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艺术|尼采的诱惑:德国表现主义的精神、构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位置(3)

流动的艺术|尼采的诱惑:德国表现主义的精神、构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位置(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流动的艺术


Flowing Art


名称:送给你、我、他的一片梦中的国字(意象表现主义)

陈顺林  尺寸:60cmX80cm  画种:新水墨画 

 时间:2022年

哈贝马斯为此追溯了早期黑格尔、谢林、荷尔德林、施莱格尔等所发展的哲学计划,而这一时期,正是这帮天赋异禀的年轻人站在康德对立面的时刻。在黑格尔的早期纲领中,艺术作为未来新神话的承载者,担负着修复和匡正大众道德性的使命。这种一体化力量的源泉,是早期黑格尔、谢林、施莱格尔,乃至瓦格纳、尼采所共同信奉的准则。在审美直观中,一切由于现代性分化导致分裂的东西都得到了重新弥合,这种绝对的同一性已经跃然成为哲学的未来目的。诗作为此种审美主义的最高形式,不仅可以取代宗教的凝聚力,其本身便是一种弥赛亚主义式的希望。


但酒神,作为荷尔德林口中“外国之神”,却并未得到浪漫派的赏识。哈贝马斯毫无讳言地指出了浪漫派此种态度背后的意图,乃是一种对西方传统的更新,而并非告别:“对浪漫派而言,回归酒神只是为了开拓公共自由的维度,其中,基督预言必须在此岸获得兑现,这样才能使由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共同加强并导致权威统治的主体性原则突破其局限。”



然而,尼采很快就开始转而反对瓦格纳的“总体艺术”,换言之,对于浪漫主义的弥赛亚主义,尼采从更加激进的方面加以拒绝。这个高呼“上帝死了”之惊骇口号的巨人,抗击的乃是彻底虚无化的现代性:“酒神逃脱了同一性,使个体化原则失去效力,并用多元性来取代超验上帝的一元性,用失范(Anomic)取代规范。”


这就是《悲剧的诞生》中,日神原则与酒神精神之间的对抗:希腊人用日神原则来深深地遮蔽和压制了酒神精神的那种陶然忘我、内在本质性的狂喜。这正是尼采身上所浸润的、比浪漫派更为彻底的现代艺术经验:


在尼采看来,所谓酒神精神,意味着主体性上升到彻底的自我忘却。尼采所说的“审美现象”表现为从知觉和行为的日常习惯中释放出来的分散主体性的自我周旋。只有当主体失去自我,从实证主义的时空经验中脱身出来,并被偶然性所震惊,眼看着“真正在场的欲望”(奥克塔维奥·帕斯语)得到满足,一瞬间意识到丧失自我;只有当理智的行为和思想的范畴被瓦解,日常生活的规范被打破,习以为常的规范化幻想已破灭——只有如此,难以逆料并且十分惊人的世界,即审美表象的世界才会敞开。



尼采的思路为哲学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现代性方案在尼采这里,已经开始彻底被抛弃,因为其根基已经被虚无主义所腐蚀,难以复原。“从尼采开始,现代性批判第一次不再坚持其解放内涵。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直接面对理性的他者。尼采声称,相对于理性,只有主体性复古的自我揭示经验能够充当立法机构,它没有中心,不受任何认识的目的约束,也不服从任何功利和道德的命令。”这样一种现代性语境,作为保守主义思想的一个根本范型,后来不断在思想史上重新组成新的经验语境:青年运动在大地上的漫游、表现主义艺术家在艺术场域中的实践、斯宾格勒的历史文化主义、恩斯特·荣格尔(Ernst Jünger)对战争的鼓吹……所有这些极端的历史语境,其目的都在于释放出被主体哲学所压抑的种种“理性的他者”。



其次,审美现代性问题,在尼采思想中得到了彻底扭转。几乎是第一次,尼采彻底地将美学从西方理性主义的部门中分裂出来,既宣布审美主义奠基性的胜利,又将之释放到几乎靠近无意识的领域中。按照尼采对酒神作为“未来之神”的期许,“‘打破个体化原则’成了逃脱现代性的途径。当然,如果打破个体化原则并非如叔本华所言,那它只有靠最前卫的现代艺术才能得到公认。


艺术家陈顺林的2022年新水墨课程影像拍摄记录/图片源于贵阳五中新水墨课堂

尼采对这矛盾之所以能够视而不见,是因为他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联系当中把表现在彻底分化的先锋派艺术领域中的理性环节抽取了出来,并把它驱逐到被形而上学美化的非理性当中”。就此我们不难理解,当德国表现主义如此强调情感等主观因素的时候,这一“情感”是那种自发的、难以抑制的内在本质。而外部的个体,作为被时代所拨弄、被灾难所侵袭的个体,乃是不真实和堕落的,正是表现主义力图要调校的旧时代人之形象。只有打破此种个体类型,人性才能重新复苏。这种人性,无论在任何意义上,都必须是一种解中心化的主体性经验。这种激进的二元论蕴含了最危险的因子。毋宁说,海德格尔后来对所谓“本己本真”与“非本己本真”的著名区分,便是对尼采思想引导下的现代经验的一种精致的哲学表达。(注图文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声明:本公众号所刊文字,除了特别注明外,皆属原创。专栏内容为合作内容,也有版权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所刊图片除特别注明外,皆为网络、海外出版物,著作权属于图片作者,请谨慎使用。所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

 往期回顾 








 热点关注 





流动的艺术

Flowing Art



“流动的艺术”是Culture Sower 为当代艺术家陈顺林特别开设的个人专栏,他作为绘画语言的探索者,游走于中西方之间,追寻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视觉上,那变幻莫测的色彩,就像在和这个地域的风景做着视觉游戏,形成了独特的流动画面,正如人生海海,变化莫测。


Cultrue Sower 国际文化传媒,立足于国内,是由赵燕女士和陈顺林先生联合发起的一个全球文化艺术学术型平台,旨在寻求全球专业性学术文化链接,强强联合,共同播种文化。



按扫码咨询、申请加入中外艺术交流群

流动的艺术


Flowing Ar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ultureSower”(ID:culturesow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