代土壤之中,“混乱”乃是它唯一的选择!不仅如此,在表现主义几乎疯狂的外表下,潜藏着的是一种对现代性的无能为力。现代科学或者说理性的无能为力,使人们无法直面时代的价值选择。

作品:风中的蓝色鸢尾花       陈顺林 
  尺寸:60cmX80cm        意象表现主义
这是一个思想史上阴霾缠绕的问题,是开启虚无主义之门的相对主义与筑就独断论之路的绝对主义的两极张力;而对于表现主义文学而言,“人们越发清楚地明白:人只有通过自身才能获得拯救,不能依赖外界。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是设备、发明和推导出的规律,而是人!”

2022年艺术星球会员免费体验群,欢迎扫码入群,一起学习!






声明:本公众号所刊文字,除了特别注明外,皆属原创。专栏内容为合作内容,也有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所刊图片除特别注明外,皆为网络、海外出版物,著作权属于图片作者,请谨慎使用。所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

往期回顾 





热点推荐 



流动的艺术

Flowing Art



“流动的艺术”是Culture Sower 为当代艺术家陈顺林特别开设的个人专栏,他作为绘画语言的探索者,游走于中西方之间,追寻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视觉上,那变幻莫测的色彩,就像在和这个地域的风景做着视觉游戏,形成了独特的流动画面,正如人生海海,变化莫测。


Cultrue Sower 国际文化传媒,立足于国内,是由赵燕女士和陈顺林先生联合发起的一个全球文化艺术学术型平台,旨在寻求全球专业性学术文化链接,强强联合,共同播种文化。

按二维码加入中西艺术文化交流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ultureSower”(ID:culturesow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